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掉眼淚的冠軍

    人物背景重耳內心的遲疑、愧疚,季隗對重耳的忠貞。重耳對妻子的信任不夠堅定,然而自己說話又言不由衷。晉文公(前697—前628)春秋時霸主晉國國君(前636—前628)。名重耳。因其父獻公立幼子為嗣,曾流亡國外19年,在秦援助下回國繼位。實行“通商寬農”、“明賢良”、“賞功勞”等政策,整頓內政,任用趙衰、狐偃等人,發展農業、手工業,加強軍隊,國力大增,出現“政平民阜,財用不匱”的局面。因平定 周室內亂,接襄王復位,獲“尊王”美名。城濮之戰,大敗楚軍。旋於踐土(今河南滎陽東北),會集諸侯,邀周天子參加,成為霸主。敘事風格唐人劉知幾《史通》認為《左傳》“言近而旨遠,辭淺而義深。雖發語已殫,而含意未盡”。文章第二段描寫重耳和妻子季隗的兩句對話,寥寥幾筆就使形象活靈活現。體現先秦散文語言簡略的特點。對話可見重耳內心的遲疑、愧疚,季隗對重耳的忠貞。重耳對妻子的信任不夠堅定,然而自己說話又言不由衷。 在流亡途中重耳是怎樣與各國君主交往的在這一過程中重耳的性格不斷成熟。晉文公重耳得以成就霸業。藝術特色: 第一,文章善於在列國矛盾鬥爭的旋渦中敘寫歷史人物。公子重耳離開晉國逃亡這件事的本身,就是晉國內部權力鬥爭,主要是晉公子王位之爭激化的結果。重耳在流亡過程中,受到不同的禮遇,同樣跟當時列國之間的鬥爭形勢有關。重耳當時經過的小國,如衛成公、曹共公、鄭文公等,皆“不禮焉”;而經過的各個大國卻反而受到規格不等的禮遇,如齊桓公妻以女,宋襄公贈以馬,楚成王享之,秦穆公納之。這決非偶然。從當時列國形勢大局和地理位置來看,齊、宋、楚、秦雖和晉是異姓國,但因都在爭取霸權,急需獲得同盟的力量;而晉國正是他們爭取聯盟的首選目標,所以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採取了禮待的態度。衛、曾、鄭說起來還是姬姓國,和晉國是同姓共祖之國,但因平時深受大國欺凌、侵擾,以故不予禮待。事出有因,而並非僅僅因為這些小國國君目光短淺。《左傳》的作者把重耳放在如此尖銳複雜的諸侯爭霸鬥爭矛盾之中,讓他從一個缺乏雄心壯志、耽於安樂的貴族公子磨鍊成為一個有深謀大略的政治家。這不僅使歷史人物的個性和氣質由淺入深地展示出來,而且也從更深的層面上為歷史人物的性格發展提供了可信的依據。本文最後,公子重耳在秦穆公的全力支援下,經過秦國軍隊的直接干預和策劃,終於返回祖國,奪取了晉國的政權。其時,重耳的八個同父異母兄弟都先後去世,當政的晉懷公是晉惠公夷吾的兒子,即重耳的侄子。但重耳在奪取政權後。毫不留情地把懷公殺掉。這不僅是鞏固晉國政權的需要,也是晉文公志在爭取霸權的前提條件。 第二,文章善於在對照和映襯中不斷深化公子重耳的形象。據《左傳》介紹,重耳的哥哥太子申生已愚忠自裁,其弟夷吾(晉惠公)則忘恩負義,反覆無常,以至眾叛親離,自取滅亡。其他兄弟更不值一提。眾公子的無能和平庸,適足以襯托出公子重耳的卓爾超群和遠見卓識。 正因為重耳是晉國諸公子中的佼佼者,所以跟隨他出亡的從者數量眾多且才力超群。據本篇介紹,跟隨重耳出亡的有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司空季子。參以《史記》、《國語》,則知重耳的從者還有狐毛、賈佗、介之推等許多賢士,稱得上是人才濟濟.他們毅然決然跟著重耳流亡.備嘗艱難困苦,說明重耳能得人心。同時,也說明這些追隨者有見識,有膽略。他們預見到晉國日後的形勢必將朝著有利於重耳的方向發展;暫時的坎坷和磨難,必將換來日後的勝利和樂觀的前景。即使是挫折和不幸,如他們的親人被晉惠公、晉懷公殺掉,也在所不辭,死心塌地跟著重耳堅持到底。 重耳的追隨者大都是當時晉國的棟樑之材或智慧之士。正如僖負羈之妻所說:“吾觀晉公子之從者,皆足以相國。若以相,夫子必返其國;返其國,必得志於諸侯。”他們給重耳出謀劃策,幫助重耳克服貴公子的陋習,激勵重耳樹立遠大的志向,向霸主的目標奮進。總之,他們與主人公重耳不但彼此依附,而且相互依賴,因而在主僕之間建立了少有的休慼與共的關係。如同齊桓公與管仲,秦穆公與蹇叔、孟明視,勾踐與范蠡、文種那樣。不同的是,晉文公手下的智囊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一批一群,實力更加雄厚。後來,晉文公執政後不但一心依靠這些曾經患難與共的從者,而且知人善任,充分發揮他們的力量。《國語》:“晉公子好善不厭,父事狐偃,師事趙衰,而長事賈佗。此三人者,實左右之。公子居則下之,動則諮焉。”可以和本篇所述相印證。 此外,公子重耳流亡期間所幸遇的幾個女子幾乎都是值得稱頌的。如季隗對愛情的堅貞,姜氏和僖負羈之妻在政治上的遠見,懷贏對個人命運的自尊自重等。《左傳》作者盡力讚美這些女子,刻畫她們的品質和關德,雖然筆墨不多,但對於鞭撻重耳的弱點。督促他克服輕狂、貪圖安逸、任性驕傲等貴公子的劣性和陋習,顯然也起著比照和催化的作用。 第三,文章用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強化主人公重耳的性格。全篇基本上是以順敘和補敘、追敘相結合,而以順敘為主;在行文中又時而嵌進一則則生動有趣的小故事,以加強敘事的趣味性,使歷史人物更加有血有肉。如“乞食野人”的故事,發生在他剛離狄.開始踏上週遊列國之時,遇事粗暴,“野人與之塊,公子怒,欲鞭之。”“退避三舍”的故事發生在他流亡生涯結束的前夕,遇事冷靜,洞察幽明,當楚成王一再問他“何以報我”時,他的回答是“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獲命,其左執鞭弭,右屬囊犍,以與君周旋。”態度不卑不亢,表現出重耳對晉楚日後必爭的預見和決不犧牲國家利益的堅定立場。此外,本篇還有“季隗待子”、“醉遣重耳”、“曹共公觀裸”、“懷贏不卑”、“子犯授璧”等生動而富有情趣的小故事,猶如錦簇的繁花,趣味盎然。像這類為歷史添枝加葉的小故事,《左傳》中琳琅滿目,俯拾皆是。所以,運用小故事來強化歷史人物性格,不僅是本篇的特色,也是《左傳》全書的一大特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江戶天皇下旨廢除幕府將軍,會發生哪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