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評寶寶

    《亞人》( Ajin: Demi-Human ):痛快淋漓的動作爽片!

    《亞人》是一部改編自日本暢銷漫畫的電影,由於我沒有看過原著漫畫,所以「就電影論電影」,本片整體表現十分精彩,全片情節流暢又緊湊、動作迫力又爽快。僅管劇情上有些小暇疪,但該有的張力仍然具足,所以觀眾全程處於相當程度的入戲狀態,並沒有因為本片缺點而產生出戲感。因此,《亞人》確實是一部娛樂性很高的精彩之作無誤!

    一直以來,在個人看過的日本電影中,我總覺得「平均」有種很「溫和、內斂」的感覺(不分型別、不論好看與否),好處是在情感方面的處理非常細膩,可以透過這種方式將不形於外的「內心情緒」相當程度的傳遞給觀眾;壞處則是有些明明可以更有張力的情節,卻因此而不夠爽快(非單指「爽度」)。這種情形與同為亞洲片的香港、南韓和印度電影相比,甚為明顯;若以動作效果來比較,其感受落差程度就更大了。

    所幸,近幾年不少日本片的情節愈來愈緊湊,動作場面愈來愈有迫力(先不論劇情好壞),例如《神劍闖江湖》和《寄生獸》等片,就「商業角度」 ,至少買票換取抒壓娛樂的事先期待不至於有太大的落空。因此,以前述概念來看,《亞人》可謂完全符合這些特色。

    以「動作場面」來看,不論是槍戰交火、還是幽靈替身的對打,甚至是真人互博(一對一及一對多),《亞人》完全有做出「打擊感」的效果。彈擊之處的千瘡百孔、重拳擊中的碎裂崩散,尤其那場一對多的大亂鬥有相當程度的血腥度,加上電玩動感又炫目的運鏡,不但力量感十足,整體畫面更是「兩快」到極點(痛快加爽快)!

    此外,幽靈替身對打和真人互博的鏡頭可不是隻有直來直往的力量對憾,不少動作也有順勢變化的靈巧之感。例如有一幕,川榮李奈所飾演的女護官疾衝向對手時,面對敵人擊出的重拳,順勢一帶就反手擒扣,這雖不是什麼漂亮或高難度的攻防動作,但視覺上卻有「行雲流水的華麗感」。再加上前述畫面皆有程度不一的速度感帶出壓迫感的效果,而且量多又質精,所以對於《亞人》動作場面,我的評價相當高。

    此外,以「緊湊度」而言,《亞人》的節奏非旦沒有「傳統日片」的緩慢感(相對比較而言),也沒有什麼拖戲之處,不論文戲還是武戲,都保持在「人類與亞人二元對立」的氣氛之中。換句話說,一直有股衝突的張力感貫穿全片,以「文武穿插之形式」將其表現出。因此,就「量」而言,有目不暇給的零尿意空間;以「質」而論,也有凝聚入戲感的效果。

    嚴格來說,《亞人》在背景設定的有關說明相當清楚,國家發現有不死亞人的存在,對外宣稱予以保護,實則對其施以泯滅人性的科學實驗,引起逃亡亞人強烈的報復之心,但男主角對其極端手段頗不苟同,遂暫與人類聯手阻止傷及無辜。可惜的是,《亞人》太側重於復仇派亞人的瘋狂行徑以及隨之而來的武戲,正反方的轉折有點硬又快,結果最後造成有種「亞人反而才是大壞蛋,國家濫權被洗白」的錯覺。

    甚至有些情節安排的邏輯有點令人費解,例如報復派亞人一開始明顯看不想透過和平對話解決問題,卻又安排㝷求輿論支援的「人權訴求」戲碼,但又很快因不被政府接受而「馬上」採取造成重大傷亡的攻擊行動,反增加輿論反對,既不自然又多此一舉,直接來硬的反而更符合這些亞人原本就懷有強烈報復心理的脈絡設定。

    或許編導不想完全受制於原著的框架,又或許單純只想把《亞人》拍成「動作為主、劇情為輔」的商業片,但劇情若要發揮「輔助」之效,除了來龍去脈的說明之外,作為武戲之間的銜接功能,脈絡上還是應該提供下段戲碼(不管文武戲)更有共鳴的支撐效果才是,其表現手法可以簡單直接,但絕對要到位,可惜《亞人》這方面的處理還比不上《寄生獸》(更可惜了本片有種族衝突、國家濫權、自我認同迷惘和官商勾結等可發揮的議題整合)。

    不過,我還是必須說以上的看法較屬於「可以更好的期許」,而非「全盤否定的批判」,加上《亞人》導演確實將全片節奏控制得非常扣人心絃,除了打戲既迫力又精彩之外,視覺特效亦給人更勝以往的感受,不但與好萊塢的差距更為縮短,而且在與武戲結合的娛樂效果下,前述若干暇疪顯得相對無足輕重。

    據說,《亞人》的表現不被部分原著漫迷所喜,不過對於我這個沒看過原著的觀眾而言,本片特效技術實屬亞洲頂尖,直逼好萊塢水平;各種可以娛樂觀眾的片段經營得有聲有色,僅管我認為「電影本身」的劇情可以更細膩些,但觀影感受實在痛快淋漓,所以若以「花錢換娛樂」的角度來看,銀貨兩迄的純度絕對是夠的!

  • 2 # 職業影迷牛哄哄

    一部改編失敗的電影,缺乏人物塑造,使角色都扁平無趣。

    《亞人》講述了實習醫生永井桂在車禍中成為不死的亞人,打敗同為亞人的佐藤保護東京。

    改編最失敗的主要是兩點:

    1.主人公變得相對被動且毫無魅力。電影對主人公的過去沒做任何交代,只靠著高於正常人性的善良和對妹妹的保護作為動機支撐人物。反而反派人物佐藤的動機更信服有力,被困在實驗室裡長大的反社會人格,且性格鮮明,總是出人意料的主動出擊。主角在故事中完全被反派壓制。

    2.將本來探討人性善惡的表達處理成了非常普通的動作特效片。在重要的片頭鋪墊中,主角為了救人反傷來救他出實驗室的佐藤,這裡給了主人公絕對的善的立場。所以順理成章,其後應該是主人公面對外部的人類的排擠和不信任,仍舊堅持內心的原則。可是改變版本里,只有一場沒有前因後果的被村民驅趕的戲份。

    同理,其他人物也是符號化。故事中在實驗室工作,和主人公相似境遇的女亞人,幾乎是沒戲份的,身份暴露和被接受都輕描淡寫。當主人公加入政府陣營後,影片才很刻意的對政府方的幾個配角們塑造,配角們突如其來的對主角理解、讚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利拉德今天爆砍50分,絕殺雷霆,送雙少釣魚,對利拉德本輪系列賽表現,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