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笨水有詩

    蘇軾一生兩度遭人迫害,數遭貶謫。第二度被迫害,開始他真正的流放生活。

    英宗高皇后去世後,幼主哲宗另用一批新人。章惇作為哲宗的宰相,元祐期間的大臣受到降官或貶謫。章惇首先拿蘇軾開刀,成為第一個貶謫到嶺南的人。時年57歲的蘇軾,早已看透命運之無常,在去往嶺南的路上,內心一片安寧。朝廷原先要把蘇軾貶到英州做太守的,一路上,接到三四道命令,改派到南雄,之後改派到惠州任建昌軍司馬,再之後又降官階,已經成了平民百姓。

    到達惠州後,太守對他不錯,讓他住在官府的招待所裡。在惠州,蘇軾發現桂花酒,稱為仙露,後來自己也釀酒。真是灑脫。不僅如此,他還煉丹修仙,與朝雲一度共同求長生之術。蘇軾以為可以在惠州安頓下來了,花錢蓋自己的房子。房子未建成,朝雲去世。第二年房子蓋好了,兩個兒子攜家眷遷到惠州。然而朝廷又來了聖旨,將他貶謫到海南。那時蘇軾60歲,心想這次去海南一定會老死海外,無生還的希望了,死了也就葬在海南吧。

    在海南,蘇軾也能苦中作樂,行醫治病,注《尚書》,寫成124首和陶詩。他覺得自己過著當年陶潛的生活。

    什麼是流放,就是讓你過苦日子,苦到絕望。蘇軾樂觀,豁達,從不絕望。在惠州要蓋房子定居,章惇哪裡受到了。不僅在惠州,在蘇軾流放海南期間,朝廷還派人來察看了他的生活情形,這個人叫董必來,他的副手勸了他,說:別忘了你也有子孫。於是董只派了下屬去察看蘇軾,發現蘇軾竟然住在官舍裡,這待遇不錯,就把優待蘇軾的太守革職,把蘇軾趕出來官舍。

    沒辦法,蘇軾只好花光僅有的一點錢在椰子林裡搭了一間簡陋的房子住下,一直到住到神宗皇后攝政,蘇軾離開海南。

    2019-5-23

  • 2 # 歸來倦客

    毋庸置疑首先蘇軾的確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一位好官、清官,但他的治國理念和方略趨於保守,因此同當時朝廷急於推行的新法相牴觸。同時因他極大的的號召力,使他成了新法推行的一個障礙。這其實也是一種實實在在的黨爭,新黨為了推行變法必須清除以蘇軾為首的舊黨,因而不惜用最嚴厲的手段對其進行打擊。其對於烏臺詩案的這次清洗,讓蘇軾和他的支持者以元佑黨人的身份被打擊,坐牢‘流放,甚至是幾乎被處死……直至1097年被貶儋州原因更簡單,這是為了將舊黨(元祐黨人)趕盡殺絕,進行了又一次大規模“清洗”,所有被貶外地的元祐黨人,根據貶所再向更遠之地貶一次,目的就是讓他們永無出頭之日。因為蘇軾在舊黨中的地位,當時就已經被貶廣東了,再遠只能出海,被貶到了海南。

  • 3 # 自樂堂主

    蘇軾,之所以屢被貶謫,而且被貶到最遠的海南儋州,究其原因來說,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

    就客觀原因而已言,蘇軾歷經宋仁、英、神、哲、徽五朝。朝政紛爭多變,黨爭派爭不斷。每一朝每一黨,都有自己的政見派系。這樣,必然導致朝局的人事,頻繁變動。而蘇軾,正是這些人事變動的受牽連者和受害者。故而屢遭貶謫。

    從主觀原因而言,受學而優則仕傳統觀念的影響。蘇軾志並不在詩詞文章,而在廟堂。但是,蘇軾骨子裡是一個文人,並非公相之材。加之,他不擅在官場為人處事,又恃才傲物,率意發言著文。自然容易惹禍,屢遭外貶,以致被流放到最南端的海南儋州。

    不知道這樣的回答,您還滿意嗎?

  • 4 # 路遙lgy

    蘇軾一生豁達,仕途幾起幾落。也一樣的是“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軾被貶海南與章惇有直接的關係。本來兩人關係很好。但是政見的不同,是兩個人漸漸疏遠。蘇軾屬於保守派舊黨,章是新黨。新黨的人想盡辦法來找蘇軾的失誤。

    “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蘇軾這樣的詩句一度被新黨誣陷,說蘇軾自比“蟄龍”。蘇軾因此被下了監獄。關鍵時刻,新黨人章惇站了出來,為蘇軾解釋,說三國時期,諸葛亮還號稱“臥龍”呢?蘇軾得以保全性命。

    後來,宣仁皇太后去世,宋哲宗親政,舊黨失去保護傘。而章惇被重用為宰相,這使他開始大力打擊舊黨人士,蘇軾也不例外的被貶到了嶺南(今惠州)。

    晚年的蘇軾,依然是天真,樂觀,吃了幾顆荔枝,感覺很大的滿足,很快融入嶺南的生活。

    白髮蕭蕭滿霜風,小閣藤床寄病容。

    蘇軾很滿足的生活流露,很快傳到了京城。章惇感覺不太爽快,那樣的地方蘇軾也能快樂的生活。那就再去遠點吧,於是,蘇軾再次被貶,到了海南的儋州。那意思是讓蘇軾“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碳,夏無泉”。看他如何快樂起來。

    然而,什麼困難也沒有使蘇軾失去快樂,他在海南依然生活的很好,在朋友的幫助下,他蓋起茅草屋,取名“載酒堂”,就是後來的東坡書院。蘇軾開始教學育人,海南的第一位進士,就曾是蘇軾的門生。

    事實證明,蘇軾在海南不光是快樂的,而且,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 5 # 亦有所思

    因為他抱怨!

    蘇東坡你再牛逼,也是朕的臣子!

    朕罵你,貶你,甚至囚你,那叫“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你應當面帶笑容地接著,然後叩頭泣血啼淚似的自我反思!

    你以為朕不知道你是冤枉的麼?你以為朕不知道所謂的“烏臺詩案”完全就是一齣戲麼?

    朕心裡明鏡兒似的!

    哪個臣子沒有在背後發過牢騷,哪個臣子沒嘰嘰歪歪地寫過幾首孟浩然似的傻逼詩!

    可是你不行!

    因為你是蘇東坡,你是天下文宗,你是我大宋文采第一!

    你在詩中叨逼叨的影響會非常大,這讓朕很沒面子。但朕不在乎,可是當有人把機會送到朕嘴邊時,煮熟的鴨子豈能讓它飛了?

    所以朕就著這個機會就把你關進了大牢!朕捨得不殺你!朕更不想殺你,因為殺了你就坐實了你在打油詩裡說的都是真的,殺了你歷史書裡一定會說朕是昏君。

    朕怎麼可能殺你呢?

    朕只是想讓你服軟,只是看你服服帖帖地樣子。你只要消逼停地上一個摺子,伏低做小地做一下深刻的書面檢查,朕一定會原諒你,說不定還會重用你,用你的天真和愚蠢來牽制那些權力慾滿格的朝中權臣!

    可是,你就是那麼倔!倔到不肯低頭!

    好吧,朕認輸便是,就著太后遞過來的臺階下坡就是了,但是朕絕不會饒過你,你乖乖地下放為官吧。你這種人如果繼續在京城呆下去,遲早會被別人玩死,連朕都救不了你。

    刀筆吏的可怕遠超你的想象。

    所以,是朕生你氣也好,還是朕變向保護你也好,總之,眼不見心不煩,你老老實實地做個外官就是了。

    哪曾想你變本加勵,竟然在詩裡大秀消極,大秀悲觀!說什麼“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說什麼“一蓑煙雨任平生”,說什麼“平生弱羽寄衝風”。

    東坡,你太過份了,也太令朕失望了,你所有的悲觀被世人解讀後都會認為是朕不願相信你,不願重用你,你用你的悲觀和消失,把朕再一次塑成了一個昏君。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對不起了!

    朕給過你無數次機會,可是你依然執迷不悟。

    你不鳥朕,朕憑什麼鳥你?

    滾!滾得遠遠的!

  • 6 # 老馬識途183228897

    大概是以下幾個原因。

    一,先前反對王安石變法,繼而反對朝廷“新政”,明裡暗裡嘲諷當朝者不成熟,瞎折騰,這當然得罪了宰臣,也得罪了皇帝。

    二,雖然沒有一言九鼎的權利,但作為文壇盟主,影響力還是很大的。才華如江海橫溢,不為當權者歌功頌德也就罷了,反而冷嘲熱諷,不懂明哲保身,故而一貶再貶。

    三,觀東坡每貶一處,皆有善政及口碑。或有名篇聞於時,或有韻事傳於世。這,恐怕也是招致最遠一貶的原因吧。

  • 7 # 煙曦子

    蘇軾成為被貶最遠的詞人恰恰是因為他的身份不只是詞人,而是官僚。

    (蘇軾畫像)

    第一,詞在古代相對於詩文來說,並不是很重要很上得了檯面的文體。

    我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詞的地位有多低。

    錢惟公雖生長富貴,而少所釋好。在西洛時嘗語僚屬,言平生惟好讀書,坐則讀經史,臥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辭。蓋未嘗頃刻釋卷也。

    意思就是說,錢惟演這個人非常愛讀書,但是讀經史文章態度端正,但是躺著的時候讀小說,上廁所的時候才讀詞。詞的地位是低於小說的,大概近於廁所文化的一種。

    柳永,就是那個寫“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遊蕩於秦樓妓院的那位詞人,更不受人重視,去拜訪同是詞人但卻身居宰相之位的晏殊,就吃了閉門羹。

    柳三變既以詞忤仁宗,吏部不敢改官,三變不能堪,詣政府。晏公曰:“賢俊作曲子麼?”三變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雖作曲子,不曾道:‘針線慵拈伴伊坐。’”柳遂退。

    晏殊問,你還寫詞嗎?柳永說,和相公你一樣也寫點小詞。晏殊就說,我可不曾寫過“針線慵拈伴伊坐”這樣的句子。

    柳永詞因其過於鄙俗,不符合文人的高雅情趣,傳說還因此耽誤了一身的官運,終身流落江湖。

    當然,蘇軾大力寫詞,而且在詞中加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個人情懷,極大地提高了詞體的品味,比如《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這首詞在詞史上特別有名,但是呢,詞仍然是不受重視的。

    我們再舉個例子:

    蘇軾的“烏臺詩案”是大家都知道的。大概的過程是,蘇軾因為反對新法,寫了很多明譏暗諷的文章,因此就被呂惠卿,李定等人羅織下獄。蒐集證據的時候,就從蘇軾的文章和詩歌去尋找證據,結果蘇軾被貶。但是並沒有涉及到蘇軾的詞。也就是說,人們還是認為詞不受重視,詞就是小玩意,上不得檯面。

    出獄之後,蘇軾鑑於禍從口出,少做詩,多作文,才成為了一代詞史的頂峰。

    (柳永畫像)

    第二,那蘇軾是因為什麼被貶謫的呢?

    蘇軾被貶嶺南,並不是王安石等新法黨派的人,而是自己原先所在的黨派——舊黨,也就是司馬光所在的黨派。

    新法並不是全無好處,比如差役法,還是對進步的。但是司馬光等人上臺,出於黨爭意氣,要全部廢除新法。

    蘇軾不同意,被人認為是首鼠兩端,搖擺不定,就被貶去嶺南了。

    紹聖四年(1097年),年已六十二歲的蘇軾被一葉孤舟送到了徼邊荒涼之地海南島儋州(今海南儋州)。

    我不知道蘇軾是不是唯一一個貶謫最遠的,但是蘇軾肯定是其中之一。

    也就是說,他被貶不是因為寫詞,而是因為是文人官僚,作為官僚被貶的。

    那為什麼後來沒有詞人被貶這麼遠呢?

    第一是因為後來詞人 多專業化寫詞,比如姜夔、吳文英、張炎等人就專門寫詞,在高官的少,所以即使犯罪也不會受到如此重的刑法。

    第二是因為蘇軾實在名聲太響,後來即使有詞人被貶嶺南,也沒有人重視。

    第三,詞的小道地位並沒有改變,很少在詞中明著批評當下政治,即使有,也比較含蓄。人們也不按照寫了點風流詞和牢騷詞,就去實行文字獄。

    (東坡肉)

    所以就給人一種印象,蘇軾成了被貶得最遠的詞人了。

    不知道關於這個問題,我有沒有說清楚。時間倉促,寫的不對的地方,請多指教。

  • 8 # 胖魚夫人

    這個問題可以換成“宋哲宗為什麼不喜歡蘇軾?”

    因為把蘇軾貶的最遠的就是宋哲宗。

    蘇軾21歲中進士,仁宗很賞識蘇軾的才華。無奈蘇軾考中進士的同年,蘇母病逝,便回家守喪。25歲時任陝西鳳翔府籤判。29歲時髮妻王弗去世,不就老父親蘇洵也過世了。

    人世間只有蘇軾和弟弟蘇轍相依為命,相互扶持。

    (蘇軾有一姐姐,大蘇軾一歲,16歲嫁給表兄,18歲便被折磨而死,所以,此時,蘇家便只有蘇軾、蘇轍兩人,所以他們兄弟二人關係是特別好的。)

    蘇軾守喪幾年朝廷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宋仁宗、宋英宗相繼駕崩,即位的宋神宗,大刀闊斧的改革,重用王安石,便貶謫了與王安石政見不合的蘇軾,就這樣,蘇軾先後外調到杭州,徐州,密州,山西,湖州,烏臺詩案後又貶到黃州。

    後來,宋神宗駕崩,9歲的哲宗即位,而朝中實際掌權的是高太后,高太后大加起用舊臣,蘇軾便回到朝廷,做了翰林院學士,成為文壇盟主,在高太后的安排下,蘇軾做了宋哲宗的老師。

    由於高太后執政期間,哲宗倍受冷落,哲宗與高太后之間是有權利爭鬥的,哲宗便及其厭惡這些元祐重臣。

    高太后去世後,哲宗得以親政,便大加打擊高太后賞識的舊臣,把高太后給自己安排的老師蘇軾一貶再貶,先是貶到廣東的惠州,可是宋哲宗猶不足惜,又把蘇軾貶到海南得儋州。

    直到宋徽宗即位,才把蘇軾調回。

    可是,蘇軾卻在回來的路上病逝,享年65歲。

  • 9 # 大宋說書人

    首先我們應該慶幸蘇軾生在了宋朝,如果他不是生在宋朝,他再有文采也早被處死了,宋朝對於文官的政策寬鬆的,在開國皇帝趙匡胤就定下了不殺文臣的規矩,所以宋朝才人倍出,文官是敢介敢言,最鮮明的例子就是“寇準”。

    蘇軾在反對王安石變法後被貶,日子過的清淨悠閒,寫寫詞悼念亡妻,再寫寫詩詞批判新法,“你不讓我在朝堂上說,我就寫詩詞說”反正就是反對新法。

    直到“烏臺詩案”後,蘇軾的日子就不那麼清淨悠閒了,他為了生活,去開荒種地了,體會生活在最底層人的生活,他自己也有所感悟,對新法也有了新的認識。

    高太后上位,舊黨當政,他被召回朝庭,當司馬光等舊黨,要全面廢除新法的時候,他又出來反對,“新法有好也又不好,不可全面廢除”,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可不管那些,“你不同意?那你就不是和我們一條船上的人”蘇軾就再次罷免。

    宋哲宗上位,新黨當政,章惇將蘇軾是貶了又貶。

    總結蘇軾被貶的原因那就是,宋朝的黨政,當時政權交替,蘇軾在新黨時期反對新黨,在舊黨時期,他有有所感悟反對舊黨,弄的自己倆頭受排擠,所以被貶是肯定的,被貶的遠也是肯定的,新黨舊黨都看他異己。

    被貶的遠是因為他是宋朝的官,和他是不是詞人沒有一點關係。

  • 10 # 中遠兩灣

    謝謝邀請。雖然蘇東坡的詩詞文章,寫得連皇帝皇太后都愛讀,但是蘇東坡的那張嘴卻老是惹上事非,與他愛鬥嘴的臣僚總是抓住蘇東坡詩詞中的隱語不放,說他含沙射影,指桑罵槐,甚至有時官司鬧到皇帝皇太后那兒,蘇東坡的“烏臺詩案”就是典型案例。鬥嘴的結果,吃虧的顯然是蘇東坡。為此,蘇東坡只好離開臣僚集中的是非之地,遠離朝廷,到偏遠地方去做個地方官。杭州,是他蘇東坡做出業績最突出的地方。當年雜草叢生的海南,是他蘇東坡被貶最選的地方。

  • 11 # 攤破浣溪沙

    他嘉佑二年進士,元豐三年,御史彈劾其以作詩訕謗朝廷,被捕入獄,後貶為黃州團練副史。這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元祐年間,官翰林學士、禮部尚書,不久出京管理杭州、潁州。紹聖初年,被新黨再三迫害,遠貶惠州、儋州。1100年徽宗即位,被赦北歸,次年死於常州。

    蘇軾在政治上主張革新,但反對王安石的激進做法,在地方官任上,對新法的流弊他常“託事以諷”,對其合理部分,又能在執行時“因法以便民”。

    元祐年間舊黨執政時,蘇軾不同意全面廢除新法。由於他立身自有本末,不以個人好惡或政治偏見有所依違,因而得不到新舊兩黨任何一方的信任和諒解,一生士宦不得志。所以才有“問汝生平事業,黃州,惠州,儋州。”

  • 12 # 雲鶴166082174

    蘇子滿肚子的儒家學問的民本思想觸及即得利益集團,也是遭讒遭貶的原因。

    自古以來看當權者的臉色行事會利多禍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人到老年會容易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