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3845806772725
-
2 # 使用者6561635800334
立枯病是水稻旱育秧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其發病的主要原因是氣溫過低、溫差過大、土壤偏鹼、光照不足秧苗細弱、種量過大等因素,田間症狀主要表現為出苗後秧苗枯萎,容易拔斷,莖基部腐爛,有爛梨味,發病較重的整片死亡,病株基部多長有赤色黴狀物。症狀如下:
芽腐
出苗前或剛出土時發生,幼苗的幼芽或幼根變褐色,病芽扭曲、腐爛而死。在種子或芽基部生有黴層。
針腐
多發生於幼苗立針期到2葉期,病苗心葉枯黃,葉片不展開,基部變褐,有時葉鞘上生有褐斑,病根也逐漸變為黃褐色。種子與幼苗基部交界處生有黴層,莖基軟弱,易折斷,育苗床中幼苗常成簇,成片發生與死亡。
黃枯、青枯
多發生於幼苗2.5葉期前後,病苗葉尖不吐水,葉色枯黃、萎蔫,成穴狀迅速向外擴充套件,秧苗基部與根部極易拉斷,葉片打綹。在天氣驟晴時,幼苗迅速表現青枯,心葉及上部葉片“打綹”。幼苗葉色青綠,最後整株萎蔫。在插秧後本田出現成片青綠枯死。
防治立枯病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
1、在水稻秧苗1-2葉期時,使用奧-力-克(青枯立克) 50ml+大蒜油15ml,兌水15公斤噴霧,5—7天1次,連噴2次。為增強植株抗病能力,建議噴霧時每15公斤水加葉面肥(沃豐素) 25ml。發病中後期:使用奧力克青枯立克100ml+大蒜油15ml,進行噴霧,3天一次,連噴2到3次。
2、精心選種與曬種。提高催芽技術,防止種子受傷,提高種子生命力和抗病力。
3、適期播種,播種密度不要過大。應在氣溫穩定透過6℃ 時播種,不要盲目搶早。從理論上講,播種密度以300 g/m2為宜。然而在實際生產中,農民為了節省農膜等生產成本,以及考慮到出苗率、使用插秧機等原因,往往會加大播量,即便如此,播種量也絕對不能超過500 g/m 。
4、苗床管理。要做好防寒、保溫、通風、練苗等環節的工作,提高幼苗抗病力,防止和減輕立枯病、惡苗病的發生。
5、加強田間管理。要做好防寒、保溫、通風、煉苗環節,做到前保(出苗前保溫)、中控(出苗後至3葉期控溫)、後煉(3葉期至插秧前調溫),提倡稀插早育苗,控制溫溼度不徒長。一葉一心期保持溫度25~30~C儘量少澆水,第2葉期後必須使其逐漸適應寒冷條件,三葉一心期溫度不超過25℃,土壤水分充足,但不能過溼。3葉期後白天應揭膜通風鍛鍊,夜間如果無霜凍最好也要揭膜使之經受低溫,這樣可以培育出抗寒力強的壯秧。
6、苗床用3.2 惡甲水劑300倍液噴灑,用廣滅靈水劑浸種24,-48 h或於1葉1心期噴灑500~1000倍液。水稻秧苗1葉1心期,每盤用15%立枯靈液劑0.9 g加水1 L噴灑。用70%敵克松粉劑500倍液或1%硫酸銨進行噴霧,並注意保持床土溼度,以有效防止立枯病的危害。在秧苗發病初期,施立枯清每平方米用藥l~1.5 g,對水均勻噴在苗床上。
回覆列表
立枯病是水稻旱育秧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其發病的主要原因是氣溫過低、溫差過大、土壤偏鹼、光照不足秧苗細弱、種量過大等因素,田間症狀主要表現為出苗後秧苗枯萎,容易拔斷,莖基部腐爛,有爛梨味,發病較重的整片死亡,病株基部多長有赤色黴狀物。症狀如下: 芽腐 出苗前或剛出土時發生,幼苗的幼芽或幼根變褐色,病芽扭曲、腐爛而死。在種子或芽基部生有黴層。 針腐 多發生於幼苗立針期到2葉期,病苗心葉枯黃,葉片不展開,基部變褐,有時葉鞘上生有褐斑,病根也逐漸變為黃褐色。種子與幼苗基部交界處生有黴層,莖基軟弱,易折斷,育苗床中幼苗常成簇,成片發生與死亡。 黃枯、青枯 多發生於幼苗2.5葉期前後,病苗葉尖不吐水,葉色枯黃、萎蔫,成穴狀迅速向外擴充套件,秧苗基部與根部極易拉斷,葉片打綹。在天氣驟晴時,幼苗迅速表現青枯,心葉及上部葉片“打綹”。幼苗葉色青綠,最後整株萎蔫。在插秧後本田出現成片青綠枯死。 防治立枯病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 1、在水稻秧苗1-2葉期時,使用奧-力-克(青枯立克) 50ml+大蒜油15ml,兌水15公斤噴霧,5—7天1次,連噴2次。為增強植株抗病能力,建議噴霧時每15公斤水加葉面肥(沃豐素) 25ml。發病中後期:使用奧力克青枯立克100ml+大蒜油15ml,進行噴霧,3天一次,連噴2到3次。 2、精心選種與曬種。提高催芽技術,防止種子受傷,提高種子生命力和抗病力。 3、適期播種,播種密度不要過大。應在氣溫穩定透過6℃ 時播種,不要盲目搶早。從理論上講,播種密度以300 g/m2為宜。然而在實際生產中,農民為了節省農膜等生產成本,以及考慮到出苗率、使用插秧機等原因,往往會加大播量,即便如此,播種量也絕對不能超過500 g/m 。 4、苗床管理。要做好防寒、保溫、通風、練苗等環節的工作,提高幼苗抗病力,防止和減輕立枯病、惡苗病的發生。 5、加強田間管理。要做好防寒、保溫、通風、煉苗環節,做到前保(出苗前保溫)、中控(出苗後至3葉期控溫)、後煉(3葉期至插秧前調溫),提倡稀插早育苗,控制溫溼度不徒長。一葉一心期保持溫度25~30~C儘量少澆水,第2葉期後必須使其逐漸適應寒冷條件,三葉一心期溫度不超過25℃,土壤水分充足,但不能過溼。3葉期後白天應揭膜通風鍛鍊,夜間如果無霜凍最好也要揭膜使之經受低溫,這樣可以培育出抗寒力強的壯秧。 6、苗床土壤消毒用3.2 惡甲水劑300倍液噴灑,用廣滅靈水劑浸種24,-48 h或於1葉1心期噴灑500~1000倍液。水稻秧苗1葉1心期,每盤用15%立枯靈液劑0.9 g加水1 L噴灑。用70%敵克松粉劑500倍液或1%硫酸銨進行噴霧,並注意保持床土溼度,以有效防止立枯病的危害。在秧苗發病初期,施立枯清每平方米用藥l~1.5 g,對水均勻噴在苗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