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祖蔭1

    其實晚清滿漢界限從官至民都已淡化了。不瞞您說,我外公是清末高官,我舅舅是京師大學堂學生。我舅母是滿洲貴族後代,一口京片子,滿口子曰孟曰。我外婆久病,她真的在腿上割了一塊肉當藥引子。她有時也帶點滿語,比如把前門叫″哈德門″。不同的是滿女不纏足。據說當年慈禧太后下令禁止纏足,滿人聽漢人不聽,氣得老太婆大罵漢人是″蠻子″。

  • 2 # 晨峰筆記

    我們先從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看,湘軍和淮軍是為了壓制太平天國而建立的,湘軍的領袖是曾國藩,淮軍的領袖是李鴻章。清廷從一開始創辦時就是時時提防漢臣,在這裡從湘軍創辦初期咸豐一直壓制曾國藩就能看出,曾國藩建立湘軍可以說是一路艱辛跌宕起伏的,曾經出現一個很有趣的怪像就是曾國藩的手下官職都比他大,直到江南大營被攻破兩江總督何桂清逃跑,才給了曾國藩一個署理兩江總督。其次是,清庭大力扶植出自湘軍的李鴻章組建淮軍以牽制湘軍,太平天國覆滅後,慈禧更是早早佈防提防曾國藩。

    而我認為最主要的是曾國藩這個人,從曾國藩的家書中就可以細細看出曾國藩是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講究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忠君報國的思想根深蒂固,這樣的人是不會允許自己的身後留下汙點也不會用自己的名聲來冒險的。這種帶有強烈儒家色彩的精神追求和信仰,促使他做出了最終的選擇,也就是他留下的那句“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

  • 3 # 小宋史趣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我們先分別來了解一下湘軍和淮軍的發展。

    湘軍是在太平天國運動期間清政府為鎮壓太平軍,由曾國藩主導並一手創立的。正是這支晚清勁旅的存在,才使得清王朝免遭太平天國運動的重創。

    從1853湘軍成立到1864年太平軍被湘軍所滅,湘軍一直都是清政府最賴以支撐的主要軍事力量。成為清政府對抗太平軍和其他各地起義的中堅力量。

    淮軍和湘軍是一脈傳承,淮軍的實際控制人李鴻章也是在曾國藩的授意下開始組建這支軍隊的。1861年太平軍決定進攻上海的訊息傳出,正陷入與太平軍主力苦戰中的曾國藩無力再調撥其他軍隊來與之對抗。於是,他令李鴻章在安徽組建新軍,趕赴上海。 李鴻章展現出了他的非常魄力,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就組建成了一支將近9000人的部隊奔赴上海,這也就是淮軍的前身。

    湘淮兩軍作為晚清政府先後組建的漢人武裝力量,他們為清政府平定了諸多叛亂,換來了清王朝的安穩天下。然而,不管是先期發展強勢的湘軍還是後來居上成為中國第一支近代化軍隊的淮軍都甘願為清政府所驅使,沒有成為清政府的軍事隱患,這其中有哪些原因呢?

    曾國藩的影響

    說到這方面,有一個人物就不得不提,那就是曾國藩。作為湘軍的創始人和李鴻章建立淮軍的授意者和支持者,曾國藩對湘軍和淮軍,不管是在軍隊政治上和管理思想上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曾國藩被稱作晚清四大名臣之首,絕不是浪得虛名。他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他將他的政治思想都運用到湘軍的治理和管理上。在政治上,他對於清政府忠貞不二,用人上知人善任,左宗棠、李鴻章、黎庶昌、郭嵩燾這些晚清重臣都是曾國藩發現並提拔出來的,這些人都深受曾國藩思想的影響。

    曾國藩死後,不管是接任湘軍領導權的左宗棠還是淮軍領軍人李鴻章都潛移默化地踐行著曾國藩的政治思想路線,沒有半分僭越。

    清政府對於湘、淮軍的牽制

    1864年8月,湘軍主力攻破太平天國都城天京,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宣告覆滅。曾國藩和他所率領下的湘軍權勢達到頂峰。然而同時,清政府對於曾國藩的忌憚之心和猜忌之心也達到頂峰。知人識物的曾國藩選擇急流勇退,卸下了滿身榮譽和莫大的兵權。湘軍也在曾國藩的黯然退場下走向沒落。

    正所謂此消彼長,湘軍的沒落給了淮軍壯大的機會,之後捻軍作亂給了李鴻章和淮軍一施拳腳的機會。1868年的平捻成功,淮軍順理成章成為了大清最可以依靠的力量。 慈禧太后不可謂不是撥弄政治的高手,在李鴻章以及淮軍權勢日隆之時,她又暗地扶持繼任的湘軍領軍人左宗棠使之來對抗李鴻章的淮軍勢力,他讓這兩個漢人集團內鬥,維持彼此勢力的平衡,這樣才能穩固滿族的統治。

    李鴻章和左宗棠都是曾國藩調教出來的人才,他們在相互對抗中不僅相互鉗制了彼此的勢力,反而同時也為當時的清王朝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李鴻章著力於他的洋務運動,開始了清政府近代化的改革運動,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國近代工業的崛起和發展,挽救了當時日暮西山的清政府。而左宗棠則在此時收復新疆,為清王朝立下不世奇功,奠定了他民族英雄的地位。

    湘、淮兩軍作為清王朝末期最重要的武裝力量在晚清歷史舞臺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然而,這兩支漢軍集團自始至終都在遭受滿清統治者的猜忌和防範。力圖扶大廈之將傾的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也只能有心無力,黯然退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在建築行業呆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