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沉的經遠
-
2 # 夢見自然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很想說有,但是……。
在這場關乎國運的戰爭中,日方前後投入兵力達24萬多,但最終的日方死亡人數為13300多人,而真正陣亡的僅僅1132人,這還僅僅是整場戰爭的統計,細分到陸戰,人數就更少了,與最終簽署《馬關條約》日方所得到的利益相對比,這實在是一點回報無數倍的損失。
縱觀整個陸戰現場,清軍一直處於防守抵抗的態勢,而在一方戰場被突破後隨即就是引發大潰退,主帥逃跑之事屢屢上演。
因此,從整場戰爭的結果來看,重創完全無從談起,只是在區域性的戰場上,存在一些頑強的抵抗,給予了相對應進攻部隊的高比例傷亡。
-
3 # 有思想的蘆葦
甲午戰爭開打前清政府一味地避戰求和,但戰爭爆發後,清軍無論在陸戰還是在海戰中都有不俗戰績,可謂浴血奮戰,可圈可點。陸戰中,在平壤保衛戰中,清軍在被強大日軍包圍後,步炮協同,給日軍以重創,據日本自己史書《明治日清戰史》記載,這一仗日本方面將校以下死者約140人,傷者約290,一少將,一中佐和一隊長都被擊傷。黃海大戰爆發後,兩個小時內,日本最強戰艦“吉野”號被北洋水師擊中起火,後被撲滅。後日艦“比睿”和“赤城”“西丸”號都被重創,“赤城”艦長坂元八太郎陣亡。後日軍旗艦“松島”號被我艦“鎮遠”號擊中兩次,炮塔中彈,發生爆炸,火光大作,船身傾斜。經過五個小時激戰,日海軍司令伊東佑亨看北洋艦隊還能重新集結,匆忙令日艦退出戰鬥。日軍有五艘戰艦受到重創,死亡六百多人。黃海大戰中國大獲全勝,但李鴻章為了自保,命令北洋水師退回威海衛,把黃海制海權拱手讓了出去。
在甲午戰爭中清軍陸軍的表現可以說非常糟糕,基本沒有哪場戰鬥給日軍造成太大的傷亡。相比較而言,日軍在平壤戰役裡的損失相對大一些。
甲午戰爭時期,清軍原本的八旗、綠營已經糜爛不堪,毫無戰鬥力可言,而在太平天國後興起的勇營經過幾十年的承平歲月以後,也已經逐步腐化。即使是清軍最精銳的淮軍,其戰鬥力和日軍相比也相差甚遠。更不要說李鴻章為了避免落人口實,一直在削減淮軍數量,此時淮軍不過幾萬人馬,平時駐守地方尚可,但是根本無法承擔大規模的戰事。
另一方面,清廷的高層也並沒有真正從列強的入侵中學到什麼,雖然進口了一些西洋的新式武器,但是卻沒有學會西方的軍事指揮制度。甲午戰爭期間各部清軍甚至連統一的指揮都很難做到,各個部隊自成體系,連後勤都是各管個,淮軍的糧臺只負責淮軍的補給,湘軍的糧臺也是隻管自己。
這種情況下清軍的戰鬥力發揮又受到了極大的制約,根本無法和日軍抗衡。據日本軍方統計,在整個甲午戰爭中,日軍陣亡數字不過1132人,因傷而死者是285人,可以說損失非常輕微。
在甲午戰爭期間,絕大部分戰鬥日軍的陣亡計程車兵不過是兩位數或者是個位數,甚至還有一些戰鬥是零陣亡的。日軍損失最大的是平壤戰役,日軍共陣亡190人,受傷504人,其次則是缸瓦寨之戰,日軍共陣亡69人,受傷339人。
所以說清軍在甲午戰爭期間沒有什麼給日軍造成巨大殺傷的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