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624747623078

    沒辦法分辨自己是餓了還是肚子太飽沒消化好,就算是一整天下來沒吃東西都會覺得自己很飽,後來會知道自己得吃飯,可是飯放到面前並不想吃,家人看著會吃,飯桌只剩自己就會把嘴裡的東西吐出來然後說吃飽了。心裡清楚這樣不行但是找不到方法解決。

  • 2 # 小頑皮愛玩鬧

    首先應確定是否為厭食症。許多家長自認為孩子吃的少,而實際進食的熱量完全能滿足孩子的生理需要,這不能算厭食症。真正的厭食是指較長時間的食慾減退或消失,進食量低於其生理需要的熱量並出現消瘦及體重偏低等。厭食症可由多種因素引起,一些消化道疾病可直接影響消化功能引起厭食,如胃炎、腸炎、肝膽疾病等。其次長期感染或慢性疾病如克汀病也可引起厭食。這兩種情況均應在治療原發病的基礎上,再調整消化功能。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對消化道會產生某些副作用亦可引起厭食,必須停用這類藥物。微量元素缺乏如低鋅症亦可引起味蕾萎縮,代謝失常而致厭食。對此必須補充鋅製劑。但最常見的為習慣性或精神性厭食。現在獨生子女較多,兩代12隻眼睛在精心照看著一個孩子,唯恐孩子“吃的”不好。於是哄誘,勉強甚至強迫孩子進食,結果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越強迫進食越不吃,終致厭食。對這種厭食,家長必須改正強迫進食的習慣。仔細觀察,但要讓孩子感到你並不注意 他進食的多少。利用其越不給越想吃,別人吃他也想吃的小兒心理改變其進食習慣。對幼兒期以上的孩子,在吃飯時,在孩子和家人面前各擺一份食品,對孩子吃不吃,吃多少一概不理睬,進餐畢一律拿走,此時反而激起小兒想吃東西的願望。此外,可適當應用一些能改善腸道功能的中、西藥物,並嚴格控制糖等零食的攝入,會逐漸形成良好的進食習慣。 -------------------------------------------- 何謂厭食須弄清 厭食,其實是指由於不良的飲食習慣或各種急、慢性疾病引起的食慾不振,食量顯著減少。嚴重的厭食,可影響生長髮育,造成營養不良。 厭食還要與畏食區別開來。雖然這兩者都是食量減少,但畏食者的食慾正常,飢腸轆轆。只是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譬如口咽潰瘍、牙痛、吞嚥困難或腹痛等原因,進食時覺不適,畏懼和拒絕進食而致食量減少。這些患者在消除了上述病因後,食量便可恢復正常。 此外,有些家長總喜歡將自己的小孩與鄰居、同事的小孩相比,自己兒女的食量稍少,便懷疑小孩“厭食”;或喜歡人為地給小孩定個食量標準,達不到標準,就認為是“厭食”。 殊不知,每個小孩的消化吸收能力、熱量的消耗有個體差異,所需營養素的量也就略有不同,是不能一概而論的。只要小孩的體重增長合乎標準,精神、反應佳,所進食的量,就已合乎他自己的需要。如果強迫進食,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會真的弄出個厭食症來呢! 尋根究底查病因 大多數的厭食症與不良的飲食習慣有關。因此,對厭食的兒童,首先要檢查一下,該患兒平素有無零食過多?餐前有無飲用大量的飲料?進食時有無注意力不集中,例如邊聽故事、邊看電視邊吃飯等等。這種不良的習慣,可以擾亂或抑制胃酸及消化酶的分泌,從而使患兒食慾減退。 其次,部分患兒的厭食,是家長長期強迫進食的惡果。這些家長往往不瞭解小兒個體之間食量及體重增長的差異性,不瞭解小兒的增長速度及食量的增加等,均隨年齡的增長而減慢;不瞭解某些小孩體格瘦小是家族遺傳的正常現象;更不瞭解小孩也需要經常換換胃口,不願意長期進食一種固定的食物。因此,他們常常過分擔心小兒營養不足,體重增長不快,進食量過小等等,因而採用“高壓政策”,甚至竹鞭在握,動輒責罵,強迫小兒進食。這種做法,大大影響了小兒的情緒,產生了“進食等於受罪”的錯覺,並逐漸形成了條件反射性拒食,最終發展成厭食。 另外,多種急、慢性疾病常常伴有厭食,這可能與發熱、病原體毒素的作用有關。大家比較熟悉的病毒性肝炎、結核、腸道寄生蟲、貧血等疾病,都可有厭食表現。身體各系統、器官有病,尤其是消化系統受累時,均可使消化機能降低。所以小兒厭食,要及時找醫生診治,不應胡亂用藥,以免耽誤病情。缺鋅也可導致厭食。這是因為缺鋅影響了核酸和蛋白的合成,從而影響了味覺素的合成。還可使唾液中磷酸酶減少及粘膜增生,阻塞產生味覺的神經———味蕾,使味蕾的功能減退。 所以,若厭食的小兒找不到其它可以解釋的原因時,可做血鋅或發鋅的濃度測定。 對因治療除病根 在弄清了厭食症的病因後,對此症的防治就比較容易了,對各種急、慢性疾病引起的厭食,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遵醫囑接受治療,根據原因對鋅缺乏的小兒,合理使用鋅劑,可使食慾很快得到改善,平素亦可在改善食譜上多下功夫,儘可能使食譜多樣化,做些美味可口、容易消化的食品,以刺激小兒的食慾。這裡著重談談由不良飲食習慣和精神因素所致厭食症的防治。 如上所述,不良的飲食習慣,是引起厭食的主要原因之一,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非常重要。在餐前,不應該給小兒進食零食,以免影響食慾;餐前飲用過多的飲料,可使胃酸和消化酶稀釋,胃腸肌張力下降,故要避免;進餐時,要使小孩注意力集中,不要用講故事、看電視或其它哄勸、引誘手段作為進食的交換條件。否則,將分散小兒的注意力,影響消化機能,並容易形成要吃飯就得講故事、就得看電視,這樣一來,吃飯時注意力不集中又影響食慾,食慾減退就更不願進食的惡性迴圈就產生了。 不要強迫小孩進食,目前心理及臨床醫生趨向於採用“飢餓”療法。首先,肯定而又鄭重地告訴小孩,如果他吃飯時無理由地不吃或不好好吃,則到一定的時間(頂多一個鐘頭)父母就會把飯菜收起來,而他只能等到下一頓飯時才有東西吃,且在兩餐之間,不準自取任何食物。在開始時,孩子不會相信父母,往往會對父母胡鬧,強迫父母投降,但經過一兩次餓肚皮的經驗後,他自然會學乖了,會自覺地好好吃飯的。因為,一個聰明的孩子,是不會讓自己活活餓死的。這種飢餓療法,乍一聽似乎很殘酷,實施起來,卻比任何藥物都有效,對孩子的正常心理發育極有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更年期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