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魚阿姨Monica

    初到香港的人往往喜歡去地道的港式茶餐廳,感受一下“港味”。然而在點餐時想要點麵食的話,經常會看到選單上通通都是“配出前一丁”“配公仔麵”。在大家的認知中,無論是“出前一丁”還是“公仔麵”都是泡麵,偶爾吃吃就好了,難道在香港大家都把泡麵當飯吃嗎?

    其實茶餐廳所“炮製”的泡麵,經常會佐以煎雞扒、煎豬扒或者榨菜肉絲、牛腩等等,加上奶茶咖啡就成了一個套餐。對於生活節奏快到飛起來的香港上班族來說,怎麼煮都好吃的泡麵成了省時間的最佳選擇。

    香港人對吃麵有一種特殊的情結,就好像TVB港劇裡面的“老梗”一樣:“你餓不餓,我煮個面給你吃啦。”然後就會從櫥櫃中拿出一包又一包的泡麵,香港人也稱之為“即食麵”,其中最常見的莫過於出前一丁和公仔麵了。

    出前一丁 VS 公仔麵

    在不少香港人眼中,出前一丁要比公仔麵“高貴”和好吃,更加有術語“轉丁”表示其他麵條換出前一丁。畢竟在茶餐廳的餐牌上,“轉丁”可是要多加三五塊港幣啊~

    事實上,出前一丁由日本日清公司推出,是最早進入香港的一批日本泡麵。開啟港版出前一丁的包裝你會有點納悶,因為裡面除了麵餅和一包調料,其餘什麼都沒有。但口袋香港菌就覺得,這樣的泡麵簡直能讓無數人充分發揮自己的“巧手”,想加什麼就加什麼,完全不用拘泥於配菜。

    無獨有偶,在出前一丁在香港上市的這段時間裡,香港工業家周文軒前往日本泡麵工廠進行參觀。周文軒從日本回港時順便訂購了一些泡麵供自家員工吃,卻沒想到員工們反響極好,他也從這看到了商機。周文軒便順勢從日本購買制面機器,成立“永南食品有限公司”,推出香港本地製造的“公仔麵”。

    跟出前一丁的配置差不多,一個麵餅加一個調料包,再加多了一個醬油包。在港人的心中,比起充滿味精的調料包,醬油包似乎顯得健康點。儘管在70年代兩家泡麵打得火熱,但在1989年日清向永南提出收購邀約,從此以後,公仔麵就與出前一丁同屬一家啦。

    港版、日版與內地版

    口袋香港菌身邊有很多小夥伴表示在內地超市買到的出前一丁面和公仔麵,一點都不好吃!而且麵條本身軟趴趴,一點也沒沒有香港茶餐廳吃到的爽口美味。所以真的是港版和內地版有差別嗎?

    日版出前一丁

    日清公司曾經做個一個盲品測試,把幾個產地不同的出前一丁泡麵讓顧客矇眼試吃,讓食客認出各個版本的出前一丁。結果嘛,基本沒人能夠分辨出港版和日版之間的區別,至於內地版嘛...他們都表示口感和味道跟港版、日版差太多~

    而嘴拙的口袋香港菌,只能感覺得到港版泡麵的口感的確和內地版的不一樣,至於味道嘛綜合來說還是差不多的。

    所以香港人對泡麵情有獨鍾的原因,大概是對於高壓生活的一種妥協和逃脫。看著鍋中嫋嫋升起的白煙,飄出的陣陣泡麵獨有的油炸後的香氣,加上兩面煎得剛剛好的火腿和溏心太陽蛋,就算是一人食也足夠溫暖。

  • 2 # 大熊有口鍋

    其實香港作為高速發展的集團,時間對於香港人來說是比較寶貴的,即食麵可以在很大一方面節省時間,為此香港的一些食品商家從杯麵上入手,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節省寶貴的時間了,不過有些不願意做飯又不願意出門吃的宅男宅女那就另當別論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桑樹能用來做段木種平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