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841560165532

    不是萬能的,而且現在醫院通行的是靜脈血塗片,不是手指血。要看你幹什麼用。總而言之,對於細菌感染、血液病有比較高的參考價值,對肝腎疾病、面板疾病、風溼病等有一定參考價值,對癌症和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帕金森病等幫助不多。如果是感染,末梢血塗片有大致以下幾個方面的幫助:1,細菌感染,中性粒細胞比例高,計數高,中毒性改變,是比較明顯的,靈敏度比降鈣素原和C蛋白是差點,但對臨床診斷很有幫助。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激素類藥物、外傷、燒傷等情況下,中性粒細胞也會升高,需要醫生甄別。2,病毒感染,淋巴比例高,粒細胞相對低,此時看顯微鏡很難看到形態異常。但對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EB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疾病,簡稱“傳單”)診斷很重要,上個月發燒,給自己推了一片發現是傳單。3,寄生蟲感染和過敏性疾病嗜酸性粒細胞高,偶有嗜鹼性粒細胞高。絲蟲病可以用乙胺嗪趕到血裡找,瘧疾和錐蟲病也很依賴血塗片(Giemsa染色)。感染後期單核細胞高。應激狀態粒細胞高。如果是血液系統疾病,末梢血塗片是必做專案。當然,也必須做進一步的檢查。1,紅細胞病,對於形態異常非常敏感,但診斷特異性比生化檢測、蛋白電泳和基因診斷要差。可以看到貧血,但是對於病因診斷幫助有限。2,白血病,觀察患者血液細胞形態並計數,以及細胞化學染色檢查,都是極為必要的。觀察血片整體狀態,也可以評估患者造血,對巨球蛋白血癥、尼曼-匹克病等少見病的診斷也是有幫助的。當然,這些檢查都只是“探路兵”。要確診,必須對骨髓和腫大的淋巴結穿刺取樣,除了形態學和細胞化學檢查,還必須檢查細胞表面的抗原、細胞內部的特殊染色體和致病基因。可見,對於白血病,血塗片關鍵在於檢查方便快速、提示性強。按照日本血液學家三輪史朗的觀點,“血液形態學檢驗是血液疾病診斷和治療的基礎,絕不能忽視”。三輪氏是上一代血液學大師,對形態的重視程度超過今天,也有時代的因素。3,淋巴瘤,診斷依賴淋巴結穿刺檢查。幫助有限,流式細胞儀為代表的現代檢測手段才是關鍵。但是血塗片可以幫助評估患者整體情況。4,血小板疾病,對於血小板畸形和無力症比較有幫助,計數也有很大提示意義。另外在EDTA所致的假性凝集中也不可缺少。血小板聚集曲線等試驗更能提供針對性資訊。對於許多慢性病,比如肝硬化,血象反映人身體的一個側面。營養不良有貧血,代償性脾腫大有三系(特別是血小板)減少,易感染可以有中毒顆粒,等等。這時血液檢查不是要你給出一個診斷標誌物,而是對患者的整體進行一番評估。現在大家血常規都用機器做,做出來覺得不對就再上一遍機器,而忽視了鏡下形態的檢查,有些時候是不利於瞭解血液的實際情況的。至於說人快死了,細胞形態會不會有變化,這個很難說了。就算是呼吸衰竭的患者,你看他酸中毒低氧血癥了,那麼扎出來手指血顏色就明顯不對勁了,還要去糾結鏡下形態嗎?至於心梗患者,也會有人注意到白細胞增多等等一系列的繼發血象改變吧。血象和生化檢測在這點上是略略相似的,不能保證診斷所有疾病,但卻能幫助評估患者整體狀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ython如何確保隨機產生的兩個數,第一個比第二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