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雪舞200324376
-
2 # 梅山道士之冬瓜舞士
跟外星人有毛關係,沒有牛頓、伽利略,愛因斯坦連牛頓第二定律都寫不出來。
真正牛B的是牛頓,牛頓26歲之後就放棄自然科學了,而26歲前就已經建立了完整物理和數學體系,包括牛頓三大定律、萬有引力定律、微積分等現代科學的基礎;而愛因斯坦在26歲時剛剛釋出狹義相對論的論文。意思說當愛因斯坦開始開工的時候牛頓早已經收攤走人了。愛因斯坦一直研究到76歲而牛頓只研究到26歲,牛頓比愛因斯坦少奮鬥50年卻成就不比愛因斯坦低。加入牛頓也一直研究自然科學到老……後果不堪設想。
牛頓不應該叫牛頓,應該改名叫牛B。你以為牛頓26後研究的神學就是浪費時間?其實牛頓26歲之後研究的東西早就超越了當下人類的智商水平,他寫的150萬字手稿,堪稱西方版的《易經》,英國版的《推背圖》,早就預測了了人類未來幾千年後發生的事情,和未來幾千年的科學定律,他已經發現了世界執行的源程式,破解了萬物生長的規律……只是能讀懂的人沒幾個。
科學的盡頭是玄學,玄學的盡頭是不學。
-
3 # 愚昧人之一
愛因斯坦是一個猶太人,從小信的是猶太教。他小的時候和其他猶太小朋友一樣,對至高無上的造物主一一耶和華神無比崇敬,他作聖詩,譜聖曲,常常哼著聖歌去上學,直到青年時期,他依然有著比較強烈的宗教信仰。他的光電效應和狹義相對論都是在1905年發表的,廣義相對論是在1912年發表的,因為計算錯誤,他後來做了修改(錯誤是水星近日點的資料),所以才有1919年愛丁頓的天文觀測資料與廣義相對論的一致,愛因斯坦的名聲在科學界如雷貫耳。所以,要說有什麼奇特的話,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受了上帝的啟發,從愛因斯坦後來的情況也可以看出來。
愛因斯坦或因本人和猶太人大受迫害,(猶太人受的是被種族滅絕的慘痛,而不是一般的受迫害),或許還有在巨大光環下的迷茫,他逐漸不信上帝,他特別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他的科學之路也就越走越錯誤:特勒梅從解相對論方程中,發現宇宙是在膨脹的,愛因斯坦壓根不相信,他為了堅持穩恆態宇宙觀,他在他的相對論公式中,加入了一個宇宙常數,當後來發現宇宙確實是在膨脹,他又後悔加了那個常數;這是他犯的第一個錯誤。
當史瓦西在解相對論公式中,發現宇宙間應存在黑洞,並計算出何種質量的恆星能形成黑洞,愛因斯坦一點也不相信,這是他犯的第二個錯誤。
他對後來的量子物理學的理論幾乎全部否定,他不相信疊加原理,不相信不確定性原理,不相信量子糾纏。
基督教徒很容易就可以相信波粒二像性,因為聖父聖子原為一;但愛因斯坦就很難理解。
從愛因斯坦身上我們可以看出,上帝啟示一個人的時侯,他就靈光閃現;當你離開上帝,上帝不啟示你的時候,你就凡人一個,甚至不如凡人,愛因斯坦後幾十年什麼也沒做出來,許多遠不如他的人,建立起了量子物理學的大廈,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做了巨大貢獻,現今造福人類社會最大的就是量子物理學。愛因斯坦除了在1905年的光電效應的量子學理論外,他就再也沒什麼貢獻給量子物理學。
所以,我們任何人在上帝面前都應該懷著對祂的敬畏之心,相信祂,依靠祂,讓上帝之光照耀我們這卑微的靈魂,才能有所建樹。
-
4 # 科普大世界
如今我們已經關於黑洞的首張照片。但是說起黑洞,大家都以為是現當代才出現的一個天文學名詞,很多人也說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首次預言了它的存在。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俗話說“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還在1783年的時候,一位名叫米歇爾的英國業餘的天文學家給當時著名的科學家卡文迪許寫了一封信,信中提到他認為宇宙中會存在一種質量足夠大而導致完全黑暗,連光線也無法從表面逃走的星星,並將其稱之為“暗星”,這是關於黑洞存在最早推論。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發表於1916年,這個時候距離米歇爾提出“暗星”概念,已經過去了134年,1916年至今不過103年的時間,而米歇爾早在237年前就提出了關於黑洞的最初概念。
在米歇爾之外,法國著名科學家拉普拉斯也提出過“暗星”的概念,他提出的時間雖然沒有米歇爾早,但是卻也比愛因斯坦早得多,他於1799年出版了著作《天體力學》的第一版,其中也提出了“暗星”的概念,之後出版的第2版中也有同樣的概念,而且他還在書中列出了暗星的最大半徑計算公式,和後來出現的計算黑洞視界體積大小的史瓦西半徑公式如出一轍。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建立在牛頓萬有引力等電力基礎之上的一種新的天體物理學理論,其中有預言了天體質量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會連光也無法逃脫,相當於預言了黑洞的存在,不過由於黑洞這種天體的引力實在太過極端,所以就連愛因斯坦本人都不相信這種天體在宇宙中真的存在。
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發表的同年,德國物理學家卡爾史瓦西給出了關於黑洞引力場方程的第一個精確解,這個解表明如果將大量物質集中於空間一點,其周圍會產生奇異的現象,即在質點周圍存在一個介面——“視界”一旦進入這個介面,即使光也無法逃脫。由此也出現了一個重要的名詞——“史瓦西半徑”(計算黑洞視界體積大小的公式)。
後來這種“不可思議的天體”被美國物理學家約翰·阿奇博爾德·惠勒命名為“黑洞”,黑洞一詞由此出現。
很顯然,黑洞概念的提出到理論的完善,以及天文學家們對黑洞的觀測,和首張黑洞照片的公佈,體現了人類對黑洞的猜測、認識、瞭解和深入研究的過程,這一過程並未有外星智慧生命的幫助和參與,而是與人類的思想認知和科技水平的進步相輔相成的,隨著天文物理學的進步,今後人類對黑洞等天體也會有進一步的深入瞭解。
回覆列表
外星人給阿坦的啟發?你不是想做外星人吧!那你又是受麼子發的暱?唉,說來說去,越來越把大家忽-悠得象個“縮頭烏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