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融e聚貸款

    近日來,開放銀行(OpenBanking)越來越熱,正成為全球銀行業愈演愈烈的一股新浪潮。被脫媒、轉型、互金等“大詞”折磨許久的銀行人,終於從“開放銀行”的夾縫中看到了希望。徘徊在十字路口,銀行方面迫切想解鎖擁抱開放銀行的正確姿勢,而金融行業的變革速度也將加快。

    一、先來說說,何為開放銀行?

    其實目前還沒確切和固定的概念。知名諮詢公司Gartner認為,

    開放銀行是一種平臺化的商業模式,它透過與商業生態系統共享資料、演算法、交易、流程和其他業務功能,為系統內的客戶、員工、第三方開發者、金融科技公司和其他合作伙伴提供服務。

    通俗地講,這意味著“銀行是一種服務,而不是一種場所”。未來,銀行變“沒”了,卻並沒消失,已融入到使用者的日常。比如,你想在電商平臺貸款買汽車,並不需去銀行或下載銀行app去貸款,而是在電商平臺即可獲得銀行的支付、分期付款、保險權益、貸前風控評分等服務。

    開放銀行讓銀行“無處不在”,觸角在潤物細無聲中延伸到使用者的生活等日常場景中,真正實現“銀行即服務”。

    二、不得不承認,開放銀行助力變革

    開放銀行被說的玄乎,但對於之前的銀行商業模式究竟有何變革?開放銀行較之於傳統銀行的顯著變化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客戶服務進化為使用者服務。從客戶到使用者,一字之差,所折射的是跑馬圈地的增量發展到精耕細作的存量經營的深刻變遷,這要求銀行真正的讓服務開放至使用者需求的各個場景。

    第二,封閉業務進化為場景服務。過去,不管是網點抑或程式,銀行服務都講究“領地意識”,銀行千方百計拉使用者去自己的領地。如今,要求銀行用服務能力說話,用服務去圈住使用者。

    第三,單打獨鬥進化為平臺經濟。銀行憑豐厚的家底在多領域大幹特幹,但如今不得不向抱團取暖、合作共贏的平臺經濟低頭。

    第四,App運營進化為API開放。開放銀行的實質是銀行服務能力的開放,在新型的生態模式下,銀行退居底層,成為按需配置的金融服務基礎平臺。此時,需不當紅花,甘為綠葉。

    三、瞭解下開放銀行在中國的發展

    中國銀行早在2012年就提出了開放平臺的概念,並在2013年正式釋出中銀開放平臺,開放了1600多個介面。儘管起步很早,中銀開放平臺的市場影響力似乎並不盡如人意。開放銀行概念的升溫,主要得益於近年來金融科技的蓬勃發展,以及民營銀行尤其是網際網路銀行的積極探索。

    (下面收集了網路上的部分銀行開放戰略的推進情況)

    對大銀行來說,若拒絕擁抱開放銀行,將會被螞蟻金服、騰訊金融等巨頭們取代——後者正成為超級金融平臺,留給銀行的時日不多;對中小銀行來說,如果拒絕開放,必會慘敗。

  • 2 # 財資一家

    《財資中國》專訪了埃森哲大中華區金融服務事業部Quattroporte陳文輝(Albert Chan),請他分享對開放銀行的新理解和研究。

    開放銀行作為轉型的嘗試模式,需要從銀行內部的積累與改變著手,整個銀行業將迎來更多變革與可能性,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一是強化協同生態能力。開放銀行增強了跨界合作,促進銀行、金融科技公司等生態方協同發展可能。只有多方協同合作,才能貫通業務鏈條、資金聯絡和資訊鏈條,提升服務實體客戶的效率和水平。同時,只有擁有堅實的技術實力,才能為開放銀行的發展提供保障,從而提升核心競爭力。

    二是增強場景構建能力。開放銀行生態場景更加豐富,客戶群體更加多樣,業務環境更加複雜。與此同時,風險管理的問題將更加突出。因此,銀行要從系統建設、業務模式、流程管理、資料等方面強化管理,降低風險管控成本。

    打造幷包容開放銀行這一創新業務模式,既要有完善的底層基礎設施,提供適配的組織保障,也要有完善的頂層設計,謀劃全域性,提供堅實的技術架構支撐。即從組織架構、自身平臺建設、科技平臺建設和資料管理等方面共同發力。

    一是重塑組織架構。對於開放銀行轉型而言,有效融合了新技術、新理念,原有的業務模式得以重塑,打造出了銀行金融科技與實體經濟的全新應用場景。那麼,對於商業銀行而言,需要對原有組織進行調整,重新界定責任,從而符合新產品、新業務場景的服務模式,更迅速、敏捷地響應客戶需求。

    二是銀行自身平臺的建設。一方面是建設內部開放平臺。銀行根據客戶的需求,在服務組合、創新,渠道協同及精細化營銷等領域提供支撐;並在內部平臺運營中積累資料和經驗,不斷提升。另一方面是銀行建立第三方生態系統,將第三方合作伙伴的產品和服務整合到自己的產品中,從而迅速打造個性化銀行服務,培養客戶忠誠度,開創新的收入來源並降低銀行的運營成本。

    三是科技平臺的搭建。科技平臺是開放銀行的基礎。開放銀行建設離不開對前沿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如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都需要密切關注和應用。不同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程度,也會影響銀行科技創新的技術路徑選擇。商業銀行需要根據自身的實力,選擇:以自身系統研發與整合為核心,融合外部技術與裝置;或是以開放的模式,透過與第三方合作,在共贏發展中不斷提升自身適應新技術的能力。

    四是強化資料治理和管理。資料是開放銀行模式的關鍵要素。中國監管部門也推出了《銀行業金融機構資料治理指引》,從質量最佳化到價值挖掘,商業銀行大資料應用已經迎來新機遇。從開放銀行的角度出發,需要解決:首先是掌握大量資料,尤其是在傳統結構化資料之外,增加非結構性資料管理;其次是進行資料管理和治理,在大資料的“庫存”中把無效資料、低效資料去除,增強資料質量、加強治理;最後是發揮資料價值,包括數字化、安全、改善管理、業務層面、外部合作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奧奇傳說滅世魔女艾希超魔攻有多少?怎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