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女中醫說男科
-
2 # YeFeng藥師
1、體溫低於38℃,可不用藥。如果體溫超過這個限度,要採取物理降溫、藥物治療等方式。
2、口服退燒藥無效,持續高燒時,應打退燒針。
3、病毒性感染,尤其是流行病毒引發的,應吃藥打針。
1、體溫低於38℃,可不用藥。如果體溫超過這個限度,要採取物理降溫、藥物治療等方式。
2、口服退燒藥無效,持續高燒時,應打退燒針。
3、病毒性感染,尤其是流行病毒引發的,應吃藥打針。
作為一名在校中醫研究生。下面給大家普及一點專業知識吧。正常人在體溫(這裡指常用的腋溫)在36℃~37℃左右,當體溫超過正常範圍0.5℃時,稱為發熱(俗稱發燒)。健康人在劇烈運動後、進餐後、女性月經前期、妊娠期等生理條件下,體溫升高可超過正常體溫0.5℃,稱為生理性體溫升高(無需特殊處理)。病理性發熱的病因常見於感染性發熱和非感染性發熱,其中以感染性最為常見。 1.感染性發熱見於各種病原體,如病毒、細菌、支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真菌、寄生蟲等所引起的感染。 2.非感染性發熱 (1)結締組織與變態反應性疾病,如風溼熱、類風溼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2)組織壞死與細胞破壞,如白血病、各種惡性腫瘤、大手術後、大面積燒傷、急性溶血等。 (3)產熱過多或散熱減少,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產熱過多)、重度脫水(散熱減少)等。 (4)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如中暑、顱腦損傷、顱內腫瘤等。患者在不同時間測得的體溫數值分別記錄在體溫單上,將各體溫數值點連線起來成發熱體溫曲線,該曲線的不同形態(形狀)稱為熱型。臨床上常見的熱型有以下幾種:1、稽留熱:是指體溫恆定地維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達數天或數週,24h內體溫波動範圍不超過1℃。見於大葉性肺炎、斑疹傷寒及傷寒高熱期。 2、弛張熱:體溫常在39℃以上,波動幅度大,24h內波動範圍超過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見於敗血症、風溼熱、重症肺結核及化膿性炎症等。3、間歇熱:體溫驟升達高峰後持續數小時,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無熱期(間歇期)可持續1天至數天,如此高熱期與無熱期反覆交替出現。常見於瘧疾、急性腎盂腎炎等。4、波狀熱:體溫逐漸上升達39℃或以上,數天後又逐漸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續數天後又逐漸升高,如此反覆多次。常見於布氏桿菌病。5、迴歸熱:體溫急劇上升至39°C或以上,持續數天後又驟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熱期與無熱期各持續若干天后規律性交替一次。可見於霍奇金病等。6、不規則熱:發熱的體溫曲線無一定規律,可見於結核病、風溼熱、支氣管肺炎、滲出性胸膜炎等。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也覺得發熱實際上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了。臨床上,醫生會根據發熱的特點、伴隨症狀、查體、診治經過、患病以來的一般情況、疫區接觸史以及血尿常規等輔助檢查等等來進行綜合判斷,予以相應的診斷和治療方案。所以判斷髮熱是否需要治療和用藥,需要大量的醫學知識儲備,個人建議,發熱以後一定去醫院看醫生,不要忽視身體給你的疾病訊號,是否用藥都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