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Elegant

    學生社會實踐方面不知道有沒有立法,但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應該是有益的,大學生有社會實踐的任務,一般都是自己完成的。中小學生如果有的話也應該是件好事, 讓學生多瞭解社會、知道生存不易,以督促努力學習。

    值得商榷的是社會實踐本身,現在的事大都流於形式,甚至牟利,缺少紮紮實實做事的思想,沒有把培養孩子品質、訓練孩子思維能力、提高孩子認識水平、鍛鍊孩子做事能力放在心上。每一種活動都在計算能賺多少錢、劃不划算方面。

    如果把這種“社會實踐”換成旅遊,倒是更實在一些,讓孩子看看山水,瞭解大自然;去去科技館、天文臺,感受感受科學道理。如果家長能騰出時間,最好是自己和孩子一起去感受社會,是再好不過的事了,最起碼錢花得值。

  • 2 # 東方G819

    徵得學生和家長積極響應的而不是硬性規定的,經過請示上級主管部門同意的而不是擅自行動的,在做到有理、有序、有節、有利、健康、安全的基礎上,我認為社會實踐活動是可行的而且是應該大力提倡的。

    一是鍛鍊學生、增長學生、惠待學生,讓學生過得愉快、充實、有意義、有收穫;二是讓學生廣泛接觸社會,增長見識,豐富認知,懂得勞動的辛苦與價值、光榮與偉大,更激發對勞動者的敬佩與熱愛之情,對勞動成果的珍愛之情;三是透過實踐活動更加領悟到勞動既能成熟自己成就自己,也能改變環境改變世界的道理,從而為創造美好的生活美好的世界極盡所能;四是有組織地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也讓家長放心,減少長假為管教孩子費力操心。即使不去參加社會活動,絕大多數家長也要把孩子送到培訓班或其它照管處,以免影響自己上班或做生意賺錢;五是有意義的充滿正能量的社會實踐活動,不但鍛鍊學生的身,更能養習學生的心,還能薰陶學生的情。――讓身肢結實硬朗、讓心靈寬亮淨化、讓情感向上向善。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一定要以學生活動為主,以學生所獲為先,不要苦了累了學生而又騙學生傷學生坑學生。否則,失諾失信一次,將永無再有機會。

  • 3 # 傅天信老師

    學校暑假帶學生去社會實踐,是很好的事情,怎麼會不合法呢?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會讓學生學到很多從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社會,感受生活,使學生在在實踐中鍛鍊成長。

  • 4 # 三水三心

    一,社會實踐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知行合一”學習理念的延伸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國自古提倡“知行合一”的學習理念,《尚書》有"非知之艱,行之惟艱"之說,《左傳》有"非知之實難,將在行之"之說。而到了明代,王守仁更是明確提出了“知行合一”,到近現代,毛澤東進一步提出“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的觀點。

    帶領學生從事社會實踐,就是把知識與生活實踐結合,就是知行合一,也就是說,利用假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是有傳統文化理論作為支撐的。

    二,學校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有明確的政策和法規依據

    而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說,培養什麼人、為什培養人,是教育人首先要弄清楚的問題,所以,早在15年前,就釋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在這一份檔案中,明確提出“堅持知與行相統一的原則。既要重視課堂教育,更要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成教育,注重自覺實踐、自主參與,引導未成年人在學習道德知識的同時,自覺遵循道德規範”。

    也就是說,學校利用假期組織社會實踐,是有明確的依據的,並不存在違法、違規之說。

    三,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價值掛和團隊協作能力

    我們知道,社會是另一個重要的學校和課堂,生活是另一種重要的課程和教材,實踐是另一種重要的的學習方式和途徑。

    社會實踐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參加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不僅可以學到很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也可以把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同社會實踐聯絡起來,加深對課堂學習內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很好的培養和鍛鍊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可以加深學生對社會的瞭解,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避免學生的社會從教育活動演變為營利活動,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我們必須要高度重視,不能把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變成某些人盈利的工具。目前,我們已經發現,有一些公司,甚至包括學校工作人員,利用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的機會斂財。還有一些社會實踐專案,費用高昂,普通百姓完全不能接受。

    所以,個人以為,利用假期組織社會實踐活動,是一件好事,但必須要高度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嚴格程式,加強監督管理。學校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要嚴格審批程式,組織單位要有資質,所有的遴選過程,要公開公正,最好要讓家長代表參與,避免社會實踐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

    二是因勢利導,不能變相“拼爹”。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要充分考慮家長的經濟承受能力,有些地方的社會實踐,動輒數千上萬元,不少家長接受不了,孩子又吵著鬧著去,社會實踐變成了變相的拼爹,這是很不好的趨勢。前段時間,就有人鼓吹暑期歐洲11日遊,2萬多一個人,試想,有多少家庭能夠承受呢?

    三是致力公益,加強教育性。學生的社會實踐首先是一項公益活動,有符合資質的公司介入,提供專業的服務,這是社會發展的表現。但必須嚴格控制利潤,錢要賺在明處,不能將盈利作為唯一的目的。

    另外,活動組織和場地的選擇,都要充分考慮教育性——真正做到,所有的專案和客戶層都是為了孩子的成長。

    總之,社會實踐活動是非常好的學習途徑,是將學習與生活結合的載體,但過程中要避免一些不良取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老總乘坐一個電梯怎樣避免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