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h上善若水W
-
2 # 簡史資深宅
有統兵之才無識人之明!
秦漢之際名將,他所創造的卓著業績和經典戰例堪稱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觀,在世界軍事史上絕無二人,令後人高山仰止。
歷史研究表明,韓信的謀反之名,也只是慾加之罪何患無詞的構陷。而韓信本人,之所以惹上了殺身之禍,蓋因其長於戰陣而短於謀身。
歷史上的韓信與項羽,在性格上很有相似之處,全部精通兵法,愛兵如子,都不善於籠絡士大夫。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漢族,淮陰(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另說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淮陰候,兵家四聖之一,漢初三傑之一,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是有關於他的典故。
時間就如同流水一般,一直前進著、前進著。中國已經是一個度過了幾千個年頭的古老國家了,在這期間,可謂是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人才。在西漢時期,有著這樣一位人物,他的名號幾乎沒有人會感到陌生——他就是韓信。然而,作為劉邦建業路上的一把利刃的他,一生卻是充滿了曲折和波瀾,最終的結局,卻也是讓人感到嘆息。小韓信出生在一個非常普通的家庭之中,家裡面的經濟條件比較的差勁,所以,他經常去到鄰居或者是親戚的家裡面蹭飯吃。
這就使得不少的人都有著討厭和反感他。而後,他的母親又離開了人世,小韓信從此就更加沒有了依靠了,非常的可憐。當地的一戶人家,因為同情小韓信的遭遇,就把他給帶回了自己的家裡面撫養。然而,沒有過去多長的時間之後,小韓信又被趕了出來,原因竟然是因為他太過於懶惰了。雖然說,被許許多多的人都嫌棄,但是不可以否認的是,韓信的武功是相當的高強的,其軍事方面的實力也十分的強大。
經歷了這些的韓信,選擇了加入到當時的起義部隊之中去。他首先找到的,其實並不是劉邦,反而是項羽。但是,在項羽的陣營之中,韓信卻沒有能夠得到展示自己的才能的機會,為此他感到非常難受和生氣,乾脆就主動地離開了項羽,找到了劉邦。在劉邦的手底下的韓信,在一開始的時候,依然沒有受到重視,他根本就連話語權也一點都沒有。脾氣有點衝的韓信,再一次的選擇了離開。
這個時候,卻有一個人出來阻止了他的這個抉擇,這個人就是蕭何。蕭何把韓信成功地挽回了,並且,還在劉邦的面前狠狠地誇讚了一番韓信。其實,也就是向劉邦推薦韓信的意思。至此之後,韓信的軍事才能,終於擁有了一個可以得到展示的機會,而他也總是算了有了一個安穩的定所,找尋到了自己將要追隨一生的人。在劉邦的陣營之中的韓信,立下的功勞那是相當的多。
他的一生確實曲折,大起大落,極具戲劇性。
他最大的失敗就是心態沒放好,他在軍事上思路很清晰,但在政治上卻非常混亂。
首先,他有機會獨立,成為一大勢力,並且以他的軍事才幹,最有可能奪得天下。 但是,韓信並沒有這個政治考量。
第二、既然他表示忠心於漢王,不搞獨立,那麼就應該處事謙讓,實力內斂,姿態放低點。 但是他本來就功高蓋主了,劉邦被打得無還手之力,而他成了救世主,犯了大忌。
第三、功高蓋主本來有得挽救,如保持低姿態,把豐功偉業讓給劉邦,樹立他的威信,平衡他的心理。但是韓信偏偏有自恃有功,竟然在關鍵時刻要挾漢王給他爵位。一般來說,這樣做的人不是說想造反了就是找死,既然韓信不想反,甘願做部下,那自然是找死。
第四、被奪權後,屢次表露出不滿情緒,還違背劉邦的命令等等,他的市井特性不理智的方面開始流露出來,已經沒有力量反擊而且處在危險中的人竟然如此感情用事,只能說韓信不止是給藉口劉邦殺他,已經是在迫劉邦殺他了。
所以,韓信作為一個位高權重的人,最失敗的就是把他的市井心態帶到這個位置來。 這種典型的小市民心態覺得我做了些事就應該怎麼怎麼的,同時卻有不想自己當家作主。他偏偏以這種不理智的心態坐在最需要理智的位置上,怎麼能不死呢?要是隻是個小軍官也不至於此。
因此,韓信最失敗的是他終究只是個“戰爭天才的市井小民”,終究上不了政治這個臺階。
例如說,成功的幫助劉邦推翻了秦王朝、逼死了劉邦最為強大的一個對手項羽、滅亡了楚、打敗了齊等等。一點都不誇張的說,韓信他就是劉備統一大業的得力助手,如果沒有韓信,劉邦也就少了一根最為鋒利的刺。然而,西漢的大功臣韓信,卻是一個極其具備這悲劇性色彩的人物,他最終的結局,不是安享晚年後老死,而是被劉邦的皇后——呂雉給下令處死,劉邦對於呂雉的這個決定,也是抱著一種造成的態度的。這又究竟是為什麼呢?
客觀的說,韓信的死,只能夠怪他自己,怪他自己平日裡太過於張揚,怪他自己沒有做好一個為臣之人所應該做的本分。在劉邦他去攻打有叛亂之意的陳豨時,韓信居然自大到頒佈假造的旨意這個地步,而且,這個旨意的內容還是把那些劉邦認定的有罪過的人給全部無罪釋放了。傳了這個假旨意之後,韓信他還沒有消停,還去給這些人們做思想工作,讓他們共同合作起來,去殺害呂雉和太子劉盈。
韓信的這些舉動,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體現出來了他內心想要謀反的躁動。即使他是對西漢建立有著巨大功勞的韓信,呂雉也不能夠容忍他,劉邦則是更加不能夠容忍他。最終,韓信被處死,他的一生就此結束。看完了韓信的一生,不得不感嘆一下,真的是曲曲折折、磨難不斷。但是,他最終悲劇性結局的產生,主要也只能怪他自己。朋友們,你認為韓信值得同情嗎?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有句名言流行於一時:“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韓信的一生,都在這麼做,在許多個關口,他憑著智慧勝出,然而,有誰能夠真正走出自己的命運?繞了一大圈,韓信依舊在用當年那個寒微少年的頭腦,處理至關重要的事件,他是這樣,今日的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