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説歷史

    我是古事今説,我來回答。

    三國中的吳國,表面的上的平靜是來源於《三國演義》的忽視,因為“演義”的重心是“尊劉抑曹”,正派主角是仁義的劉備勢力,包括諸葛亮、關張趙馬黃等等,曹操勢力及曹操家族勢力是反派一號,而東吳最多也就是個配角的身份,在夷陵之戰後期基本上就淪為群眾演員了。

    但實際歷史上東吳(吳國)並不平靜啊,一直在努力征伐曹操,只是取得的戰果實在是可憐,一個合肥城打了五次都未能攻克,使得東吳的五次北伐之戰全部打成了合肥之戰而且都輸了,再加上作為配角在《三國演義》中的戲份太少,久而久之大家就覺得吳國在三國中是“佛系”國家,但實際上並不是。

    東吳集團的北伐首先必須要攻佔咽喉重鎮合肥,所以東吳的五次北伐也就圍繞五次“合肥之戰”而展開。

    第一戰,公元208年11月,赤壁之戰剛剛結束後不久,東吳的周瑜與曹仁正在爭奪南郡作戰。孫權乘此機會親自率軍進攻合肥,第一次北伐之戰就此展開。

    孫權希望開闢合肥方向作為第二戰場擴大赤壁之戰戰果也為自己積累點作戰的資歷。但是戰局進行的卻十分不順利,吳軍對合肥城的攻城戰持續到公元209年初,合肥城依然久攻不下。孫權甚至一度想親臨戰場但被張紘阻止,後傳聞曹操的援軍將到,孫權就主動撤退了,第一次合肥之戰就此結束。孫權圍城數月並未取得實質性戰果。

    第二戰,公元214年,孫權與劉備就荊州問題達成協議,即“湘水劃界”後孫權從荊州前線撤軍。這個時候孫權獲悉曹操主力正在與劉備集團對峙漢中,孫權決定乘此機會率領十萬主力再次攻打合肥,第二次北伐之戰展開。

    而此時的合肥城只有張遼領七千多人防守,以十萬主力對陣張遼的七千守軍,這場幾乎毫無懸念的戰役卻打出了奇蹟般的戰局。開戰之初戰張遼以弱擊強以八百勇士衝擊孫權軍陣,致使孫權軍心不穩士氣低落。在接下來的圍城戰中孫權軍依然是毫無進展而損失嚴重,此時孫權軍中發生疫病,士氣更加低落戰鬥力銳減,孫權無奈撤軍。在撤退之時孫權再次遭遇張遼主動出城突擊,這一次孫權差一點被張遼俘獲,後在東吳眾將力戰之下僥倖逃脫。

    這一戰孫權以十倍兵力攻打合肥,軍隊損失慘重士氣低迷自己也差一點被俘虜,這對整個東吳產生了極其嚴重的消極影響。孫權也成為張遼的“刷經驗神器”一躍成為于禁之後的曹魏集團外姓第一大將。(注意,這一戰之後孫權就派遣呂蒙偷襲了荊州,俘殺了關羽)

    第三戰,公元230年,魏國對於吳國的騷擾合肥的行為不勝其煩,於是廢舊合肥城在北三十餘里處建新合肥城。孫權出兵圍攻合肥新城,在上岸之時遭遇魏軍伏軍襲擊損失百人,孫權又再次退兵。

    這三次東吳的北伐之戰打的莫名其妙,也敗的無話可說,區區百人傷亡就止步不前了。

    第四戰,公元234年,孫權與諸葛亮約定合擊曹魏。諸葛亮北伐開始之時,孫權帶兵進攻合肥新城的同時派陸遜率軍進駐江夏威脅襄陽、將軍孫韶、張承進逼淮陰,此戰是孫吳唯一的一次三路共進的北伐之戰。

    魏國方面判斷合肥、襄陽、祁山是曹魏東、南、西三個重要防點,命令守軍積極力量與三點固守待援,同年七月魏明帝親率援軍馳援。

    孫權再次久攻不克新合肥城以及與前幾次一樣的軍隊疾病流行,此時又聽聞魏明帝援軍將至。主線孫權軍主動撤退,孫韶軍隨之撤軍,只剩下陸遜軍繼續作戰,但已沒有實際意義,後陸遜不久之後也撤軍。

    此戰是孫權五次合肥之戰中“動靜”最大也是“戰果”最多的一次。孫權依然沒能攻克合肥,但是在魏吳邊境建立了數百里的“無人緩衝區”。

    第五戰,公元253年,孫權病逝之後太傅諸葛恪把持朝政,為了一雪前恥決定親率二十萬人出兵北伐圍攻合肥新城。

    此戰吳軍猛攻合肥城魏軍守新城月餘死傷慘重,新城將破的之際守將張特用印綬施緩兵之計拖延時間堅守城池至司馬孚援軍到達。諸葛恪無奈撤軍,魏將文欽偷襲撤退的吳軍,吳軍不敵被魏軍大敗,第五次北伐再次失利。

    實話說,東吳並不像偏據東南,也想統一天下,只是實力不允許,太弱了!

  • 2 # 偽裝的觀點

    江東的前三代君主還是有衝勁的,孫權後期就有點沒有盼頭了,之後更是完蛋,被江東世家大族綁架了,世家大族不想折騰,他們也就只能偏安等死。

  • 3 # 兇真談過往

    三國時期中,吳國有很大一段時間都處於第二強。也就是弱於魏,而強於蜀。所以孫吳的心態一直都是儲存自己實力,利用第一和第三的鬥爭從中得利,所以不會直接和曹魏血拼,看起來好像很頹廢。蜀國心態不一樣,老三還不拼,拖越久和前兩名差距越大。

    在赤壁之戰前,孫吳勢力是有多次西征與劉表作戰的。雖然說原因也有孫堅被劉表勢力殺害的原因,但其實孫吳也一直很明白荊州的重要性,魯肅的榻上策【類似諸葛的隆中對】就向孫權提出佔領荊州和西川,和曹操以長江為界對峙,兩分天下的戰略方針,孫權很欣賞這個戰略的,所以孫吳勢力一直的計劃都是先佔領荊州的西川的,因為北面曹操過於強大,放棄水戰渡江過去打曹操屬於以卵擊石,孫權曾經也有點不服,嘗試帶領十萬兵進攻合肥被張遼800人打得大敗。

    赤壁之戰後,劉備實力迅速壯大,在取得荊州,西川和漢中之後勢力逐漸超越孫權。這下孫權才再也憋不住了,再掛機下去自己從老二變老三了。於是趁著劉備和曹操在漢中激戰時,要挾劉備索要荊州。當時劉備拿下漢中指日可待,所以送了3個荊州郡給孫權。但是劉備拿下漢中之後貪心不足讓關羽發動襄樊戰爭打得曹操節節敗退,孫權再一次坐不住了直接讓呂蒙偷襲關羽,奪取了荊州全境並殺死關羽。孫權得到荊州後劉備勢力大減,孫權繼續穩坐老二位置才放心。

    其實孫吳在三足鼎立中一直的方針就是保住老二的位置,然後尋找機會坐大自己,再尋求統一天下。不過實際中機會不多,主要戰績就只有奪取了荊州全境。讓人感覺很消極,其實是有一直積極備戰,只是沒有太多好的戰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生和女生在戀愛時,各自的想法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