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本昌談歷史
-
2 # 貝貝127554956
古時的功用是:抵禦外敵.
現在的功用有:1.研究古時候的建築,人文等等價值.
2.是世界上的奇蹟,為我們所驕傲.
3.可以成為世界上的風景旅遊勝地,為國家取得巨大的外匯.
-
3 # 吳業火
萬里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西周時期開始,古人延續不斷地修築長城2000多年,使長城分佈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長度達50000多千米。秦始皇修長城的重點是維修、連線秦趙燕等戰國長城,新築的部分不多,前期工程量不大,由蒙恬率部和沿線軍民共同完成,後期雖加大了力度,但並沒有達到動用全國的人力物力或者說舉全國之力的地步。所以,萬里長城也非秦始皇一人之“功”。可能是因為民間流傳的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太廣泛深遠,人們便將這種“功勞”記在了秦始皇一人的頭上。
究竟是什麼讓秦始皇不惜耗費大量的財力和人力去修築長城?
首先秦始皇兼併六國不久,根基未穩,國內外均有大量的殘餘勢力需要平定。秦國戰力都是農耕民族,深入大漠與匈奴作戰則需要相當大數量的騎兵,要把根本不會騎馬的農夫訓練成強大的騎兵,不僅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而且這些農民當了騎兵就不能從事勞動生產了。
要到漠北深處作戰,僅僅是糧草的運輸和損耗的開銷也是十分驚人的。古代的交通運輸很不發達,糧食運輸十分艱難,只能靠人力和畜力,史記中記載從中原地區運送1石糧食抵達北方的前線,路上運輸隊消耗的糧食竟達到了192石。而匈奴的作戰成本卻很低,他們從小在馬背上長大,既是放牧者也是戰士,不需要特殊訓練,甚至還可以一邊放牧一邊作戰,後勤保障比農耕民族方便多了。
農耕民族比遊牧民族作戰的成本要高很多,但是作戰的收益卻很可憐,即使佔領了廣袤的草原卻無法耕種,中原王朝的稅收是從農民的頭上獲取的,沒有了農民不管有多少草原也沒有什麼用處。即使打贏了也要被高昂的戰爭成本壓垮。
公元前215年,秦朝大將蒙恬率領秦軍與兇狠的匈奴騎兵展開了一場殊死之戰。剛剛統一天下的秦軍一舉拿下了河套地區,從此匈奴殘部遠遁大漠,然而得勝秦軍卻不是繼續攻佔漠北而是轉攻為守,三十萬大軍就地修築長城,從西北一直延伸到遼東,就這樣橫貫東西的萬里長城出現在了人們的面前。
秦始皇借鑑戰國時期的策略想到了修築長城。如果有了防禦工事,原來的流動戰場就會變為固定的戰線。遊牧民族想要來搶奪農耕民族的財富就必須先在長城一線與守軍打一仗。這樣一來成本和收益就改變了,防守的農耕民族可以從附近的農田中獲得糧食,進攻的遊牧民族卻遠離了草場。而且長城一線多群山,重要的道路上又修建了堅固的關隘,農耕民族只要步兵防守,遊牧民族的騎兵就毫無用武之地,還沒搶到東西就先捱了打。所以說修長城的收益更高。
秦漢在河套而始修築長城,等於把黃河乃至其他流向草原的河流給“鎖”住了,把水草豐美的地方圍了起來。比如今蒙西河、寧夏、河西走廊等地方都被“圈”了起來,這實際上是對匈奴的一種“封鎖”,在其軍事價值的背後是從經濟的角度限制了匈奴從北方從這幾個地區獲得武器、糧食的能力。
這麼一圈基本上就把遊牧的匈奴人給圈死了,而秦漢帝國向長城或者說是邊塞的移民,無疑又拓寬了自己的生存空間,壯大了自己的實力、國力。北移的匈奴人只有望著那些被“鎖”起來的河流、草地感嘆並且挨冷受凍了。如此,中原王朝對他們來說就成了不可戰勝的。
長城的修建雖然沒有徹底滅絕掉匈奴一族,但是給秦漢抵抗匈奴的戰爭帶來了很多看似積極的意義。不過,後面的隋、唐、宋、明都大力修建長城,多數因為建長城已經成為了一種功績的證明,對於帝王的虛榮心來說,長城這項偉大的功臣自己也參與其中會有莫大的榮譽感。而且長城不光抵擋外族人,也能防止內族人外逃,而且給邊境的人名提供了一個能做交易的場所。
也有人說秦始皇“南脩金堤擋黃水,北修長城攔大兵”,是受到了外星人的某種啟示,以及修建長城是為了和獅身人面像形成風水格局,這些是沒有官方典籍出處的,不過都是民間的傳說罷了。
-
4 # 奇談野史
萬里長城對後世影響是很大的,從下面幾點就可以看出來:
1: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各國勢力尚未剿滅,殘餘勢力有可能對秦始皇的統治不滿,進行復闢。
2:在後唐時代,後唐皇帝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以禮物的形式送給了契丹人。石敬瑭認契丹人為乾爹,而他繼續做後唐的皇帝,後世稱其為兒皇帝。以至於宋朝一直被北方的遊牧民族所入侵,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長城沒有做到它本該起到的作用。
3:萬里長城是世界十大奇蹟之一,氣勢恢宏,延綿上千裡,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也是中國主打的一張名片。 萬里長城是秦始皇防止北方遊牧民族入侵中原所建,其作用在中國古代抗擊遊牧民族至關重要。秦始皇修萬里長城並不是直接修建成現在的模樣,秦朝時期只連線了原來燕國和趙國所修建的長城。後世又經唐、明、清、三朝進行修繕才有了今天氣勢恢宏,大氣磅礴,綿延數千裡的長城!!!
回覆列表
秦始皇修長城對後世影響是大的。
一,長城是世界建築史的奇蹟,彰顯著華人的智慧和堅韌不拔的精神。
修長城是中國古代為了禦敵而出現的產物,春秋戰國時期如齊燕楚很多諸侯國都修過長城,但最有代表性的是秦長城,它動用三十餘萬勞工,全長萬餘里,是民工在極起艱苦的條件下用血汗築成的,我們不能只看到秦始皇修長城殘忍的一面,我們更要看到古代祖先那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和智慧。
二,長城對當時的作用
長城對當時防範匈奴南侵以及保護中原的安全和經濟文化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
三,長城對今天的影響
長城是中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象徵,成為中華民族的瑰寶。現在它不僅成了教育華人的活教材,也是外華人認識古代申國的一張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