-
1 # 梅花園陳述
-
2 # TASTER科技
對啊,國企(我什麼都沒說)
創業公司時時刻刻都在想著求生存。我感覺主要是從雖然這些企業有很好的資本積累,卻沒有及時的跟上網際網路的腳步,沒有網際網路思維,這是被小米等網際網路品牌超越的原因。
當時代發展,小米靠價效比去殺出一條血路時,中華酷聯似乎還在和移動運營商做合約機,後來華為漸漸重視手機業務,並且推出榮耀去專門做網際網路,算是成功的一個。而剩下三家主要還是在各種手機店裡,裡邊各種品牌,或者手機大賣場出售,再就是做運營商定製機。
我想 主要是品牌沒有打出來,想想這三家,沒有一個讓人記住的手機系列。從產品型號上混亂。等到他們反應過來,為時已晚。聯想在2015年推出zuk,那會確實有點小轟動,其實2015年已經是紅海,IUNI 大可樂等手機已經開始倒閉,那一年,新的手機廠商能有名氣的,也是樂視,但是樂視純粹靠賠錢,自然不靠譜。
而zuk第二年的產品創新乏力,加上聯想高層一直變動,自然會死。酷派挖了劉江峰(一手打造榮耀的),也是拼價效比,和樂視合作,也是失敗了。中興走的高階,推出天機系列,蜜汁審美去推商務人士,但是在營銷上華為早就佔了優勢,在系統安全上360開始推的Q系列憑藉360的招牌自然佔有優勢。
而OV則更有趣,他們一開始就是做音樂手機,拍照手機,作為最能打動人心的地方,這很切合消費者的口味。當中酷聯還在各種小手機店和某某某大賣場裡有一個小櫃檯時,OV早就佔領了二三線以及更多線的手機店,並且把自家的LOGO放了上去,塑造品牌。談到聯想,一般想到的是電腦。很多人都不知道moto被聯想收購,說明這幾家品牌塑造的很差。
當然還有其他技巧,比如OV都是英文字母,開始還找韓星代言,不知道還以為是外國牌子。宣傳和代言也是重點,而小米的粉絲營銷更是強,中酷聯很少有維護粉絲的想法,或者說沒有粉絲。
什麼是粉絲,40歲以上的人,或者說70後,他們只有品牌意識,沒有粉絲意識,所以華為的品牌宣傳抓住了他們。而年輕人則是能被粉絲營銷抓住,或者被流量明星抓住。
最後就是安全感,為什麼要選大品牌,潛意識中,外國牌子肯定不會差,滿大街都是廣告的也不會差。而小手機店,小櫃檯的,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沒得。
回覆列表
當產業結構發生變化時,提前佈局者,能大口吃肉;轉型迅速者,能分一杯羹,甚至有機會迎頭趕上;動作緩慢者,慢慢就被甩下了。先來看國內智慧手機市場這些年都經歷了什麼,國內智慧手機市場的發展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10-2013年,三大運營商中國移動、聯通和電信,拿真金白銀補貼市場,國內四巨頭——中華酷聯(中興、華為、酷派、聯想)和運營商關係好,受益最大,主宰智慧手機市場。第二階段是2014-2015年,網際網路手機開始崛起,小米是這一趨勢的領導者,僅用了五年時間,就登上中國產手機第一名的寶座,一時風光無限。第三階段是2016年-今,市場又迎來變化,三四五六線的低線城市需求強勁,在低線城市,網際網路滲透力不強,線下門店眾多的OPPO和vivo成為贏家。需要承認的是,傳統企業被創業企業超越,往往發生在生產結構發生變革的“彎道”時期,而不是市場穩定期。試想在當下技術\渠道\品牌都已經穩定的背景下,想超越華為、小米、OPPO和vivo,難度不是一般的大。聯想和中興的掉隊發生在第一階段向第二階段過渡時期,當時的產業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彼時,運營商下調補貼、公開渠道崛起是趨勢,而渠道的轉變將釋放使用者的需求,在公開渠道,使用者的需求會替代運營商需求,成為主導市場的力量。需求的改變也必將導致產品形態的變化,這也意味著切實關注使用者需求,提高產品品質和品牌,才是贏得未來的關鍵。時代出現了機會,小米也沒有浪費。小米意識到手機作業系統對提升使用者體驗至關重要,率先打磨MIUI,當時MIUI的工程師甚至會跑到米粉家中請求重現BUG(與此對比,想想聯想和中興在幹什麼);抓住了市場產品定位的確實,提出價效比的產品定位,將智慧手機的價格拉倒2000以下;而且在銷售模式上,小米也開創了網際網路銷售的新打法。而傳統大廠中華酷聯,則面臨戰略選擇,繼續擁抱運營商,品質沒保障,不利於後續發展;主動斷奶,意味著有錢不賺,考驗企業的戰略定力。在這場轉型中,華為脫穎而出。而中興和聯想的轉型沒能踩對節奏。聯想CEO楊元慶曾經批評聯想移動:你們太慢了,拿榔頭都敲不醒,你們在浪費機會。而從第二階段到第三階段的過程中,智慧手機市場的產業結構又發生了變化:線下渠道開始發力。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以小米為代表的網際網路手機,難以滲透到低線城市,增速放緩。以OPPO/vivo為代表的、在三四五六線城市佈滿門店的手機廠商,得以快速發展。在資料上的表現是,2016年,線下市場同比增長17.9%,而線上市場同比增長僅為6.8%。而且,OPPO超越華為和小米,成為國內市場第一,vivo位列第三。OPPO和vivo的表現同樣值得稱讚。在網際網路手機如日中天之際,OPPO和vivo並沒有跟進,而是保持一定的戰略定力,默默耕耘線下渠道、打磨產品、營銷品牌,這裡需要說一句公道話,OPPO和vivo也在爬科技樹,產品的整體性很不錯,系統調校得流暢,“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已經家喻戶曉,拍照實力更是緊貼使用者習慣。等到線下渠道爆發時,OPPO和vivo便一飛沖天。需要說明的是,並不是遇到風口就能起飛。比如,小米帶動了網際網路手機風口,但追風的網際網路品牌IUNI和大可樂已經關閉。再比如,盲目學習OPPO/vivo鋪設線下渠道的一些廠商,現在已經開始收緊或關閉線下渠道了。
面對變革,不光動作要快,還要做對的事情,甚至需要提前佈局對的事情,方能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