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急診科鮮醫生
-
2 # 孫醫生講糖
低血糖會影響糖化血紅蛋白的值,偶爾幾次影響不大,多次、持續的、大的血糖波動會明顯影響糖化血紅蛋白的結果。
很多醫生都會告訴患者,要定期檢查血糖,3個月測次糖化血紅蛋白。許多病人也會到醫院裡來,說,醫生,我要查個糖化。
那麼,血糖是什麼,糖化血紅蛋白是什麼?血糖是如何影響糖化血紅蛋白的?
血糖是血中葡萄糖的濃度。因為隨著飲食、運動、代謝等等的影響,血糖濃度隨時會出現變化,也就是這分鐘的血糖和下一分鐘的血糖也會發生不一樣。所以說,血糖是一個瞬間值,只能代表測血糖時的血糖濃度。
糖化血紅蛋白是血糖與血紅蛋白進行糖基化的一個產物,這種反應為不可逆的,並與血糖濃度成正比,隨著血紅蛋白的破壞,這種糖基化產物消失。其含量的多少取決於血糖濃度以及血糖與血紅蛋白接觸的時間,而與抽血時間、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島素等因素無關,因此糖化血紅蛋白可有效的反應過去3個月的血糖控制情況。
糖化血紅蛋白自1958年使用色譜法從其他血紅蛋白中被分離出來,1968年被分類為一種糖蛋白,1986年被正式推薦使用,即非酶促的血紅蛋白的糖基化。糖基化的血紅蛋白由HbA1a、HbA1b、HbA1c組成,HbA1c約佔70%,結構比較穩定,因此HbA1c被作為糖尿病控制的檢測指標。
簡單來說,血糖代表的是一個點的血糖,多次血糖會形成一條線,而3個月的血糖指標就會形成一個面,就可以全面系統的代表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這個面就由糖化血紅蛋白來表示。
由於它是一個良好的血糖控制的觀察指標,因此許多大型的臨床試驗都用糖化血紅蛋白作為觀察治療的指標。
英國前瞻性研究證實糖化血紅蛋白每下降1%,糖尿病相關的死亡率降低21%,心肌梗死發生率下降14%,腦卒中發生率下降12%,微血管病變發生率下降37%,白內障摘除術下降19%,周圍血管疾病導致的截肢或死亡率下降43%,心力衰竭發生率下降16%。糖化血紅蛋白是代表血糖控制目標的金標準,因此,這個數值可以發現治療中存在的問題和進行治療方案的調整,對於評價血糖的控制和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糖化血紅蛋白代表糖尿病患者3個月的血糖控制情況。
健康人的糖化血紅蛋白的正常值為4-6.0%(實驗室不同,資料可能會有差異)。如果糖化血紅蛋白超過7.0%,說明血糖控制不達標,會出現糖尿病的各種大血管、微血管併發症,可能會出現腎病、眼病、足病等,也會出現心梗、腦梗等危險。
糖化血紅蛋白可用於調整指導治療方案。
在某些應激狀態下血糖升高達糖尿病標準,如糖化血紅蛋白不高,則考慮為應激因素所致。可為判斷髮病時間提供依據。
圍手術期、妊娠糖尿病等階段,控制糖化血紅蛋白非常重要,避免母嬰危險及刀口不癒合等。
由於糖化血紅蛋白的重要作用,因此根據患者的病程、併發症、伴發症、年齡、預期壽命等也制定了個體化的糖化血紅蛋白控制目標。
但是要注意的是,兩個血糖多次測血糖相同的人,糖化血紅蛋也可能會有差異,因為不可能每個時間段的血糖情況都相似。因此糖化血紅蛋白不作為糖尿病人的診斷標準,診斷仍需要血糖指標來確定。
糖化血紅蛋白的結果可能會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手術後出血、失血、貧血等可能影響血紅蛋白的疾病,慢性肝病、腎病、高維生素C攝入,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等等都可能影響糖化血紅蛋白的結果。
低血糖如何影響糖化血紅蛋白的結果呢?
這是因為高血糖與血紅蛋白糖基化,低血糖也會糖基化,形成的產物就是糖化血紅蛋白,這樣就會導致濃度發生變化。總體血糖與糖化血紅蛋白呈正比例關係,高則都高,低則都低,那麼如果高和低的情況各佔一半,那麼糖化血紅蛋白就可能在正常範圍。這種情況我們能夠說患者的血糖控制是理想的嗎?顯然不能。
因此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點和麵都非常重要,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都要進行檢查。單看一個結果是不行的。
回覆列表
糖化血紅蛋白是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與血清中的糖類相結合的產物。它是透過緩慢、持續及不可逆的糖化反應形成,其含量的多少取決於血糖濃度以及血糖與血紅蛋白接觸時間,而與抽血時間、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島素等因素無關。由於紅細胞的生存週期為80-120天,而紅細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紅蛋白,因此糖化血紅蛋白反應的是近2-3個月以內的血糖水平,而不是反應某一天的空腹或者餐後血糖水平。
正常人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為4-6%。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也會受到以下不同因素的影響:
(1)血紅蛋白的更新速度:脾腫大、脾切除、再生障礙性貧血(增加數值),溶血性貧血、尿毒症接受透析治療(降低數值);(2)藥物:維生素C、維生素E、大劑量水楊酸鹽、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氨苯碸(降低數值);(3)樣本貯存時間與溫度:測定結果可隨樣本貯存時間的延長而逐漸升高;(4)妊娠時血紅蛋白相對降低,HbA1c不能真實反映血糖水平;(5)某些進展迅速的1型糖尿病,HbA1c的緩慢合成無法趕上血糖急劇升高的速度,易造成漏診;(6)某些非疾病狀態(如年齡、種族等)對HbA1c的影響尚未明確,有研究認為,30歲後,年齡每增長10歲,HbA1C會增長0.1%;(7)種族差異。低血糖的發生通常是偶發的,對於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影響是不大的。
對於糖尿病人群來說,糖化血紅蛋白反映近2到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因此比偶而一次的空腹血糖或餐後血糖更能反應體內的血糖水平,更能反應血糖控制水平如何,因此,有糖尿病者,可每3個月複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評估血糖水平是否達標。
不同的糖尿病人群,糖化血紅蛋白達標值有一定的差異性(具體參見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