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BOBO先生

    首先分層不是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為了因材施教,為了更有效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自己的最大收穫。

    下面淺談一些分層的步驟和思考

    首先,要對學生整體的素質有一個把握。是素質,而不是成績。包括語言表達,性格特點,組織領導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學習力等等。這個肯定是模糊量化,不可能打出一個具體的多少分數。所以前期的用心觀察室必要的。

    其次,根據自己的把握選出最有組織領導能力和正氣的同學作為小組長。選定了管理人員,可以放權給他選定特定的組員。為了防止組與組之間相差懸殊,需要給小組長一個限制名單。比如不能選擇全部最優秀的放到一個組。

    最後,雙向選擇,敲定小組的成員。

  • 2 # 心田晨曦

    一、學生分層

    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教師首先必須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現狀瞭然於胸,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由於我們的教育物件是人,而不是像工廠中的產品的製造一樣千篇一律。根據班級學生的成績、自主學習能力、智力情況等因素,結合教材可將學生按2:5:3的比例對學生進行分層。可分為ABC三個層次:A 組(躍進層),基礎紮實,接受能力強,學習方法正確,成績優秀;B組(發展層),是基礎和智力一般,學習比較自覺,有一定的上進心,成績中等左右的學生;C組(提高層),是基礎、智力較差,接受能力不強,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各層次內學生合理搭配,建立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由3-4位同學構成,並任命一名同學擔任小組長)。中途根據學生的情況或請求可以隨意調整一次。為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在分組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這樣的詞語。

    二、備課分層

    對學生進行分組後,教師在備課時便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備課,在備課的過程中,對A、B、C組的同學分別提出不同的要求,這必須在備課時體現出來。這樣在實際的教學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於使分層教學留於形式。可結合班級中不同層次的學生實際情況,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步驟、教學方法上都要分為三個層次。

    例如教學目標可分為這樣三個層次:A組學生要求在B層次的基礎上,培養創新意識,有良好的素質; B組學生要求熟練掌握基礎知識,並能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C組學生要求掌握課本的基礎知識,學會基本方法。

    教學過程要根據情況設定 “全體”、“提優”、“補差”三條線索,在課堂容量上也要針對學生接受能力不同要有不同的要求,在課堂提問上還要針對學生智慧的差異有所區別。

    三、授課分層

    進行分層教學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便是對學生實行分層授課。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有點像複式教學。限於客觀條件,不可能在同一堂課裡將不同組的學生在不同的課室上課。在課堂教學中,一方面強化目標意識,另一方面課堂既有面向全體學生的環節,主攻基本目標,又有兼顧優、後進生的環節,分解層次目標。即使是在共性指導階段也要把握課堂提問的層次,讓各類學生都學有所得。通常在講授知識時提問中等生,利用他們在認識上的不完善,把問題展開,進行知識的研究。

    四、作業分層

    為了在教學裡做到“上不封頂,下要保底”,學生作業要分層。作業的數量和難度設定應該考慮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知識實際水平,科學的作業量=承受力×(1+10%)。在學生對知識學習缺乏興趣的情況下,最大的作業量不應該超出學生承受力的百分之十,難度應該設定在不抄襲的前提下能夠回答。才有可能培養繼續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所以,應該減少差生的作業量,減少到能夠回答。優秀學生的作業量反而應該適當增加,增加到能夠體驗到挑戰成功的愉快感。這樣循序漸進的訓練他們,使他們不斷得到進步。

    五、輔導分層

    個別化輔導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我們加強個別化輔導就是為了普遍提高後進生的全面素質,就是為了減輕教師和學生的學習負擔。首先,制定輔導計劃,個別輔導一般採用三定,即:定時、定人、定內容。定時每天集中答疑,處理學生的共性問題。定人,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習能力,安排有針對性的輔導。對成績教好的同學答疑和點撥,以增強其針對性和有效性。後進生學習的依賴性較大,當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幫助,降低問題的切入點,梯度小一點,速度慢一點。當學生作正確後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讓其有成功喜悅,給其自信。定內容,主要督促檢查、訂正最近的練習卷、作業以及學習中的疑難和困惑。

    對於後進生的作業一般採取“面批”的方式,這有利於學生及時發現問題,鞏固所學的知識。對於中等生可以採取“互批,面批”的方式。對於好的學生,因為他們自主性比較強,有的作業可採取“免批、抽查批或者集體批”的方式來處理的。悅快感。這樣循序漸進的訓練他們,使他們不斷得到進步。

    六、評價分層

    評價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很重要。所以我們要重視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並且及時的給予肯定及表揚。由於學生的習慣,智力,興趣和性格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別,因此對學生的評價要進行分層。對學生的評價分為:嚴格性評價,激勵性評價和賞識性評價。比如。對於後進生我們要用賞識評價法,和家長溝通好,有些進步就要共同對孩子的進步加以肯定與鼓勵。中等生則是要求激勵評價。比如,可以加些評語“要是再努力些一定會更棒!”;“你覺得這次背誦怎樣?進步了吧?”……對於優生,我們不但要激勵,而且更要嚴格要求。

    總之,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格,習慣,智力的差異,是我們分層教學中要了解與掌握的。教授知識不但要講究“因材施教”,而且也要講究“量體裁衣”。我們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享受成功的喜悅,這樣我們的教學就成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導演“餃子”身上,我們能夠學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