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作文”這兩個字,對很多人來說,那是一場苦與淚的噩夢!
特別是從中考、高考,一路走來的家長們,總會想起那一天,曾一度被“作文”所支配的恐怖!
150分的語文試卷,作文就佔60分!作文就像是一個大BOSS,在試卷的最後,等著你去攻打。
它先是放出了一段似懂非懂的話,看不懂的話,你就全盤皆輸。
接下來,它會放出“格子攻擊”,密密麻麻的格子,每個都長得一樣,對於不會寫作文的孩子來說,看著格子就是一種精神折磨!如果你不能填滿800個格子,那2-5分就扣定了。
當考場裡,安靜得只能聽見筆尖在紙張上摩擦的聲音,別人已奮筆馳書,而自己卻無從下筆。
仔細想想,為什麼偏偏自己寫不出作文呢?800字都憋不出來呢?這字、詞、句、段、篇的組合,咋就那麼難呢?
仔細回想下,我們是什麼時候開始寫作文的?
應該是一年級時,老師佈置的日記。那是我們第一次把幾個句子湊到一起,講事情。
一開始是50-100字的日記,然後是200字,400字、600字、800字的作文。
隨著字數的變多,也就意味著內容的變多,句子的變多,詞彙的變多。對於一些孩子,光是寫日記,就讓他們抓耳撓腮了。
如果一個孩子基礎不牢,那能寫出200字,400字,600字嗎?事實上,很多孩子到最後會變得越來越寫不出來,要是家長的方法沒用對,還會讓處在青春期的孩子,討厭寫作文。
那能怎麼辦呢?
我們先來看看,在學校裡是怎麼上寫作課的?
以小學為例,學生真正能在課堂上,學習寫作的課時非常少。學校對老師的普遍要求是,兩個星期24節課時裡,語文老師要講解四篇課文,加上配套練習冊校對,督促學生課堂完成課內外作業,還有老師的備課時間,真正能分給作文的時間,只有兩個課時,並且這還是老師對作文籠統講解的前提下。
試想下,兩個星期,只有兩節課留給作文,能指望學生學到什麼呢?
範文!!!
老師可能會按照他理解的標準,給改掉70%,然後讓孩子背下來,那考試的時候,直接套用。
作為應試教育而言,這種方法確實能拿到作文高分,但孩子會從此愛上作文嗎?
不會!
事實上,孩子“不會”寫作文,就是因為長久以來,沒有一個好的寫作方法。如果按照以前的那一套,唯一的效果就是消滅孩子對作文的興趣,讓他覺得這事兒簡直太難了!
其實,作文不應該只是存在試卷裡,學好寫作,不應該只是為了應付考試。
寫的了一手好字,能給人留下好印象,而能寫的好一篇文章,一段文字,則能給人一種有才氣的印象。
當然,對於小學生而言,我們並不是要把他們當成文學家來培養,而是讓孩子們把自己的觀察、感受和思考寫下來,分享給別人。自信表達、自由書寫,才是孩子們真正需要掌握的能力。
那到底要怎麼學習寫作文呢?
相信很多家長髮現,孩子的作文總像是一篇流水賬,把所有的事情混在一起,沒有重點,缺乏主線,明明很有趣的事情,孩子寫出來就變得那麼無趣。
那不妨,按照下面這個方法——思維導圖。
現在很多編劇、作家,都在用思維導圖。
什麼是思維導圖呢?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它簡單卻又很有效,是一種實用性的思維工具。
思維導圖運用圖文並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係,用互相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影象、顏色等建立記憶連結。
簡單的說,就是將大腦工作結構,用簡單明瞭的圖形繪製出來,如同存放東西一樣,簡單有序,有規律,有效率。
思維導圖已經在全球範圍得到廣泛應用,新加坡教育部將思維導圖列為小學必修科目。
比如說,當孩子收到“寫一篇雨的作文”的作業時,先別忙著讓孩子寫。
因為不管你怎麼催,孩子怎麼憋,孩子要是沒有思緒的話,怎麼都寫不出來。
那就先畫個思維導圖,按照觀察的順序,列出聯想,把思維發散開來!
列完以後再去寫作文,孩子就發現,原來有這麼多可以寫的啊!
再也不用擔心,不知道寫什麼,寫不長的問題。
孩子想清楚了,自然下筆如有神。
而當孩子們聚集在一起,聯想就更豐富了,這個思維導圖就會變得更大更多。
孩子們的想象力本就遠超出我們成年人的想象,但是,因為沒有找對方法,孩子們的奇思妙想不能呈現在紙上。
這不是一件很可惜的事嗎?
好的寫作思維,是受益一生的技能。
當然,要想寫好一篇作文,還必須要做到:
一、多看好的文章,好詞,好句,學會積累。
二、堅持寫日記,既能練筆,又積累了素材。
三、學會引用名人名言,引用先人的詩詞歌賦,使你的文章更有說服力。
如果做到上面那三點,你的孩子在海邊看到夕陽餘暉時,就會脫口而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而不是好多沙子啊,好好看…
更不會像張飛這樣▼
長久以來,“作文”這兩個字,對很多人來說,那是一場苦與淚的噩夢!
特別是從中考、高考,一路走來的家長們,總會想起那一天,曾一度被“作文”所支配的恐怖!
150分的語文試卷,作文就佔60分!作文就像是一個大BOSS,在試卷的最後,等著你去攻打。
它先是放出了一段似懂非懂的話,看不懂的話,你就全盤皆輸。
接下來,它會放出“格子攻擊”,密密麻麻的格子,每個都長得一樣,對於不會寫作文的孩子來說,看著格子就是一種精神折磨!如果你不能填滿800個格子,那2-5分就扣定了。
當考場裡,安靜得只能聽見筆尖在紙張上摩擦的聲音,別人已奮筆馳書,而自己卻無從下筆。
仔細想想,為什麼偏偏自己寫不出作文呢?800字都憋不出來呢?這字、詞、句、段、篇的組合,咋就那麼難呢?
仔細回想下,我們是什麼時候開始寫作文的?
應該是一年級時,老師佈置的日記。那是我們第一次把幾個句子湊到一起,講事情。
一開始是50-100字的日記,然後是200字,400字、600字、800字的作文。
隨著字數的變多,也就意味著內容的變多,句子的變多,詞彙的變多。對於一些孩子,光是寫日記,就讓他們抓耳撓腮了。
如果一個孩子基礎不牢,那能寫出200字,400字,600字嗎?事實上,很多孩子到最後會變得越來越寫不出來,要是家長的方法沒用對,還會讓處在青春期的孩子,討厭寫作文。
那能怎麼辦呢?
我們先來看看,在學校裡是怎麼上寫作課的?
以小學為例,學生真正能在課堂上,學習寫作的課時非常少。學校對老師的普遍要求是,兩個星期24節課時裡,語文老師要講解四篇課文,加上配套練習冊校對,督促學生課堂完成課內外作業,還有老師的備課時間,真正能分給作文的時間,只有兩個課時,並且這還是老師對作文籠統講解的前提下。
試想下,兩個星期,只有兩節課留給作文,能指望學生學到什麼呢?
範文!!!
老師可能會按照他理解的標準,給改掉70%,然後讓孩子背下來,那考試的時候,直接套用。
作為應試教育而言,這種方法確實能拿到作文高分,但孩子會從此愛上作文嗎?
不會!
事實上,孩子“不會”寫作文,就是因為長久以來,沒有一個好的寫作方法。如果按照以前的那一套,唯一的效果就是消滅孩子對作文的興趣,讓他覺得這事兒簡直太難了!
其實,作文不應該只是存在試卷裡,學好寫作,不應該只是為了應付考試。
寫的了一手好字,能給人留下好印象,而能寫的好一篇文章,一段文字,則能給人一種有才氣的印象。
當然,對於小學生而言,我們並不是要把他們當成文學家來培養,而是讓孩子們把自己的觀察、感受和思考寫下來,分享給別人。自信表達、自由書寫,才是孩子們真正需要掌握的能力。
那到底要怎麼學習寫作文呢?
相信很多家長髮現,孩子的作文總像是一篇流水賬,把所有的事情混在一起,沒有重點,缺乏主線,明明很有趣的事情,孩子寫出來就變得那麼無趣。
那不妨,按照下面這個方法——思維導圖。
現在很多編劇、作家,都在用思維導圖。
什麼是思維導圖呢?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它簡單卻又很有效,是一種實用性的思維工具。
思維導圖運用圖文並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係,用互相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影象、顏色等建立記憶連結。
簡單的說,就是將大腦工作結構,用簡單明瞭的圖形繪製出來,如同存放東西一樣,簡單有序,有規律,有效率。
思維導圖已經在全球範圍得到廣泛應用,新加坡教育部將思維導圖列為小學必修科目。
比如說,當孩子收到“寫一篇雨的作文”的作業時,先別忙著讓孩子寫。
因為不管你怎麼催,孩子怎麼憋,孩子要是沒有思緒的話,怎麼都寫不出來。
那就先畫個思維導圖,按照觀察的順序,列出聯想,把思維發散開來!
列完以後再去寫作文,孩子就發現,原來有這麼多可以寫的啊!
再也不用擔心,不知道寫什麼,寫不長的問題。
孩子想清楚了,自然下筆如有神。
而當孩子們聚集在一起,聯想就更豐富了,這個思維導圖就會變得更大更多。
孩子們的想象力本就遠超出我們成年人的想象,但是,因為沒有找對方法,孩子們的奇思妙想不能呈現在紙上。
這不是一件很可惜的事嗎?
好的寫作思維,是受益一生的技能。
當然,要想寫好一篇作文,還必須要做到:
一、多看好的文章,好詞,好句,學會積累。
二、堅持寫日記,既能練筆,又積累了素材。
三、學會引用名人名言,引用先人的詩詞歌賦,使你的文章更有說服力。
如果做到上面那三點,你的孩子在海邊看到夕陽餘暉時,就會脫口而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而不是好多沙子啊,好好看…
更不會像張飛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