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迴圈經濟齊

    這個問題十分複雜。首先,說英國沒落,這話出於情緒,一般說說也沒錯。與歷史上的日不落帝國相比,今天的英國確實有點兒日落西山。但是,就整體國家素質,國民素質,科學技術水平,社會基礎設施水平,生態環境狀況等等方面來看,英國仍然至少領先中國30年。千萬不要小看了英國。至今英國的科學技術教育水平,科學研究水平仍然是世界先進水平。獲得的諾貝爾獎僅次於美國。

    其次,李嘉誠自己說他就是個商人,哪裡能賺錢,哪裡賺錢安全,他就投資那裡,他不以道德來確定投資地。我個人認為,他把大陸的專案賣掉投資於英國,是因為他認為繼續在大陸投資風險越來越大。

    他認為的風險包括中國自身的政治風險,改革開放幾十年來累積的經濟危機風險,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意識形態和爭霸風險等等。未來中國是什麼樣子不好預期。而英國雖然經濟增長慢,但政治可預期,即使英倫三島有矛盾,他也仍然認為風險可控。而且他在英國的投資主要在主島英格蘭。

    這個問題要探討太複雜,只能說到這裡。

  • 2 # 123觀世界

    首先,英國是資本主義國家,個人利益至上,就連政治也往往是資本的代言人,這對於資本充足、利益至上的李嘉誠來說,水土很適合。

    其次,李嘉誠投資的重點是英國各種壟斷性行業、民生行業,又是水又是電,又是通訊的,這些行業都是不管英國經濟怎麼樣,都是人們必須消費的,是硬性消費品,不管英國整體經濟如何,他是可以壟斷性穩賺不賠的。此外,經濟越是不景氣,購買投資成本越低,越是能以較低的價格實現行業壟斷,畢竟英國面積不大,盤子不大,以李嘉誠的資金實力,很容易實現行業壟斷,這也是李嘉誠作為商人不斷髮展壯大的原因之一。

    第三,李嘉誠在英國殖民統治香港時期就在不斷的積累財富,懂英語,對英國研究應該也很多,他是喜歡行業壟斷,低買高賣,他能購買香港的土地好多年空著不開發,等漲價了再賣掉,所以英國是他的一個好目標,可以實現壟斷賺錢的目標。

    第四,李嘉誠就是個純粹的商人,沒有企業家的情懷和擔當,只會賺快錢,壟斷賺錢,哪裡有錢賺往哪裡跑,哪裡能賺大錢往哪裡跑,他不會像馬雲、馬化騰、任正非、劉強東那樣長期積累研發,他要的只是個人賺錢,不會太注重社會價值。所以李嘉誠就是個純粹的商人,當不了企業家,個人價值很大,可是社會價值並不大。

  • 3 # 孔方財經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李嘉誠投資英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經濟因素(即利潤),也有文化歷史因素,也有政/治/因/素。

    一是為了賺取穩定的利潤。李嘉誠始終是將自己定義為一個商人,在商言商,賺取利潤是商人的天性。李嘉誠做生意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嚴格控制風險,比如他很少找銀行借錢,即便借錢,其規模相比公司的體量來說也是非常小的,一個可供對比的資料是,內地開發商的資產負債率可以普遍達到80%以上,但李嘉誠旗下的地產公司可以做到30%以下。李嘉誠這樣的風格,和他經歷過香港經濟的大起大落有關係,所以需要嚴控負債以保證自己隨時可以活下去,而這樣的思路也延伸到了他的投資物件上,所以他在英國投資的主要是一些基礎設施,比如自來水廠、電網、電信運營商等等傳統行業。這些行業的特點是成熟,利潤率不高但非常穩定,受到經濟週期波動的影響比較小。

    二是歷史文化因素。李嘉誠既然喜歡投資英國,為什麼不去投資德國、法國?這是因為香港和英國天然有著緊密的聯絡。李嘉誠今年91歲,其中有58年(1939年~1997年)是在英國統治時期的香港渡過的,而他從創業到成長為商業鉅子的關鍵時段,也全部是在這段時間。由於這段殖民關係,香港的商界其實和英國形成了非常緊密的聯絡,比如眾所周知的匯豐銀行、怡和洋行、渣打銀行等等,都是透過以香港作為基地發展起來併成為英國本土的知名企業的。此外,英國在香港殖民時期帶來了一整套的法律制度,李嘉誠熟悉了香港的法律制度,實際也就是熟悉了英國的法律制度,投資英國就像投資香港一樣,學習的門檻和難度是最低的。

    三是政/治/因/素。按理說,在英國的投資收益率肯定不如投資中國內地來得高,單單是李嘉誠在內地屯的地,就能賺成百億上千億元,這是中國經濟增速遠高於英國所決定了的。但上文說了,李嘉誠對風險極度敏感,這種風險不僅僅是財務風險,還有來自政/治/環/境的風險,相比賺錢,他認為自己的本金更重要,所以才有了大舉拋售香港和內地資產進而轉移到英國的巨大轉變,今年香港的情況,其實恰好說明了他有很強的先見之明。在2015年接受一家新加坡媒體的採訪時候,他也直言不諱地表示:“我的選擇,是因為我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不是因為我想進行這樣的艱難選擇”“(內地)經過了這麼多年的高速增長,以及信貸過度,已經來到了一個峰值,下一步會怎麼樣,我也不會貿然下結論,但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商人的首要目標是讓資本更安全,其次才是增值更快”。

    接下來回答第二個問題,英國經濟到底怎麼樣。可以明確的是,雖然英國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但英國仍然是全世界最發達、最富裕、科技最領先的國家之一。“老牌”只是說它歷史很老,並且早就沒有當年“日不落帝國”那種全球的主導地位,但由於有非常發達的商業文化,非常優秀的制度安排(倡導自由貿易和投資),所以英國仍然是全球熱門的投資目的地,這樣的優勢不會隨著時間和歲月而消磨掉英國的競爭力。

    簡單說幾個數字,英國GDP為2.8萬億美元,全球第五,僅次於美中日德四國,要高於法國;英華人均GDP為4.3萬美元,高於香港地區,是中國的5倍;英國在科技領域很強大,ARM公司是全球最厲害的晶片設計公司,相當於PC時代的英特爾,就連華為的晶片也必須要ARM公司授權才能做出來,羅羅公司是少數幾個能製造大飛機發動機的企業;英國金融業仍然十分發達,倫敦城仍然是全球僅次於紐約的第二大金融中心等等。

  • 4 # 我家住樓房

    李嘉誠:正合我意,英國15後才批准動工,省去“捂地”環節!

    每當提及李嘉誠,大家都會自然而然地想到一個他的“標籤”;

    大多數網友可能會想到“香港首富”,部分網友(尤其是購房者)可能會想起“公攤面積”(的發明者),而少數房地產行業從業者或會想到“捂地”,個別網友可能會脫口而說“李嘉誠跑了”等等!

    一、李嘉誠跑到英國“捂地”去了!

    令李嘉誠沒想到的是,由於種種原因,這個專案一直未能開工;

    直到上個月底,英國相關部門終於批准了這個專案的“動工”申請;

    “Convoys Wharf”大型房地產專案由3塊地組成,分別是8、15、19號地塊,規劃申請分別於上月初、上月底獲得英國相關部門批准;

    根據“Convoys Wharf”官網釋出的公告顯示:專案總佔地面積約16萬平方米,預計建造3500套住宅、以及包括酒店、商場(總建築面積約15500平方米)、小學以及碼頭等在內的27棟建築物!

    或許,這也正合了李嘉誠“捂地”的心願!

    二、李嘉誠“捂地”(一般至少為10年)出售的戲碼,一直頻繁在中國各地上演,因此被稱為“捂地大王”!

    最近一次,同時也是最受廣大網友(尤其是購房者)關注的一次——李嘉誠在大連“捂地”8年,然後40億元賣給孫宏斌,輕鬆賺20億元!

    據公開資料顯示:李嘉誠旗下“和記黃埔”於9年前(2011年12月2日)花費19億元,競得大連市西崗區黑嘴子碼頭及周邊地塊(總佔地面積約14.29萬平方米),“捂地”8年後(2019年10月10日),以總交易價40多億元出讓給了知名“接盤俠”孫宏斌旗下“融創中國”,李嘉誠輕鬆套現40多億元!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李嘉誠最長的“捂地”時間,長達25年;

    值得一提的是,李嘉誠因在上海多次“囤地”,被“拉黑”!

    李嘉誠早在14、15年前(2005-2006年),先是透過自己“香港首富”的名頭,並以“願意參與城市開發”等由頭,用極低的價格,在上海黃金地段拿下了多塊地,然後便開始長達10餘年的“捂地”;

    期間,李嘉誠會用“周邊環境不成熟”等理由搪塞上海市相關部門,對此,相關部門不得不斥巨資對周邊進行升級改造(包括拆除老舊建築、架設新地鐵和高架等);

    隨後,李嘉誠看“時機成熟”(房價已經翻了很多倍),就會開始動工,然後在建成後高價賣出,自己套現走人,比如:上海世紀匯廣場、世紀盛薈廣場以及高尚領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那些“朋友圈達人”的照片都是怎麼拍的,沒有專業相機和後期的我們怎麼才能與之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