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喜歡書和慢生活的人
-
2 # 杏林帥哥
要想分清《三國演義》與歷史人物,最好是《三國演義》與《三國志》都讀一下——《三國演義》是文學作品,《三國志》是歷史傳記。
文學作品的著眼點在人物,歷史傳記看重的是事實。
舉例說明:
關羽的“成名戰”是“溫酒斬華雄”,《三國演義》第五回“發矯詔諸侯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中,有一首贊詩:
威震乾坤第一功,
轅門畫鼓響咚咚。
雲長停杯施英勇,
酒尚溫時斬華雄。
有這麼一首“後人”作的詩歌為證,關羽“溫酒斬華雄”似乎是真得了!
但在史書《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中卻找不到關於這件事的蛛絲馬跡。
莫非“斬華雄”這事兒是假的?!
在《三國志,吳書.孫破虜討逆傳第一》有這麼一句話:“……堅……會戰於陽人,大破(董)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
原來,正史中斬華雄的人,卻是在《演義》中被華雄殺得一敗塗地的孫堅!
那為什麼把孫堅的功勞給了關羽呢?
那是為了塑造一個英勇善戰的關二爺的形象!
當然,《三國演義》中,很多故事都是虛構的,所以,有人說《三國演義》是“七虛三實”,這種說法並不過分!
-
3 # 寒江雪專業彩鋁製造者
可以分開,三國演義屬於演繹小說,七實三虛同時摻雜了作者主觀思想的名著,同時有神話 虛擬 杜撰 事實混淆現象,比如,怒鞭督郵小說寫的是張翼德,其實是劉備。溫酒斬華雄,小說是關雲長,實際是孫堅,包括陳倉沒有被攻下,郝昭也沒死。包括左慈 于吉都是神話杜撰。真正歷史建議讀陳壽三國志。比較客觀,記載也比較詳實。其實個人感覺,三國演義尊劉貶曹,影響巨大,對曹操來說的確有些不公。
-
4 # 魯源
《三國演義》這部書對曹操的描寫是不公正的,可謂黑化嚴重。曹操本是一代奸雄,但在人們印象中卻是個奸臣,曹操從一代亂世奸雄成了白臉奸相的亂臣賊子,受到老百姓的厭惡和文人的口誅筆伐。這就是《三國演義》與真實的曹操的區別所在。其實,曹操的文學造詣極深,幾乎他的詩歌都是經典。曹操率兵打仗可謂是出神入化,他詮釋了“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的用兵之道。後人詬病曹操的原因之一,就是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殺了人家還這麼理直氣壯。可史實上,曹操只是說了“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本是就事論事,但是因為加了寥寥幾個字,就將曹操推進了萬丈深淵。 而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也是太片面,那並不是曹操的想法。曹操的謀士獻計,說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敵方勢力為了把他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才說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如果沒有曹操,東漢亡得會更早,曹操早期是漢室忠臣,只不過後來他的野心膨脹,也理所當然。漢室氣數已盡,必須有人來開創一個新的王朝。曹操代表了寒門庶族打壓士族,欲開創一個新的王朝,卻被愚忠迂腐的儒生寫成奸佞。可悲可嘆可惜,但曹操依舊是曹操,是那個胸有韜略、頗有王者之氣的曹操。過了千年萬年,他依舊是曹操。
所以說,歷史人物與《三國演義》 人物是能分開的。
回覆列表
三國的正史是《三國志》而《三國演義》是以三國志為藍本的小說,可以說有六分真四分假。
在《三國志》中斬華雄的是孫堅,吳國開國皇帝孫權之父,追封為武烈帝。
《三國志》中並未詳細記載關羽所用兵器,在《三國志》中有記載說“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說關羽“刺”顏良,所以很多人認為他用的是長矛之類的兵器。
空城記也不是諸葛亮所用,《三國志》中記載:裴注引《魏書》中記載:於是兵皆出取麥,在者不能千人,屯營不固。太祖乃令婦人守陴,悉兵拒之。屯西有大堤,其南樹木幽深。布疑有伏,乃相謂曰:“曹操多譎,勿入伏中。”引軍屯南十餘裡。明日復來,太祖隱兵堤裡,出半兵堤外。布益進,乃令輕兵挑戰,既合,伏兵乃悉乘堤,步騎並進,大破之,獲其鼓車,追至其營而還。可見是曹操用了空城記。
其實《三國演義》只是部小說,而且作者羅貫中是元未明初人,距離三國時代已經有千年歷史了,也沒有官方資料,只是根據元未明初時的部分史書和傳說寫作所以只是部小說。不過作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閱讀性極強還是希望大家能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