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震言

    讀史、品史、學史是每一位成功人士的必修課。

    為啥這麼說?

    國學經典中的經典《素書》說“推古驗今,所以不惑”。

    唐太宗李世民說“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文豪弗朗西斯.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

    通俗的說,歷史就是做人做事免費的教材,古人的言行和結果都可以為我們今天所作所為提供參考。

    失敗是成功之母,歷史是成功之父!

    作為歷史文明古國,文化古國,我們身邊可讀性較強的歷史文學作品枚不勝舉,《智囊全集》、《史記》、《資治通鑑》等都是傳播範圍較廣的。

    今天咱們就簡單說下《資治通鑑》和《戰國策》:

    《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鉅著,由司馬遷所著,總結記錄了上起春秋戰國,下至宋朝建立之前,總共1362年曆史發展的軌跡。

    全書以歷史發展為主線,以名人逸事為鋪墊,重在引發讀者思考。細細品讀,每一個歷史記錄的瞬間都能啟發你無限的思考和靈感。

    《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學著作,經多次修編、丁補、加註而成,記載了西周到秦滅六國一統天下,約240年的歷史。

    全書主要記錄的是戰國時期遊說之士們的言行策略,其思想與儒家思想背離,所以在傳播過程中也一直存在很大爭議。

    綜合以上所述,我覺得《資治通鑑》更值得推薦

    原因有三:

    【1】《資治通鑑》記錄歷史時間更長,範圍更廣,自然有價值的資訊更多。

    【2】《資治通鑑》是編年體,在品讀歷史名人逸事的同時,便於梳理時間關係。不至於讀後混亂。

    【3】資治通鑑所記錄內容對於當今社會的參考利用價值更高。

    當然,不是說《戰國策》不好,它對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史實描述更為詳盡,對那些感興趣於那段歷史的同學來說價值更高一些。

  • 2 # 純鈞LHGR

    個人傾向於《戰國策》。原因只有四個字:時代意義。

    《資治通鑑》也是一部好書,但是它有著非常明顯的缺陷,若以“史”而論,它偏激、虛偽,不夠公正,但若領略箇中心機,則是一部指導權術運用的不可少的經典。

    可以這麼說,《通鑑》是一部以歷史紀實面目出現,收錄了一千多年裡最卑鄙陰險的權謀的奇書,但是就現在來講,權謀掣制早已不是這個社會里行事最好的指導。

    最好的指導是什麼?是“雙贏”。再搞陰謀詭計,目前來講不太用得上。當然,不是說完全用不上,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通鑑》裡的智慧,對普通人來講真的並無太多現實意義。

    它是一部面向君主的或者說是面向高層領導階級的權術指南,可是現實中,很多人只求得個安穩小吏的身份已知足了。說句不好聽的,即便你知道高層領導有什麼陰謀詭計,你看破了,那又有什麼用?

    可是《戰國策》不一樣。好歹還可以學到一些如何應付不靠譜不講理的上司的方法,學到一些現實中可以基本套用的理念。換句話說,《戰國策》比較接地氣兒。

    而且,《戰國策》並非一味搞權謀掣制,它裡邊有很多“雙贏”的例子。現代社會環境下,大多數人都不需要把對手弄死,只需要和平相處,平穩攫取利益,這就很不錯了。

    故而,《通鑑》雖牛,但對普通人來說,時代意義太小。《戰國策》雖囉嗦,但它並非是用大道理壓人,許多理念即使到了今天,對普通人而言也是有積極意義的。

  • 3 # 心向青山

    《資治通鑑》與《戰國策》的體例和體量都不同。

    《資治通鑑》是編年體通史,上起三家分晉,下至五代結束。

    《戰國策》是國別體,記載了戰國時期12國的歷史。

    《資治通鑑》和《史記》是研究中國古代史繞不過去的兩座大山,“史壇兩匹司馬”絕非浪得虛名。

    《戰國策》的價值也很高,是研究戰國時期歷史的重要典籍,但無法與《資治通鑑》相提並論。

    此外,《戰國策》的側重點是縱橫家,主要記述的是戰國時期的遊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比如最有名的蘇秦張儀。

    但《戰國策》沒有完整的體例,許多史實並不可信,比如蘇秦張儀並不同時,與張儀同時的是公孫衍。

    《戰國策》中過於誇大了縱橫家的作用,許多情節過於離奇,不過語言生動,善用典故,文采斐然,某種程度上說其文學性要大於歷史性。

    《資治通鑑》,由於是編年體,所以不在二十四史之列,但誰也無法否認其屬於正史。

    《資治通鑑》是為了“鑑於往事,以資於治道”,所以選材偏於政治軍事,透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歷史大事的描述警示後人。

    全書記載了1362年的歷史,300餘萬字,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史學著作之一。

    二選一,肯定《資治通鑑》啊!

  • 4 # 楊朱學派

    《資治通鑑》是史書。不但如是的紀錄歷史。還總結歷史中的成敗得失。

    而《戰國策》並非史書。而是鬼谷學派著作。不但過分誇大遊說策士的作用。甚至故意篡改歷史。如墨子全憑三寸不爛之舌。就使楚王退兵。

    鬼谷學派可總結也兩個字——揣摩。揣摩君主心理,拍君主馬屁。把揣摩他人心理,搞成一門學問,這就是鬼谷術。

    在陰謀詭計方面:《韓非子》是理論大綱,《甄嬛傳》則是具體實踐;在揣摩他人心理方面:《鬼谷子》是理論大綱,《戰國策》則是具體實踐。

    《戰國策·秦策》更是記載:蘇秦遊說秦王失敗,百金耗盡,資用乏絕。回到洛陽,受盡家人白眼。在幾十箱書籍中找到《陰符經》,頭懸樑、錐刺股。埋頭苦讀。“揣摩成”,便再次出山遊說諸侯,馬到成功。

    諸子經典我都是讀三遍以上,唯獨鬼谷學派的《鬼谷子》和《戰國策》,我只讀了兩遍。

    因為這兩部諸子經典的文化價值相對降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校花的貼身高手2電視劇演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