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讀否
-
2 # 琳兒書屋
在中國古典文學發展的漫漫長河裡,先後經歷了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它們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精華所在。而當我們把焦點聚集在明清小說時,多數人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代表當時文學最高成就的“四大名著”,其次便是《金瓶梅》《儒林外史》《聊齋志異》等作品,卻鮮有人提到《老殘遊記》。平心而論,在群星閃耀的明清小說這片天空中,《老殘遊記》算不上最亮的那幾顆,但卻散發出了它獨有的光芒。
《老殘遊記》作者劉鶚,成書於清光緒年間,是一部帶有自傳性質的中長篇小說,與《孽海花》《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並稱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具有極高的文學和藝術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首先,《老殘遊記》揭露了晚清國勢危殆、政治動盪的社會現實,對昏官酷吏進行了無情的批判,是諷刺小說的代表作。與同時代其他小說不同,劉鶚批判的物件不是貪官汙吏,而是以玉賢和剛弼為代表的“清官”,更具諷刺意義。透過作者勾勒出的故事,讀者可切實感受到晚清時“清官”之害甚於貪官。魯迅在在評價《老殘遊記》時寫道:“摘發所謂清官之可恨,或尤甚於贓官,言人所未嘗言,雖作者亦甚自喜”。
其次,《老殘遊記》真實描繪了晚清山東一帶的市井風情,是一部瞭解晚清社會風貌的珍貴資料,具有極高的史學研究價值。跟隨書中主人公老殘的足跡,我們可以領略到大明湖、千佛山在一百多年前的壯美景象;可以透過“高升店”“日升昌”“有榮堂”等古老商號,一窺晚清工商業的興衰變遷;還可以藉助王小玉的唱腔,感受到清末曲藝表演者的高超技藝和中華曲藝文化的博大精深。《老殘遊記》就如同是一臺時光機,可以將讀者帶回到百年以前,感受當時社會的方方面面。
最後,《老殘遊記》語言生動,具有極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堪稱語言運用水平最突出的小說之一。讀罷《老殘遊記》的讀者,無不被劉鶚高超的語言功底所折服。在文中,作者將白描手法運用的出神入化、恰到好處,特別是對大明湖、王小玉說書、黃河冰封等部分的描寫,能夠讓讀者深刻體會到文字給內心帶來的震撼與衝擊。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稱讚該書“敘景狀物,時有可觀”。
在文學的漫漫長河中,《老殘遊記》並不顯眼,但卻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它的批判性、寫實性和高超的語言運用,相信再過一百年,依然會被人們所津津樂道。
回覆列表
劉鶚(一八五七~一九〇九),清末小說家,字鐵雲,江蘇丹徒人(今鎮江市)。年少時“放曠不守繩墨,而不廢讀書”,在醫卜星算方面,都頗有成就。劉鶚一生遊歷豐富,從事過很多行業,他賣菸草、開書店、做醫生,他是有著進步思想和濟世情懷的文人俠士,《老殘遊記》可說是他一生經歷的寫照,是戳破黑暗與偽善的偉大小說,是他四十八歲到五十一歲時的作品。
魯迅先生評其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其三為《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孽海花》),除去續集的九回,小說正文共二十回,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殘的遊歷為主線,舉凡風物人情、山河美景、宦海浮沉、官場險惡,時時可見吉光片羽,處處即聞真知灼見。小說對社會矛盾進行深度開掘,尤其是他在書中敢於直斥清官誤國、清官害民,指出有時清官昏庸並不比貪官好多少。魯迅先生評說,“其書即借鐵英號老殘者之遊行,而歷記其言論聞見,敘情狀物,時有可觀。”
小說初看時但覺平淡無奇,無非記述些風土人情、江湖軼事,讓人稍覺煩膩。然而到第九回峰迴路轉,申子平深夜訪賢,與嶼姑、黃龍子的一席談話,讓人耳目一新,深為歎服。“儒、釋、道三教,譬如三個鋪面掛了三個招牌,其實都是賣的雜貨,柴米油鹽都是有的,不過儒家的鋪子大些,佛、道的鋪子小些皆是無所不包的;凡道總分兩層:一個叫道面子,一個叫道里子。道面子有分別,道里子實是一樣的”,這些關於三教九流、面子裡子的妙論一舉戳破千載以來三教九流的假把戲。其實只要能導人向善、引人處公的便是真義、正教。反觀去年的“華藏宗門”事件,打著佛教、行善的名義大肆為禍人間,多少善男信女因此“賠了夫人又失身”,世人愚昧,殊不知宗教大多是為了個人的野心和慾望所服務的,野心之下,一片妖妄之言……而所謂的儒、釋、道三教以及基督伊斯蘭教義也都早已走火入魔,失其真義也!美劇《綠箭俠》中費莉希蒂(Felicity)的媽媽說:“I don’t watch the news, it depresses me.”(我從不看新聞,因為它會令我沮喪),真智者之言也!
文中又寫到“只見那女子接過茶來,漱了一回口,又漱一回,都吐向炕池之內去,笑道:‘今日無端談到道學先生,令我腐臭之氣,玷汙牙齒,此後只許談風月矣。’”文中的女子便是嶼姑,奇情奇語,不拘俗情,真叫人佩服!當浮一大白也!自古以來,生離死別、送往迎來是人之常情,但能超脫常情便是高人!昔日漢武帝有賦悼念李夫人:“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珊珊其來遲?”(傾國傾城最早是形容李夫人的,而成語姍姍來遲也出於此處)李夫人有傾國傾城之容貌,卻不幸早夭,纏綿病榻之時,卻拒見前來探望的武帝,原因是不想讓心愛的人見到自己的病容,想在他心中永遠留下一個光彩照人的好印象。漢武帝一生佳麗三千,紅顏無數,但卻對李夫人念念不忘,除去她的絕世容顏,便是她超凡脫俗的情態了。
身處於江河日下、風雨飄搖的晚清時代,劉鶚並沒有選擇“肥遯鳴高、鑿環而遁”,而是積極入世,用自己的一點餘熱解民救世,卻往往在事成之後功成弗居,飄然而去,他的作風頗有古代俠客“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遺風。劉鶚的進步思想與進步精神,使他做了兩件好事:一是請開山西的礦,二是賤賣太倉的米來賑濟北京難民。這兩件好事,卻因為當時環境的黑暗,使他一方面背了“漢奸”之名,一方面得了充軍之罪,他因此被流放到新疆,五十三歲那年中風,死於風中的迪化(今烏魯木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