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神經坦克天為誰春

    端午是一曲情定千年的愛情歌

    端午節亦稱浴蘭節,《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 每逢端午,古人採百草(中草藥)、沐蘭湯(用草藥浸水沐浴)成風。宋代大文豪歐陽修的《漁家傲》有“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的詩句。蘇東坡獻給紅顏知己王朝雲的《浣溪沙·端午》詞,透露了古人端午蘭湯沐浴、腕繞五彩線、髮鬢斜掛平安符的習俗,詞雲:“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蘇軾的第三位妻子王朝雲,本是歌女出身卻“敏而好義,忠敬若一”,東坡弟子秦觀這樣描寫他的小師母:“美如春圓,目若晨曦”,蘇東坡詞中一句“佳人相見一千年”,是在風情端午向王朝雲發出的祈願天長地久,永諧情好的愛情誓言,也表達了對朝雲健康長壽的美好祝願。

    “世代思端午,騷風萬古傳。”在端午詩中,我們重新整理著傳統節日蘊含的家國情懷,追尋著一脈相承的文化基因,詠歎著古老風俗的歲月感動。詩意端午裡,流淌的詩篇,花間的詞章,吉祥的嚮往,穿越浩瀚時空,開啟了一程古老民族詩意風俗之旅。(圖片來自網路)

  • 2 # 如雲影視

    我的家鄉是江西贛州,贛州被稱為客家人的搖籃,是國內有名的客家人聚集地。客家文化底蘊深厚,在贛州,勤勞、善良、樸實的客家人過端午節有著有自己特色的習俗和飲食……如用艾葉、石昌蒲燒水沐浴,吃(灰水粽子、米粉魚、米粉肉),喝雄黃酒,在門楣、窗戶上掛艾葉、石昌蒲,賽龍舟等。

    一,用幹艾葉、石昌蒲燒水沐浴

    每年端午前後,市場就會出現一些賣艾葉、石昌蒲、楓葉枝條的,把這些已晾曬乾的植物買回家,放在鍋中,燒上一大鍋熱水,家中每個人都用這種水來沐浴,據說,這樣做可祛溼、驅邪、健身,特別是小孩子這樣洗過後,夏天不易長痱子,痂結。小時候曾經年年端午都這樣洗浴,在升騰的熱氣中,氤氳著艾葉和石昌蒲特有的香味,這樣的沐浴似乎很有神秘感,並帶有一種強烈的健身心理暗示,與其說是一場沐浴,實際上更像是一場從身體到靈魂的洗禮。

    二,用草木灰水泡糯米包粽子,吃米粉魚、米粉肉

    先把曬乾的花生藤燒成灰,把這些草木灰過濾乾淨,然後放入冷水中反覆攪拌均勻,讓它自然沉澱一夜後,再用這種水來浸泡糯米,幾小時後,就可以包粽子了。用這種水浸泡糯米取得是草木灰中天然的鹼性,這樣包出來的粽子爽滑而富有彈性,嚼勁足、口感特別好,有一種淡淡的花生藤的清香味兒。粽子不易消化,草木灰有消食的功效,發明這種包粽子方法的客家先祖,可以說的上是一位智者了。他這種包粽子的做法,不但可以讓粽子更好吃,還考慮到了飲食的健康。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贛南人喜歡在端午節時做上一道米粉魚、一道米粉肉。把魚、肉切成薄片,加入適量食鹽、料酒、生抽,再加一些蒜蓉、辣椒末,放在一起攪拌均勻,先醃製一會兒,然後裹上米粉,放入已用溼粉絲鋪底的蒸籠裡,用中火或大火蒸上20分鐘左右,一道香味四溢,讓人垂涎欲滴的米粉魚、米粉肉便可隆重登場了。據說這道菜也是毛澤東當年在贛南鬧革命時最喜歡的一道菜,他給這道主菜加另外4個贛南菜的組合取了個浪漫的名稱,叫"四星望月",真不愧是偉人、詩人情懷啊!

    三,喝雄黃酒、在房子四周灑一些雄黃酒

    這個習俗在贛南的鄉間常見,據說在房子四周灑上一些雄黃酒,可以避蛇、驅蛇; 端午時節喝了雄黃酒可以驅邪、健身,整個夏秋季節都不怕蚊蟲叮咬。雄黃的味道十分濃烈、獨特,現在,我已是多年未見過、未曾喝過這酒了。

    四,門楣、窗欞上掛艾葉枝條、石昌蒲

    過端午時,贛南客家人家家戶戶都會把庭院打掃得乾乾淨淨,在鄉間的,還會把房屋四周的雜草都清除掉,以免招蛇、藏蛇,滋生蚊蟲。一大早,幾乎每家人都會在門楣、窗戶上掛上一些石昌蒲和艾葉枝條。掛這些蒲艾的歷史由來已久,主要的作用是驅除蚊蟲、避邪去病。端午前後,即便在贛南城市裡的別墅、高層電梯房的門楣上,也隨處可見地掛著蒲艾……

    五,賽龍舟

    贛南是千年宋城,水系資源豐富,是贛江的發源地,在贛南賽龍舟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端午時,章江上有龍舟賽、貢江上有龍舟賽、贛江上也有龍舟賽。在這裡賽龍舟和祭拜龍王是一體的,先祭拜龍王,再賽龍舟。比賽時,彩旗獵獵、戰鼓齊鳴,過江大橋上、沿江兩岸邊吶喊聲、助威聲此起彼伏、人聲鼎沸,看的人似乎比江中龍舟上奮力揮漿的人還有拼搏,這也算得上是"臍橙節"以外,贛南年年的另一大盛事吧。

    歲歲端陽又端陽,青青艾草淡淡香。汩羅江水源遠長,天問離騷去何方?

  • 3 # 木林森樹的開物

    祖國地大物博,端午習俗不盡相同:

    1. 童年記得,家鄉端午吃粽子,不過是蜜棗粽子(肉粽,蛋黃粽子等長大到外地,才知道粽子還有鹹的??像知道月餅也可以有鹹的,有肉餡一樣,吃驚!!)。

    2. 吃煮雞蛋,煮大蒜,大蒜熟了很好吃,像土豆一樣(據說祛毒,後來知道外地沒吃大蒜的習慣??)。

    3.插艾草,驅邪避蚊蟲,放幹後據說當藥用。山野田間,都是割艾草的(就像清明插柳枝一樣)。

    4. 早上早起去小河裡洗澡,要早早的起來,路上有些野草可以採,當天採的可以當藥用。 (上天下有藥到水裡,洗澡可以祛病驅邪,很難忘的經歷)。

    5. 帶五色線。手腕腳腕都帶,很漂亮,不能亂扔,丟水溝會變蛇(童年一直深信不疑)。

    童年裡也不懂,好像跟屈原關係不大,不過最近家鄉莫名其妙的被證明,很可能是屈原的故里,不知道習俗跟大家有什麼不同,說來分享下。

  • 4 # 高山碼字

    湖北湖南相隔很近,端午節風俗習慣基本差不多。但高山還是從划龍舟的天時、包粽子的地利和送節的人和來展開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分析了兩省人民為什麼吃包子的原因,講述了小端午和大端午的分別。

  • 5 # 美美的春天裡

    端午節我們這裡女兒女婿要包粽子,打紅包給父母,一般爸爸媽媽都不會要,買鴨子回去送節。

    到端午節要用艾草和其它幾味草藥煮水沐浴,說是以後一年都不會長毒氣,小孩子不長痱子。

    吃如意糖,糯米粉冷卻,裡面放的薄荷,中間點紅心,小孩子最愛吃了。還要用獨蒜子蒸五花肉吃,都是解毒氣的。

    冰涼粉橙子味的,薄荷味的冰粉!粉蒸鵝,粉蒸排骨都放上蒜子味的。

  • 6 # 墨上文竹

    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由來已久,不分全國東西南北。

    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節吃粽子是祭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只是反映民眾的心裡願望而已。

    油糕外酥內嫩,甜香爽口,價廉物美,為小吃佳品。該小吃應熱吃,由於糖餡呈流動狀,又稱“活糖油糕”。產品特點 圓如餅,形似鼓,色如銅,香味撲鼻。

    香包又叫香囊,是一種由盛載香料的囊包。香包最早稱容臭,屈原《離騷》中有“扈江籬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當時的香料是辟芷、秋蘭。中國傳統的香囊多用綢布製成,內裝雄黃、燻草、艾葉等香料。據說香包可以避邪,端午節時多會配掛香包。

    端午節又是一年之中陽氣最盛的時節,此時採摘的艾草(艾葉)效果也最好。

    “手持艾旗招百福,門懸浦劍斬千邪”,很多地方會在端午節,將艾草、菖蒲掛在門上,寓意招福辟邪,使主人平安健康。

  • 7 # 相逢不道遠

    江淮一帶。我的家鄉如今鮮有賽龍舟,除非特殊的場合時刻下(大型商業或文化宣傳活動)。當下因為社會的快節奏發展,人們期盼過節的熱情愈發變淡,可很多人依然還是會取葦葉包粽子,買新鮮的艾草插在門楣上,我們這裡很少有人喝雄黃酒,但是我們會吃鹹鴨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飲食應注意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