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農小哥

    1.最小單元的實踐去驗證自己的構思,靠自有資金。

    2.如果自己達不到,就與有條件的實施主體。共同申請專案資金支援,前提自身必須準備50%,可以透過發改口,農業口,科技口等。

    3.設計好商業邏輯,自籌資金加上專案資金申請去完成,自籌的方式就比較多了,就看是否有這個人脈,普惠金融的資金最主要還是用於農業的方向,去說服他們向您支援資金。

  • 2 # T61槓農

    無處可施,除非你家親叔是關聯人員。。或你有不爛之舌。說得天花亂墮的過人之處。反之。只有看看別人怎麼搞的份。不管你是什麼好專案,都是情同虛設。或只能靠你自己去硬拼,看看你的膽量與閱歷是否成熟。因農業是個馬拉松。考的是耐力。檢驗的是經久不衰。

  • 3 # 未來環保生態大農業

    你就別說能幫國傢什麼的,關鍵是你的盈利模式,你不要想著為國家的事,你就想著怎麼賺錢,你是企業,你的商業計劃書是給投資人看的,投資人只看錢,國家認可你更好,國家給你補貼更好,你要想著透過自己在市場上拿錢,國家在給你補貼,你賺兩份錢,這就更好了!你最好先做起來,把模式落地,再小也無所謂

  • 4 # 原生態鄉村

    目前要吸引外來資金投入進行專案執行,特別是僅靠商業企劃書就談專案合作和運營的話,難度還是不小的,即使這樣的產業方向與國家大的政策方針相契合!

    以前一個傳銷組織就打著響應國家號召,搞了個"1040Sunny工程",網路了不少期望一夜暴富者!既然傳銷者都能夠靠著噱頭來積聚資金,那麼你如果能訓練出自己講師般的口才,怎麼不可以憑著你一紙企劃書去積聚資金呢?這樣的途徑無非是給那些手裡有資金的人講個故事,這個故事哪怕是玄幻的也好,能把別人打動,就不怕沒資金!

    當然,提問者肯定是一腔赤城,一份事業心,苦於沒有啟動資金,便無計可施的境況吧!對自己的點子、商業設計信心滿滿,但有點"好漢無錢是銅鐵"的感慨!(我們這邊的一句俗語,意思是沒錢什麼都幹不了!)我覺得,既然有這麼個自信和信心,又有份創業的豪情!那麼,首要的還並不是資金!而是行動!雖然沒有錢,仍然要想辦法動起來,比如需要場地,就得物色並租賃好場地,租金可以緩付;需要田地,就需要把土地流轉合同拿到手,租金可以爭取年底付;如果需要以農業公司或合作社的形式來運營,那麼,做好材料,把相關實體營業執照辦下來,現在辦這些連驗資都不用,辦個證基本零資金!如果你連這個都不動起來,又憑什麼讓人家相信你而注資呢?

    一旦這些步驟到位了,你的商業南圖雛形就有了,接下來可以來資金的途徑就多起來了!一是上面提的找人合作投資,把故事講好、講深、講透,是好專案肯定有人投,再說,很多人投資,還不是注重的專案,而是注重人!如果你讓人覺得是個創業幹事的人,注資成功性就必定大增!再就是透過辦理的實體找到抵押物去銀行借貸;還有就是到國家相關部門申請立項,獲得專案資金支援!

    總之,你有這個想法和點子的時候,得到資金支援就是可能的,哪怕是用傳銷的那一套!關鍵是資金不會在你躺在床上,睡著了正做著夢的時候就掉在你頭上,數量還特別多,足把你砸醒!

  • 5 # 農村大媽談農村

    這個專案既然藏糧於民,有此設想的人應該不是隻想自己發財。無論出於什麼目的,只要有藏糧的想法,就是一件好事,現在農村最缺的就是藏糧。

    如果為了國家,為了老百姓著想,最好的辦法就是發動當地農民集資入股,建立農民合作共同體。跟老百姓資源共享,利益均沾。不用“合作社”的名字,因為我見過的“合作社”,都是徒有虛名,不見其實。找農民入股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有很多困難。在此暫且不表。

    且說“藏糧於民”,本來應該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俗話說“家裡有糧,心裡不慌”。家中儲糧,是我們先人留下的智慧和習慣。為的是預防自然災害,避免危機。但是,現代人偏偏就把這個習慣給丟棄了,認為它是老黃曆,過時的思維,不合時宜。

    我本人從出生到現在,在農村生活了五十年,我的父輩經歷過五八年的大饑荒。所以他們那一代人,都喜歡存糧。小時候,在生產隊裡,每年交完公糧,家裡分的糧食都不夠吃。為了省糧,春天捋榆錢榆葉槐花,滿地裡拽野菜,和著棒子麵餾“苦捋”吃,那時候想存糧誰家也存不上。

    說起來還得感謝鄧公,“包產到戶”以後,隨著農業生產新科技的應用,糧食產量翻倍增長。供銷社的大缸成了老百姓的寵物,每家每戶都是一買幾個。為了降低存糧成本,不知哪個聰明人想出一個辦法,用水泥合成沙灰,抹成大個兒洋灰甕盛糧。

    後來糧食越打越多,乾脆在偏房或者裡間屋,用磚和沙灰砌一個大池子存小麥。一直等到第二年新小麥下來,才把陳糧拉到麵粉廠糶了。這些都是我父親那代人的傑作,他們是經歷過災荒,被餓怕了的一代人。

    幾十年過去,經歷過飢餓的人逐漸離世,太平盛世裡出生的年輕人,心裡根本沒有危機意識。現在存糧的農戶百無一家,大多數都圖省事,小麥收割以後,在地頭就糶了。而收糧的商販,多是求現利,直接拉去糶了,即便有的儲存,也是暫時的,只要糧價上漲到一定程度,立馬出手,絕不會放到翌年麥收。至於鄉鎮糧站早已風光不在,大多被廢棄了。如果說還有別的什麼糧庫,可能屬於地方政府機密吧,本人家庭婦女,頭髮長,見識短,既沒見過,更接觸不到。

    有一次跟年輕人聊天,說起家庭儲糧,人家對老太太嗤之以鼻:“國家糧庫存糧多著呢,三年都吃不清,怕什麼?”我也不知人家從哪得來的訊息,下此結論。說起土地轉讓,人家說:“種地不掙錢,種一年莊稼收入不如打半月工,誰願意種?還能沒吃的,進口糧食又便宜又多。”農村大媽無言以對,心裡默默祈禱,但願世界長久和平,但願外國永遠不會限制糧食出口。

    籤於農村現狀,想藏糧的人不妨找當地基層政府合作,搞好宣傳,增強農民的危機意識,使他們自覺入股,如果成功,則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如果找有錢人投資,商人逐利心太強,費勁大盈利小未必會幹。而追逐暴利,實行壟斷,有違這個專案初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騰訊自動駕駛車上路測試,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