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來無去者

    不論現在養雞養鴨養鵝等家禽也好,養豬牛羊等家畜也罷,都普遍存在疫病越來越複雜、越來越難防控的普遍性問題。這是由於現有的養殖方式所導致的。

    近30年來,隨著現代石化產品和相關技術的興起,於是在中國農業的種植養殖中也迅速得到廣泛應用。養殖中大量使用抗生素等化學藥物和新增劑。這樣雖然解決了農副產品產品短缺的”吃飽“的問題,但是又出現你所問的不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在農村想靠養殖來掙錢,必須要有一定的養殖數量規模。而現在的養殖方式採用的,是以使用抗生素等化學類藥物、新增劑的化學方式為依託來打造的。只注重考慮和追求快速及規模和數量,不遵循生物應有的規律,因而導致養殖過程中的生態鏈被嚴重破壞。養殖的獸藥成本投入越來越多,而疫病還是越來越複雜、越來越頻發。

    具體來說,現在養殖疫病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的原因是什麼?

    一是使用抗生素等化學藥物後,會破壞所養殖動物肌體內的有益微生物生態環境,導致動物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同時也給病毒病菌侵入和蔓延創造了良好條件。

    由於動物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稍有病毒病菌侵入腸道或肌體,就會出現快速蔓延發生疫病。而且這些病毒病菌還會不斷提高耐藥性。是藥三分毒。完全依靠使用抗生素、餵食化學藥物來防疫治病,又會導致對動物其他器官造成傷害,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

    二是養殖環境中的有益微生態環境破壞。第一種情況是未對養鵝等各類養殖動物所排洩的糞汙,使用生物菌劑進行生態迴圈利用或生態化處理。導致養殖環境汙染,為病毒病菌滋生蔓延提供了好的生存環境;另一種情況是不斷使用化學藥物消毒,把養殖環境中有益的微生物,連同病毒病菌一同殺滅。沒有良好的養殖有益微生態環境,這樣的養殖環境是非常脆弱的。同時,病毒病菌會不斷產生抗藥性或者變異,甚至出現超級細菌,使現有化學藥物已失效無效。

    養殖如何才能做到生態並可持續發展呢?使用生物菌劑、走生態迴圈養殖模式是必選之路。

    生物菌劑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生物技術。這項技術在農業生產的種植養殖中得到了推廣應用,並且在人類健康領域也已開始應用。

    生物菌劑可以使用在動物飼料、飲水、除臭消毒和糞汙處理當中。透過生物方法而非化學方式,以改善所養殖動物的腸道有益微生物環境,抑制和對抗病毒病菌繁殖,激發動物肌體免疫力為手段;以改善養殖環境中的有益微生物生態的方法,把養殖環境中的病菌病毒有效抑制,並及時分解處理所養殖動物糞汙,或者轉化為養殖其他動物的飼料,進行生態迴圈利用。

    使用生物菌劑進行生態迴圈的養殖模式,既能夠降低養殖的綜合成本,又能夠以生物方法來防疫治病,而且養殖出來的產品是無抗的、綠色健康有機的。這種從源頭上治理、透過提高或者激發所養殖動物自身肌體免疫的生物方法,即便是老養殖場也不容易發生疫病。

  • 2 # 半隻鵝

    隨著養鵝業逐漸走向規模化,鵝病越來越複雜怎麼解決呢?

    事實確實如此,規模化的結果是病越來越複雜,老病越來越難治,新病不斷出現。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正是專家和養殖大戶急需解決的問題。

    根據我十年的養殖經驗來看、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採取綜合措施:

    一、降低養殖密度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鵝病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的問題必須降低養殖密度。

    養殖密度大是主要原因,切實有效地降低養殖密度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措施。

    從十餘年的養殖經驗來看,養殖密度一定不要超過每平方米兩隻,並且採取小群飼養,每群最多不超過一千隻。

    二、保證每天有適量的青飼料飼餵。

    眾所周知鵝是食草禽類,透過採食青草來滿足自己對粗纖維、維生素等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

    透過解剖來看,鵝的胃部肌肉特別發達,五六天的小鵝的胃已經趕上成年雞的胃的大小,這麼強大的胃正是消化粗纖維的絕佳武器。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鵝經過長期的進化形成了一整套消化青草的消化系統和身體結構。養殖戶違反鵝的生長規律也是造成鵝病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的原因之一。

    三、場地汙濁不堪,鵝經常喝髒水也是造成鵝病多發的原因。

    鵝喜歡在場地上掏土,下雨後容易在土坑中形成積水,積水是很髒的、鵝喝後容易引發腸道疾病。

    解決辦法:用磚鋪地。

    四、做好生物安全工作,避免人為的傳染疾病。

    堅持15天全場消毒一次,人員進出車輛進出要嚴格消毒,避免人為傳播疾病。

    五、做好病毒性疾病的疫苗接種工作

    如副粘病毒、小鵝瘟、禽流感、黃病毒等惡性病毒性傳染病。

    寫在最後:病是可以控制的,只要堅持做好管理工作,飼餵嚴格科學,避免隨意性操作,鵝病完全可以控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常捏腳有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