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蔭先生,彈詞名家,有名評彈表演藝術家。
王柏蔭老師他是一直是放單檔的,後來他怎麼會和蔣月泉拼雙檔的?他在上海放單檔,姚老師幫他安排場子,等到剪書以後,他到蘇州去演出的。那時候蔣老師在蘇州演出,結束後回到上海來演出,他和蔣老師正好輪換,他到了蘇州就在“中央"書場,靠近察院場,也是一家比較高階的書場。他在演出,夏天,露天的花園書場,他在演出,有一天發現,蔣老師在下面聽書,他覺得很突然,講到慌不慌張,他這個倒有個特點的,蔣老師來聽書,他一點不慌的,不緊張的。因為他有個基本想法的,不要老師今天來聽書,我要起勁點,說得好點,其實不可能的,自己只有這點水平,突然之間要好,肯定是不可能的。越是要好,一慌反而不靈,等到王柏蔭他下臺,蔣老師過來,長遠沒有看到,喊先生,問他怎麼會到蘇州來聽書,講了幾句,先生就問他,他說你是否願意到上海和我拼雙檔?那時候他聽見這個訊息當真又是個驚喜,但是他沒有思想準備,很突然的,他這個想都不敢想的,蔣老師會提出問自己是不是願意,怎麼會不願意,當然是願意的。
王柏蔭說好的。他想他和蔣老師拼檔,對他自己有多少好處,第一,藝術上可以提高,直接和蔣老師拼檔,還有地位、知名度,都可以提高一步,更上一層樓。王柏蔭他收入上的考慮,不會低於他自己單檔的收入,他當然答應老師,他說自己很願意。這樣,等王柏蔭蘇州剪書結束回上海,就和老師拼雙檔。那時候他老師住在“念吾新邨”,就是後來的延安中路,巧事是有,他先生住在三層樓,在三層樓二層樓之間有個亭子間,雙亭子間,蠻大的。原來他先生的親戚,姓嚴,他們都喊他嚴先生,他要搬到三層樓的後廂房去住,那麼雙亭子間空出來了,再好沒有,他就拿它頂下來,倒是現成的。從前的房子不是說買的,都說頂的。頂和現在的買差不多的,他頂了後以後,要是頂出去的話照樣是有收入的,頂進去的時候他記得蠻清楚,要十三兩金子,雙亭子間一條大條子,十兩金子,三兩還有一套傢俱,傢俱一起給他的,三夾板,不怎麼樣的。一起頂給他,所以要十三兩。不管怎麼樣,現現成成的。這樣一來,最大的優點就是他和先生住在一起了。他們又是師生、又是鄰居,當時後來又要拼雙檔。
王柏蔭他騎腳踏車,有一輛腳踏車非常漂亮,進口的,是加拿大的,一輛紫紅顏色的,克羅米特別亮,但是他和他先生一拼雙檔,他這輛腳踏車沒有用處,為啥呢,先生騎摩托車的,“哈雷"七匹半,手柄上一轉,開出去一條馬路,快。那麼,上書場他總是坐在先生背後,這樣一來他這輛自行沒有用處了。再說平時也沒有什麼空,他和他先生一天要做十檔節目,沒有時間騎腳踏車的。日夜四副書場,五個電臺,還有一個長堂會。中午十二點四十分,要唱到半夜十二點四十分,也沒空出去。這輛腳踏車就扔在灶間內,他不捨得這樣好一輛車,乾脆還是賣了,後來賣掉了。他上下書場就坐摩托車,跟著先生走了,風頭健。
那時候蔣老師也特別喜歡騎摩托車,加上王柏蔭,他們再個人年紀麼輕,相彷彿,兩個人又一表人才,再這樣風光,風頭肯定健。出風頭,風頭出,危險性也有,他和他先生,兩次,差一點出事故。有一次,是唱長堂會,在輪船公司、近外灘那邊,回來正好是吃晚飯時間,正巧小雨濛濛,地上特別滑,開過寧波路,一部卡車停著在卸貨,卸貨是意想不到的。突然之間,工人將跳板橫過來,貨物卸完後把跳板橫過來,先生反應快,如果反應慢一點,就要撞上去了,撞上去了,正好是在額頭這裡,如果一撞的話,他和他先生都完蛋了。後來他先生將摩托車平成S型,兜來兜去,兜到人行道上,總算避開了,一場大禍。
還有一次也是非常之危險,他們正好去東方書場,後來的工人文化宮,那時候這條路也叫威海路,後來叫武勝路,也是這段路,一路開過去,將近到文化宮,開得蠻快,前面一輛車子突然急剎車,幸虧先生反應快,要緊也是一個急剎車,剎住,沒有撞上去,否則就要撞上去,撞上去就討厭了。先生剎住還不算數,背後還有車子,一輛軍用的十輪卡,美國的,這個保險槓突出在外面,真危險,這個駕駛員也算反應快,也是個急剎車,這個保險槓離開王柏蔭他的背心不過幾寸,一尺不到。非常危險,只要他遲鈍一秒鐘,肯定會出事。這樣看來蔣老師反應快,那兩次是非常危險的,他和蔣老師拼檔以後自然是得益匪淺。
蔣老師對他是非常嚴格的,蔣老師對藝術真叫精益求精,一絲不苟,對他的印象極深,類似的例子舉不勝舉,有一次王柏蔭和蔣老師在“新滄州”,就是成都路,演出,這回書他自己認為,演出得相當好,因為下面劇場效果看得出,非常好,自己也沒有說錯,也沒有“螺螄",也沒有打頓,劇場的效果好,他是洋洋得意。等到下了臺,那時候先生沒有騎摩托車,那時候包了三輪車,他和他先生坐到三輪車上,先生面孔異常嚴肅,對著他,今天你這回書怎麼說的,他呆掉了,他前面還在得意,他沒有問蔣老師什麼地方不對,那時候連這句都不敢問,見先生怕的。但是這回書究竟哪裡出的毛病,他自己也不知道,只能悶在心中,好像你先生太疙瘩,不能夠理解。到後來他總算弄明白了,要過若干年了,他也仍舊在演出,演出過程中自己認識也在不斷提高。到後來他聽蔣老師和蘇似蔭,說一回“騙上轅門",在仙樂書場,他等到一回書聽完,他們下臺,就在後面休息室裡。他記得很清楚,華士亭,他對他客氣,也叫他王老師的,說王老師,對你學生提提意見,他就對蘇似萌提了一點意見,什麼意見,節奏問題,他說你的節奏好像太拉,他對蘇似蔭提意見,蔣老師在邊上點頭,認為他這個意見提得正確。這樣一來,也解決了一回書說得蠻得意,先生問他你這回書怎麼在說的,就是這個問題,沒有說錯,但是節奏不對,氣氛不對,語氣等,這些都不能相差一點點的。說明蔣月泉老師一絲不苟,他對藝術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精益求精,到這個時候王柏蔭他方始領會。
王柏蔭先生,彈詞名家,有名評彈表演藝術家。
王柏蔭老師他是一直是放單檔的,後來他怎麼會和蔣月泉拼雙檔的?他在上海放單檔,姚老師幫他安排場子,等到剪書以後,他到蘇州去演出的。那時候蔣老師在蘇州演出,結束後回到上海來演出,他和蔣老師正好輪換,他到了蘇州就在“中央"書場,靠近察院場,也是一家比較高階的書場。他在演出,夏天,露天的花園書場,他在演出,有一天發現,蔣老師在下面聽書,他覺得很突然,講到慌不慌張,他這個倒有個特點的,蔣老師來聽書,他一點不慌的,不緊張的。因為他有個基本想法的,不要老師今天來聽書,我要起勁點,說得好點,其實不可能的,自己只有這點水平,突然之間要好,肯定是不可能的。越是要好,一慌反而不靈,等到王柏蔭他下臺,蔣老師過來,長遠沒有看到,喊先生,問他怎麼會到蘇州來聽書,講了幾句,先生就問他,他說你是否願意到上海和我拼雙檔?那時候他聽見這個訊息當真又是個驚喜,但是他沒有思想準備,很突然的,他這個想都不敢想的,蔣老師會提出問自己是不是願意,怎麼會不願意,當然是願意的。
王柏蔭說好的。他想他和蔣老師拼檔,對他自己有多少好處,第一,藝術上可以提高,直接和蔣老師拼檔,還有地位、知名度,都可以提高一步,更上一層樓。王柏蔭他收入上的考慮,不會低於他自己單檔的收入,他當然答應老師,他說自己很願意。這樣,等王柏蔭蘇州剪書結束回上海,就和老師拼雙檔。那時候他老師住在“念吾新邨”,就是後來的延安中路,巧事是有,他先生住在三層樓,在三層樓二層樓之間有個亭子間,雙亭子間,蠻大的。原來他先生的親戚,姓嚴,他們都喊他嚴先生,他要搬到三層樓的後廂房去住,那麼雙亭子間空出來了,再好沒有,他就拿它頂下來,倒是現成的。從前的房子不是說買的,都說頂的。頂和現在的買差不多的,他頂了後以後,要是頂出去的話照樣是有收入的,頂進去的時候他記得蠻清楚,要十三兩金子,雙亭子間一條大條子,十兩金子,三兩還有一套傢俱,傢俱一起給他的,三夾板,不怎麼樣的。一起頂給他,所以要十三兩。不管怎麼樣,現現成成的。這樣一來,最大的優點就是他和先生住在一起了。他們又是師生、又是鄰居,當時後來又要拼雙檔。
王柏蔭他騎腳踏車,有一輛腳踏車非常漂亮,進口的,是加拿大的,一輛紫紅顏色的,克羅米特別亮,但是他和他先生一拼雙檔,他這輛腳踏車沒有用處,為啥呢,先生騎摩托車的,“哈雷"七匹半,手柄上一轉,開出去一條馬路,快。那麼,上書場他總是坐在先生背後,這樣一來他這輛自行沒有用處了。再說平時也沒有什麼空,他和他先生一天要做十檔節目,沒有時間騎腳踏車的。日夜四副書場,五個電臺,還有一個長堂會。中午十二點四十分,要唱到半夜十二點四十分,也沒空出去。這輛腳踏車就扔在灶間內,他不捨得這樣好一輛車,乾脆還是賣了,後來賣掉了。他上下書場就坐摩托車,跟著先生走了,風頭健。
那時候蔣老師也特別喜歡騎摩托車,加上王柏蔭,他們再個人年紀麼輕,相彷彿,兩個人又一表人才,再這樣風光,風頭肯定健。出風頭,風頭出,危險性也有,他和他先生,兩次,差一點出事故。有一次,是唱長堂會,在輪船公司、近外灘那邊,回來正好是吃晚飯時間,正巧小雨濛濛,地上特別滑,開過寧波路,一部卡車停著在卸貨,卸貨是意想不到的。突然之間,工人將跳板橫過來,貨物卸完後把跳板橫過來,先生反應快,如果反應慢一點,就要撞上去了,撞上去了,正好是在額頭這裡,如果一撞的話,他和他先生都完蛋了。後來他先生將摩托車平成S型,兜來兜去,兜到人行道上,總算避開了,一場大禍。
還有一次也是非常之危險,他們正好去東方書場,後來的工人文化宮,那時候這條路也叫威海路,後來叫武勝路,也是這段路,一路開過去,將近到文化宮,開得蠻快,前面一輛車子突然急剎車,幸虧先生反應快,要緊也是一個急剎車,剎住,沒有撞上去,否則就要撞上去,撞上去就討厭了。先生剎住還不算數,背後還有車子,一輛軍用的十輪卡,美國的,這個保險槓突出在外面,真危險,這個駕駛員也算反應快,也是個急剎車,這個保險槓離開王柏蔭他的背心不過幾寸,一尺不到。非常危險,只要他遲鈍一秒鐘,肯定會出事。這樣看來蔣老師反應快,那兩次是非常危險的,他和蔣老師拼檔以後自然是得益匪淺。
蔣老師對他是非常嚴格的,蔣老師對藝術真叫精益求精,一絲不苟,對他的印象極深,類似的例子舉不勝舉,有一次王柏蔭和蔣老師在“新滄州”,就是成都路,演出,這回書他自己認為,演出得相當好,因為下面劇場效果看得出,非常好,自己也沒有說錯,也沒有“螺螄",也沒有打頓,劇場的效果好,他是洋洋得意。等到下了臺,那時候先生沒有騎摩托車,那時候包了三輪車,他和他先生坐到三輪車上,先生面孔異常嚴肅,對著他,今天你這回書怎麼說的,他呆掉了,他前面還在得意,他沒有問蔣老師什麼地方不對,那時候連這句都不敢問,見先生怕的。但是這回書究竟哪裡出的毛病,他自己也不知道,只能悶在心中,好像你先生太疙瘩,不能夠理解。到後來他總算弄明白了,要過若干年了,他也仍舊在演出,演出過程中自己認識也在不斷提高。到後來他聽蔣老師和蘇似蔭,說一回“騙上轅門",在仙樂書場,他等到一回書聽完,他們下臺,就在後面休息室裡。他記得很清楚,華士亭,他對他客氣,也叫他王老師的,說王老師,對你學生提提意見,他就對蘇似萌提了一點意見,什麼意見,節奏問題,他說你的節奏好像太拉,他對蘇似蔭提意見,蔣老師在邊上點頭,認為他這個意見提得正確。這樣一來,也解決了一回書說得蠻得意,先生問他你這回書怎麼在說的,就是這個問題,沒有說錯,但是節奏不對,氣氛不對,語氣等,這些都不能相差一點點的。說明蔣月泉老師一絲不苟,他對藝術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精益求精,到這個時候王柏蔭他方始領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