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崎峻戰史
-
2 # 強武堂
確實有這個問題,在艦炮岸炮化的過程中,經常會試圖提升射程。這主要是考慮到地面上的固定炮臺可能防護比較強,但終歸無法機動。列車炮機動能力較差,而且不可能裝備強大的裝甲。無論哪一種設計,如果在敵方大部分火炮的射程之內,那麼必然要被打得難以招架。而岸炮的作戰任務首先是對陸上和海上敵方目標進行打擊,而不是跟敵方的超級岸炮進行炮戰(但事實上一戰和二戰的海峽炮戰最後就是打成了炮戰,襲城戰的效果反而沒有想象那麼大。)當然德國406毫米炮提升射程,更多是希望威脅多佛海峽另一側的英國城市。
無論是多佛海峽的“林德曼”炮臺還是挪威“特龍訥內斯”炮臺,都會配裝兩種炮彈,一種是射程42千米,約合26英里的標準炮彈,或者稱為海軍炮彈。另一種是射程更遠的56千米,約合35英里的長程炮彈,或者稱為“阿道夫彈”。標準彈的全重為1020-1030千克,既包括穿甲彈,也有高爆彈,制式型號分別為L/4.8、L4.6和L/4.4,其中L/4.8作為海軍艦用高爆彈裝有80千克的裝藥,阿道夫彈的全重為600千克,裝藥50千克,型號是L4.2。此外還有一種岸炮的高爆彈,重量比L/4.2更重一些。兩種射程彈藥之間的發射藥包也不同,遠端炮彈的藥包要重10千克。從引信上看,阿道夫彈有前後兩套引信設計,應該是考慮了對地面目標進行設計,能夠穿入地下之後再爆炸,但其彈殼外部似乎沒有得到加強, 所以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混凝土破壞彈。
英國方面當年用BL 13.5英寸Mk V艦炮改為岸炮,是透過改造仰角,使用1250磅輕彈將射程提升到38千米。
-
3 # 老妖雜談
我不是軍事專家,但我覺得要從後坐力的方面考慮,軍艦在海上射擊海水能吸收艦炮的後坐力,只要船體夠強就行,岸防炮是固定的,後坐力太大有可能會損壞炮塔 ,說錯了別噴我
-
4 # 三隻腳的大烏鴉
重彈威力大射程近,輕彈威力小射程遠。
軍艦重威力輕射程,在海中晃悠距離太遠壓根打不中目標,有超長射程也沒多大用,基本上十公里開外射擊就已經是放煙火了,三五十公里的射程連敵人桅杆都見不著,打個毛線。所以軍艦就得用重彈,射程短,但威力大,一炮能擊毀敵艦最好。至於敵人超出射程怎麼辦?開足馬力追上去揍啊。
岸炮就正相反,重射程輕威力。大海又不是江河只有十幾裡寬度,一個海峽一個海灣動則就是上百公里寬,岸炮只能固定在炮臺不能動,射程不能覆蓋足夠大的海面你能威脅到誰?炮彈威力小沒關係,反正岸炮是固定在地上,準確度比軍艦高多了,就算雙方對轟,你打中我一炮我能打中你兩炮,也不虧,反正岸炮在岸上修起來容易,敵人軍艦還得回港才能修理呢,指不定開半路就沉了。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我來談談!題主所說的德國406毫米岸炮是指德國海軍在二戰前研製的40.6釐米SK C/34型艦炮,該型艦炮原本是為Z計劃中的H級戰列艦設計的主炮,但是由於二戰比雷德爾預想的提前爆發,Z計劃流產,H級戰列艦也被取消建造,因此已經制造出來的406毫米艦炮被轉用為海岸炮,安裝在大西洋壁壘的炮臺內,是二戰時期威力最大的海岸炮之一。
配置在法國北部海岸林德曼炮臺的SK C/34型406毫米岸炮,哨兵的身材襯托出火炮的巨大。
SK C/34型406毫米艦炮設計於1934年,於1942年作為海岸炮服役。火炮重量159.9噸,炮身全長21.13米,身管長度19.75米,按照德式演算法為52倍徑,按照英式演算法為48.6倍徑,炮管內有90條膛線,射速為2發/分。SK C/34型406毫米艦炮都是按照左炮和右炮成對製造,預計安裝在Drh LC/34型雙聯裝炮塔內,炮塔重量為1475噸,最大仰角30度。在作為岸炮時,左右炮被分開,以單裝形式安裝炮封閉式炮塔內,並配合大型混凝土炮臺工事,最大仰角52度。
林德曼炮臺的一座406毫米岸炮炮塔,採用單裝炮形式,而非艦炮的雙聯裝形式。
正如題主所指出的,SK C/34型406毫米艦炮在作為艦炮和海岸炮時,使用炮彈有所區別。作為艦炮時,其配用的穿甲彈和高爆彈重量為1020~1030公斤。作為岸炮配用2種特製的高爆彈,被稱為“阿道夫”彈,重量600~610公斤。因為炮彈重量不同,因此標準艦炮彈藥和岸炮彈藥在效能上存在差異,艦炮炮彈的初速為810米/秒,最大射程為42800米(在炮塔內時以最大仰角射擊時的射程為36400米);岸炮炮彈的初速為1000米/秒,最大射程為56000米,也就是說岸炮使用的是遠端炮彈。之所以德華人研製專門的遠端彈藥原因在於艦炮和岸炮的戰術使命不同。艦炮的安裝平臺是軍艦,這是一個活動的火力平臺,可以透過機動調整與目標的射擊距離,因此更強調炮彈威力。岸炮安裝在海岸炮臺上,是一個固定平臺,其任務就是控制炮臺附近的海岸線,阻止敵軍艦船靠近或登陸,此時其能夠控制的海岸範圍就取決於火炮的射程,射程越遠,控制範圍越大,為了擴大海岸炮臺的火力範圍,因此需要配用遠端炮彈。
儲存至今的406毫米遠端炮彈,炮彈重量600公斤,最大射程56000米。
SK C/34型406毫米艦炮總共製造了10門,其中3門被安裝在法國北部多佛海峽南岸的林德曼炮臺上,用於轟擊對面的英國多佛海岸和航行於海峽中的英國艦船,有記錄顯示至1944年夏季這座炮臺累計發射炮彈2226發,但沒有取得什麼顯著戰果,盟軍登陸後將炮臺佔領。另外7門炮被運往挪威,分別配置在斯泰根地區的迪特爾炮臺(3門)和哈爾斯塔的西奧炮臺(4門),幾乎沒有實戰記錄,戰後被挪威陸軍接受,一直服役到20世紀60年代,如今已經被改建為博物館。
1942年林德曼炮臺完工時舉行服役典禮的場面。
今日儲存在挪威哈爾斯塔的德國406毫米岸炮。
406毫米岸炮炮臺的俯拍照片,有機會可以去參觀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