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宋鳳洲書法

    這幅書法是件草書作品,符合草書規範。我覺得,寫得還比較成熟和流利,氣息也還不錯。

    如談入古,不太好說其程度。這得進行比較,因為從何家而來並不十分明確?如:不像孫過庭書譜的筆法溫潤,提按變化明顯;也不像懷素字之大小懸殊,章法變化豐富。似有于右任某些資訊,用筆中矩,使轉稍欠丰姿。(宋鳳洲)

  • 2 # 網路寄情思

    顏柳歐趙王羲之也是借鑑前人成就了自己。作為書法,不可能一成不變,不一定非古不可。推陳出新,風格迥異,各有千秋。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 3 # 徐秀泉

    這幅字從鼓勵書寫者的角度來說還是可以肯定的,從整個字寫的是草書來看,書寫者是往草書的方向在努力,可是這個努力還是在於如果儘量把單個字寫成草書的形,而非草書的神。往往初學者認為把一個字草寫好就能把一句話草寫好,把一句話草寫好就能把整個一幅字草寫好,草書講究佈局連貫一氣呵成,律動如行雲流水,所以草書的藝術就特別的強。當然草書字與字之間是有動感的,時而波瀾不驚,時而起伏跌宕,時而靜如處子,時而動如脫兔,所以在草寫的時候要把握好“時而”該如何?而不是你自己想如何?只要自己一想如何就將遠離古法了。所以草書的特徵也非常的明顯,草書的要求還是有的,因為本人並非專業人士,表述僅僅是個人的淺見,我認為這幅字要談是書法作品尚有一段距離,就更別說入古了,但不要洩氣,只要在路上堅持走下去,堅持古法書寫,就一定能夠入古。加油!

  • 4 # 寺洪勝

    依我看,這副字筆下功夫不淺,絕非一日之功。只是缺乏行草的"狂"勁,沒有行雲流水,一氣呵成之感。行草寫出楷書的韻味就是敗筆!後兩句還有點行草的氣勢。

  • 5 # 詩情畫意ll

    入古什麼意思啊?

    紙不潤墨,墨不透亮,練字的,東方明珠是特定的紙,用毛筆書寫方法,展示心聲,這個心聲又是藝術創作的文學名篇,構造成中國書法藝術。

  • 6 # 小小寶外公

    字的書寫有如跳躍的音符生動靈動,又有筆力直上雲端的遠目,這幅字書寫還是滿有筆鋒顯揚出個性的風格和筆力之鋒銳。

  • 7 # 翰墨書道

    這件作品是否入古?

    入古的意思是象古人的作品,也可以說是以今亂古,現代書法的逼近古人。這位書法家的作品象字帖上寫的字一樣。就題主所附作品看顯然不夠如果,賊新賊亮。新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見古人和任筆成形。顯然題主這件作品就屬於此類作品。

    這件作品書體為草書,內容為《諸葛亮誡子書》,就文字內容來說,就不適合用草書書寫,《誡子書》顧名思義是高訴我們特別是晚輩怎麼做對,怎麼做不好,帶有勸人向上向善的意思。用草書書體書寫就不對,好像發誓不讓人認識一樣。創作如此作品的實際意義就去了一半 。如果加上書法的造詣不高,欣賞價值也沒有。這樣的作品比那些所謂的醜書還面貌可憎。

    題主想法是好的,可能認為自己的作品有古人的面貌,所以才這麼說。那麼什麼樣的作品才算是入古呢?得古人書法之氣韻或神彩的書法作品,能夠以臨摹或創作亂古人之書法。談到這個問題,不得不說帶古代的大書法家大畫家,書畫學博士米芾的古詩,據說米芾看到一些非常優秀的書法作品,往往會想辦法借回來臨摹學習一番。不過米芾有個不算太好的毛病,在還人家的法帖時,多會將自己臨摹的作品一起拿給作品主人選擇。由於米芾臨摹功夫非常高,甚至到了以假亂真的底部,結果作品主人自己都無法分清拿一件作品是真的,哪一件作品是臨摹的。米芾的臨摹學習書法水平竟然如此高超。

    據說我們現在見到的王獻之的《中秋帖》就是米芾臨摹的王獻之作品的區域性。能夠做到米芾臨摹功夫,其書法自然不期入古而自能見古人家法。還有王鐸的臨摹的《聖教序》作品,更是經典的入古作品。

    我們看題主所附作品,字形法度方面就不夠。字形結構過於所以,字與字之間缺少必要的連帶關係。疏密對比過於誇張,失去了相稱之比例。字裡行間多不和諧,基本是與明清一些草書作品風格比較也談不上入古。其關鍵在於點畫線條,字形結構與作品的章法過於隨心所欲,失去的經典書法作品的基本法度。

    我們知道,學習書法必須透過臨摹來掌握古代書法技法然後才能夠談我們自己的創作,要先入古,然後出新。所以題主的願望是好的。但是要想作品入古,首先是讓我們的書法有古代書法的法度。字有法院,無論點畫,字形結構到作品的章法構成都符號經典書法的形制與法度,如此我們的書法作品才有書法的意義,得經典書法之法。要想入古,需要我們具備紮實的經典書法基本功夫,不允許任筆成形。筆筆從古人出,自然我們的書法作品方能夠入古,入古然後才能出新,寫出自我面貌。沒有入古,嚴格意義上說就沒有書法的創作與出新。

  • 8 # 雲隱

    這樣的書法書風是典型的“硬筆”書風,是當下書法的一大缺陷,而這幅作品在這方面表現的尤為突出。

    當下我們習練的書法與古人相比較,最大的不同是對於毛筆的“軟、彈、變”的理解。由於我們從小到大都是從硬筆開始,從左到右閱讀,所以造成了我們對於書寫漢字的審美理解和筆墨理解,往往都是自然不自然的以“硬筆”為內在審美。表現出來的書法作品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書法線條上,缺失了毛筆的軟、彈、勁、變。雖然臨帖不綴,但這些功夫還是會受到硬筆的影響。

    這幅作品,我們不看結字,不看書寫規範。單從用筆和線條來說,還處在自我的潛意識裡,自我的理解上。線條用筆單一,氣韻呆板。雖然有字型的變化和墨色的變化,但傳統書法的核心氣韻,一點都沒有呈現。就是用硬筆書法的毛筆書寫而已。

    當然,要從硬筆意識到毛筆意識,除了個人的修煉外,內在的修養更是關鍵,當然少不了天賦。但對於絕大多數當代人來說,很難拋開硬筆書法的書寫習慣和潛在影響。更有甚者,還以西方的審美套用到傳統書法上,這就是當代書法的悲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春運搶票軟體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