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威風堂摩托
-
2 # 重慶的魚羊
重型機車高速時剎車操作順序是,收油門,別抓離合【讓發動機離合器保持結合狀態】,前後剎車同時剎,腳踩後剎車踏板,有ABS的車型直接右手抓緊前剎車,無ABS的抓捏前剎手柄要注意力度與分寸,車身狀態因為急剎有失控預兆時要適度的鬆一鬆再剎,,,具體的還是要自己多練習掌握,,,總的來說,高速剎車主要靠前剎起作用,後剎起次要作用,發動機拖帶起輔助,與穩定後輪的作用,,,待車速急劇減到要停止前才抓緊離合手柄,讓發動機不熄火保持怠速,有經驗的騎士,高速剎車過程中還能減檔增加發動機的拖帶阻力,剎車時方向把,身體都要穩住,切忌晃動,
-
3 # 騎士分享
什麼樣的摩托車被稱之為重型摩托車呢?通常情況下排量達到400cc以上的摩托車都可以稱之為重型摩托車,所以這類摩托車的稱呼和車身的重量沒有直接關係。這類摩托車相比傳統的車型速度更快,配置更高,所以它的剎車操控就會有別於傳統的小排量車型。對於小排量車型來說大多數車友都會採取,前後剎車並進或者後剎優先的剎車方式。
但對於重型摩托車來說這種剎車方式是錯誤的,必須採用“前七後三”或者“前六後四”的剎車方法進行制動,其次還需要配合發動機的牽引力。
此方法的操作是當車輛需要降速時,首先應該關閉油門讓車輛滑行利用發動機牽引力進行第一次降速,然後利用前剎車再次進行降速,在通過後剎車進行第三次降速度,最後利用離合器切斷髮動機動力,並保持“前七後三”的剎車力度實現最後的剎車降速。
雖然文字表述有點慢,但實際的駕駛中此項操作是一氣合成的,並且還會根據當時狀況配合降擋進行輔助剎車降速,而這裡的關鍵就在於剎車力度的掌握,尤其是在極速狀態下切記不可用力過猛,一定是先前再後慢慢發力,必須還要保證前剎車力度要大於後剎車,因為車輛在極速狀態下,如果後剎車用力過猛,是很容易出現甩尾的即便有ABS這樣操作也是很危險的。
但如果反過來先利用前剎車就會降低車輛甩尾的機率,所以重型機車剎車時,一定是發動機牽引力配合先前再後進行剎車降速,而先前再後的力度就是“前七後三或者前六後四”,只不過此項操作中,當前剎車第一次進入工作狀態時一定要注意力度不可以用力過猛,如果用力過猛也是很危險的,但再後剎車配合的使用中可以慢慢的加大前剎車的力度,做到最終的車輛剎車降速。車友們,你們還有哪些技巧呢?
-
4 # 明說汽車那些事
【導語】隨著生活水皮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購買重機車來作為自己的交通工具或者遊玩的工具,伴隨著重機車的除了有炫酷的外觀以外,還有強勁的動力,強勁的動力意味著車速也會比較快,那麼在車速比較快的時候,應該要怎麼樣剎車才可以比較安全呢?我們今天圍繞這個主題來探討一下。
重型摩托車泛指動力較大,排量在600CC或者以上排量的重機車,現有新款的這個排量的機車基本上都配置了ABS系統,對於剎車時候的安全性比較有保障,還記得以前騎過貝納利的黃龍BN和BJ600,沒有ABS,輪胎又硬,都不敢騎的太快,現在到250排量的機車都開始有ABS系統,所以剎車相對來說更加的安全。
對於重型摩托車的剎車,簡單來說,在剎車的步驟上,應該是以先後剎為主,後剎起作用了以後,再剎前剎,最終以前剎為主要剎車制動力,讓車輛慢慢的停下來,有人問為什麼要先剎後剎,這是因為摩托車在剎車的時候,車輛的重心會往前傾,這個時候後輪對於地面的壓力變小,抓地力的極限也變小,如果一開始就剎前剎的話,後輪的剎車就不會起太大的作用,如果先以後剎為主,就可以發揮後剎的作用,同時也讓車輛更加的穩定。
為什麼要以前剎為主,這是因為摩托車在制動的時候,還是會重心前傾,這個時候前輪的壓力增大,和地面的摩擦力更大,這個時候前輪可以吃住比較大的制動力,而後輪由於重心前移,受到的壓力小,所以主要以輔助制動為主。從摩托車的剎車佈局上來看,重型機車的前輪一般是雙碟盤,剎車卡鉗也是雙活塞後者物件四活塞,而後剎的配置就算是公升趴賽,一般也是單活塞配置一個尺寸比較小的剎車盤。
對於碰到一個需要緊急制動的情況,寶馬中國的教練是這樣說的:首先不管收不收油門,對於緊急制動的距離是沒有影響的,首先以後剎為開始,以後剎剎下去以後,在防抱死系統的輔助下,前後輪一起最大制動力剎車,離合捏與不捏,對於制動距離也不會產生影響,只需要控制好剎車就可以了。
搭載有ABS系統的重型摩托車,對於制動的容錯率會相對較大一些,在制動的時候,前輪受力下沉,如果地面沒有異物的話就沒什麼,如果地面有異物,譬如有一條油痕或者一塊鐵板,就會感覺到右手捏住的剎車會感覺到彈手,這個時候是ABS開始工作,防止因為前輪抱死而導致的摔車。
【結語】總而言之,重型摩托車在大馬力發動機的加持下,車速可以跑的比較快,我們要在可以跑得快的情況下,也能停得下來,在科學合理的剎車操作下,可以讓車輛儘可能的保持安全。同時,我們也要控制自己的雙手,在不確定路況和可能出現危險的地方要適當減速,避免危險情況的發生。
回覆列表
多年前歐洲有家組織做過實驗,得出的結果是:先輕給後剎車,馬上接前剎車,然後前後剎車都給到抱死與不抱死的邊緣,效果最好。當時的公升跑車,250公里時速,剎車距離在261米。
解析:先給後剎車時,車的整體重心會下降,這時前後同時大力剎車,前後輪胎都能起有最大摩擦力。如果先給前剎車,重心會前移,此時前輪的摩擦力足夠了,但後剎車會很小或者已經後輪離地了,沒有摩擦力。兩個輪子的最大摩擦力相加肯定大於一個前輪。
至於傳說的發動機制動,在緊急狀況下,完全不用考慮,直接捏離合。平時用一用,得到個好的舒服體驗還可以。
現在的車大多都有了ABS,也適用於這個原則,可以先後剎車,然後前後直接最大力。
只不過一個前後的時間間隔很短,需要練習和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