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國故城 明萬曆《滕縣誌·古蹟志》載:“薛城,在薛河北、縣南四十里,週二十八里,蓋古奚仲所封國,城則田文增築”。田文病逝,諸子爭位,齊、魏共滅之。薛國滅亡後,秦代設薛郡。漢以後至魏晉均設薛縣。隋代廢薛,為滕縣領屬之地。以後,薛地漸為村落、故城歷經滄桑2000餘年,至今城基猶存,清晰可見。津浦鐵路沿東部穿城而過,東有官橋,西為張汪,北望龍峰兩山,西瀕微山湖。戰國時期,這裡已是擁有六萬之家的名城。 故城平面呈不規則正方形。四面城牆迤邐起伏各有曲直。周長為1.06萬米,現存城牆高出地面4-7米,底部寬約20—30米,全系黃土夯築而成。故城總面積約有68平方公里。故城之內地勢平坦,皇殿崗村居於城的中心,相傳這裡就是薛國的宮室遺蹟。 在故城東北部,原有兩個高大的封土堆,傳為田嬰、田文墓,現已荒廢。《水經注·泗水》曰:“冢結石為槨,製作嚴固,堅不可動,瑩麗可尋。今墓已開發,如宮室,以鋼鐵鑄壁,扣之有聲,行人往還,莫不逕觀,以為異見矣”。1977年在薛國故城內出土了銅器4件,其銘文一為十五字,一為十七字: “薛子中(仲)安乍(作)旅舍(簠) 其子子孫孫永寶用享”。 “走馬薛中(仲)赤自乍(作)其簠 子子孫孫永寶用享”。 夏商時代的滕州地域,歸屬於原始社會晚期的東夷族部落,是海岱歷史文化區中人類活動較多的場所之一。薛地因薛河而得名,薛河發源於沂蒙山系西端,蜿蜒向西南流經滕南平原而入古泗水(今微山湖)。據現今的考古發現得知:滕州南部境內沿薛河兩岸,分佈著眾多的古文化遺址,從7300年前的北辛文化,歷經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直到嶽石文化,整個史前文化發展的歷程幾乎都能在這裡尋找到軌跡。近年來前掌大遺址的考古發掘,彌補了史前文化和東周以前薛地歷史發展脈絡之間的空白和斷檔,對於研究整個華夏民族氏族國家形成發展的歷史都有著重要意義和旁證作用。一位考古學家曾說:滕州境內以薛河為中心方圓僅20華里的區域,就分佈了從北辛文化,到龍山、嶽石文化,以至於階級社會等各種文化型別的大量遺蹟,並且遺存相當集中、連續和穩定,前後延續達六、七千年,這不僅在山東省,乃至在全國都非常罕見,幾乎可以說:古薛國的歷史,差不多就是華夏民族國家形成和發展歷史的縮影…… 古薛國從最早的主人奚仲受封一直到春秋戰國時代孟嘗君田氏父子又一次受封,完成了由任姓薛國向田氏薛國的更替和轉換,其間“傳六十四世,國祚千九百年”(《滕縣誌·薛世家》)。當然,其間任姓薛國也曾一度遷往“邳”地,但古薛城一帶作為商周時期某一姓方國或侯國中心的地位一直沒有改變。近年來對薛國故城城址的鑽探發掘證明:現存的故城城牆下還存留著其他不同年代築過的小城遺蹟,在前掌大周圍的其他地方也發現了一些時代更早的城牆寨堡的痕跡。由此可以進一步說明:滕州南部的薛河流域千萬年來一直就是人類活動的重要場所,特別是進入人類文明社會以後,從夏、商、周,到秦、漢、三國,直到隋代廢薛,這裡一直就是歷代方國、侯國、郡縣統治的中心,東周時期曾一度成為古徐的中心,戰國時為徐州的首府所在。 眾多的文獻資料說明是夏代“居於薛”的奚仲發明了車,而舟車的發明,對整個人類文明史的發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進作用。當然,車的發明和完善未必是奚仲一人所能為,然而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尊奚仲為“造車鼻祖”,三、四千年前的“奚仲造車”,也成為中華文明曾領先世界的標誌之一。 奚仲因在薛地造車而被夏禹封為“車正”(掌管車的官),薛也便成了他的封地。這是有文字記載的薛地的最早的主人。史書記載奚仲為黃帝之後,任姓,司馬遷在《史記》中說“黃帝二十四子其得姓者十四人”,這中間就有任姓。而今,古薛城東部的大康留村一棵古槐樹下就立有任姓宗族碑,附近村人多為任姓。如此說來,天下任姓就出自滕州市南部的古薛城附近了,其祖先便是“車”的大發明家——奚仲! 奚仲所發明的“車”是什麼模樣,我們至今沒有見過。查諸史料,成書於春秋戰國時代的《管子·形勢篇》一書中有段對車的描述: “奚仲之為車也,方圜曲直,皆中規矩準繩,故機旋相得,用之牢利,成器堅固。” 滕州歷史悠久,古為“三國五邑”之地,境內文物古蹟眾多,埋藏豐富,因而滕州地區出土了眾多精美的商周青銅器,成為滕州博物館三大館藏特色之一。這些級別和價值很高的青銅器及古墓葬、車馬坑的出土,客觀地印證了滕州地區古代文明的輝煌和久遠。 有意思的是:兩千多年前與古薛國處在現今滕州同一版圖內的另一個“國家”——滕小國,兩“國”鄰接,“首都”相距不足40華里,但出土青銅器的紋飾、風格卻迥異:薛國青銅器紋飾誇張、飄逸,有荊楚文化的浪漫之風,而滕國青銅器則瑾嚴、莊重,有宗周禮儀的正統遺範。大致同時、同地的兩個古國的青銅銘器為何風格如此不同?還有待專家研究揭秘。 奚仲當年造車的地方,據說就在今天薛城區夏莊鄉境內的奚公山下。奚公山(又名奚山)古屬滕地,西北距前掌大遺址和薛國故城遺址不遠,山頂今存兩處封土墳丘,高約1米,周長5米許。冢前有兩個碑座,碑已破碎,僅存“公為奚冉二墓修築”字樣,據說分別是奚仲墓和冉有墓。冉有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曾任魯國季孫氏宰。看來他也是仰慕奚仲的威望,抑或是同宗,才選擇了這一處風水寶地。另外山石上還有條車轍印跡,傳說是奚仲當年造車所留。山南麓有車服祠舊址,系歷代官府建祠祭祀之所,如今已蕩然無存,只剩下殘碑斷碣、破磚舊瓦,在夕陽下述說著昔日的繁華…… 《滕縣誌》中收錄了許多歷代文人前來奚公山拜謁弔古的詩文,其中一首曰: “車正遺封奕代承,杳茫人鬼兩無徵。河山依舊還存薛,名分於今終長滕……” 故國神遊,遙想當年車馬出行的壯觀,而今都已湮沒於桑田滄海之間。
薛國故城 明萬曆《滕縣誌·古蹟志》載:“薛城,在薛河北、縣南四十里,週二十八里,蓋古奚仲所封國,城則田文增築”。田文病逝,諸子爭位,齊、魏共滅之。薛國滅亡後,秦代設薛郡。漢以後至魏晉均設薛縣。隋代廢薛,為滕縣領屬之地。以後,薛地漸為村落、故城歷經滄桑2000餘年,至今城基猶存,清晰可見。津浦鐵路沿東部穿城而過,東有官橋,西為張汪,北望龍峰兩山,西瀕微山湖。戰國時期,這裡已是擁有六萬之家的名城。 故城平面呈不規則正方形。四面城牆迤邐起伏各有曲直。周長為1.06萬米,現存城牆高出地面4-7米,底部寬約20—30米,全系黃土夯築而成。故城總面積約有68平方公里。故城之內地勢平坦,皇殿崗村居於城的中心,相傳這裡就是薛國的宮室遺蹟。 在故城東北部,原有兩個高大的封土堆,傳為田嬰、田文墓,現已荒廢。《水經注·泗水》曰:“冢結石為槨,製作嚴固,堅不可動,瑩麗可尋。今墓已開發,如宮室,以鋼鐵鑄壁,扣之有聲,行人往還,莫不逕觀,以為異見矣”。1977年在薛國故城內出土了銅器4件,其銘文一為十五字,一為十七字: “薛子中(仲)安乍(作)旅舍(簠) 其子子孫孫永寶用享”。 “走馬薛中(仲)赤自乍(作)其簠 子子孫孫永寶用享”。 夏商時代的滕州地域,歸屬於原始社會晚期的東夷族部落,是海岱歷史文化區中人類活動較多的場所之一。薛地因薛河而得名,薛河發源於沂蒙山系西端,蜿蜒向西南流經滕南平原而入古泗水(今微山湖)。據現今的考古發現得知:滕州南部境內沿薛河兩岸,分佈著眾多的古文化遺址,從7300年前的北辛文化,歷經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直到嶽石文化,整個史前文化發展的歷程幾乎都能在這裡尋找到軌跡。近年來前掌大遺址的考古發掘,彌補了史前文化和東周以前薛地歷史發展脈絡之間的空白和斷檔,對於研究整個華夏民族氏族國家形成發展的歷史都有著重要意義和旁證作用。一位考古學家曾說:滕州境內以薛河為中心方圓僅20華里的區域,就分佈了從北辛文化,到龍山、嶽石文化,以至於階級社會等各種文化型別的大量遺蹟,並且遺存相當集中、連續和穩定,前後延續達六、七千年,這不僅在山東省,乃至在全國都非常罕見,幾乎可以說:古薛國的歷史,差不多就是華夏民族國家形成和發展歷史的縮影…… 古薛國從最早的主人奚仲受封一直到春秋戰國時代孟嘗君田氏父子又一次受封,完成了由任姓薛國向田氏薛國的更替和轉換,其間“傳六十四世,國祚千九百年”(《滕縣誌·薛世家》)。當然,其間任姓薛國也曾一度遷往“邳”地,但古薛城一帶作為商周時期某一姓方國或侯國中心的地位一直沒有改變。近年來對薛國故城城址的鑽探發掘證明:現存的故城城牆下還存留著其他不同年代築過的小城遺蹟,在前掌大周圍的其他地方也發現了一些時代更早的城牆寨堡的痕跡。由此可以進一步說明:滕州南部的薛河流域千萬年來一直就是人類活動的重要場所,特別是進入人類文明社會以後,從夏、商、周,到秦、漢、三國,直到隋代廢薛,這裡一直就是歷代方國、侯國、郡縣統治的中心,東周時期曾一度成為古徐的中心,戰國時為徐州的首府所在。 眾多的文獻資料說明是夏代“居於薛”的奚仲發明了車,而舟車的發明,對整個人類文明史的發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進作用。當然,車的發明和完善未必是奚仲一人所能為,然而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尊奚仲為“造車鼻祖”,三、四千年前的“奚仲造車”,也成為中華文明曾領先世界的標誌之一。 奚仲因在薛地造車而被夏禹封為“車正”(掌管車的官),薛也便成了他的封地。這是有文字記載的薛地的最早的主人。史書記載奚仲為黃帝之後,任姓,司馬遷在《史記》中說“黃帝二十四子其得姓者十四人”,這中間就有任姓。而今,古薛城東部的大康留村一棵古槐樹下就立有任姓宗族碑,附近村人多為任姓。如此說來,天下任姓就出自滕州市南部的古薛城附近了,其祖先便是“車”的大發明家——奚仲! 奚仲所發明的“車”是什麼模樣,我們至今沒有見過。查諸史料,成書於春秋戰國時代的《管子·形勢篇》一書中有段對車的描述: “奚仲之為車也,方圜曲直,皆中規矩準繩,故機旋相得,用之牢利,成器堅固。” 滕州歷史悠久,古為“三國五邑”之地,境內文物古蹟眾多,埋藏豐富,因而滕州地區出土了眾多精美的商周青銅器,成為滕州博物館三大館藏特色之一。這些級別和價值很高的青銅器及古墓葬、車馬坑的出土,客觀地印證了滕州地區古代文明的輝煌和久遠。 有意思的是:兩千多年前與古薛國處在現今滕州同一版圖內的另一個“國家”——滕小國,兩“國”鄰接,“首都”相距不足40華里,但出土青銅器的紋飾、風格卻迥異:薛國青銅器紋飾誇張、飄逸,有荊楚文化的浪漫之風,而滕國青銅器則瑾嚴、莊重,有宗周禮儀的正統遺範。大致同時、同地的兩個古國的青銅銘器為何風格如此不同?還有待專家研究揭秘。 奚仲當年造車的地方,據說就在今天薛城區夏莊鄉境內的奚公山下。奚公山(又名奚山)古屬滕地,西北距前掌大遺址和薛國故城遺址不遠,山頂今存兩處封土墳丘,高約1米,周長5米許。冢前有兩個碑座,碑已破碎,僅存“公為奚冉二墓修築”字樣,據說分別是奚仲墓和冉有墓。冉有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曾任魯國季孫氏宰。看來他也是仰慕奚仲的威望,抑或是同宗,才選擇了這一處風水寶地。另外山石上還有條車轍印跡,傳說是奚仲當年造車所留。山南麓有車服祠舊址,系歷代官府建祠祭祀之所,如今已蕩然無存,只剩下殘碑斷碣、破磚舊瓦,在夕陽下述說著昔日的繁華…… 《滕縣誌》中收錄了許多歷代文人前來奚公山拜謁弔古的詩文,其中一首曰: “車正遺封奕代承,杳茫人鬼兩無徵。河山依舊還存薛,名分於今終長滕……” 故國神遊,遙想當年車馬出行的壯觀,而今都已湮沒於桑田滄海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