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230591374086

    早產兒是指胎齡滿28周,未滿37周出生的新生兒,現在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也有著很多小於28周的超早產兒存活。因寶寶們出生時間大大提前,全身各個臟器未發育成熟,功能不健全,所以早產寶寶們的抵抗力很差、生活能力不強,對生活環境、照顧者能力要求更高,家長們照顧能力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早產寶寶們的生活質量,甚至後期智力發育、身體發育、運動發育等。

    最近有非常多的家長詢問回家後該如何照顧這些早產寶寶,該如何更好的去呵護這些提前來到這個美好世界的小天使們。

    下面的內容多是根據家長出院後詢問的問題,總結起來一一講解。

    生活環境

    早產寶寶的室溫要求24℃-26℃,可在室內安置溫度計。可以用空調將室溫調節到最佳狀態,但注意不要對著寶寶吹風。最少1-2周清洗1次空調過濾網,每天室內徹底通風換氣1次。早產寶寶的腋下溫度最好保持在36.3℃-37.3 ℃ ,每天上午和下午可以各測一次體溫,如果超過或低於這個範圍,需要採取相應的措施比如:增加衣物加強保暖、敞開包被散熱等來調節。早產寶寶穿衣件數應根據具體環境進行增減,一般標準是手腳熱和、和媽媽穿的一樣多即可。早產寶寶一般需要戴頂帽子減少散熱。如果不使用空調調節溫度,秋冬天可以將寶寶放在媽媽身邊保暖。儘量給寶寶營造一個安靜的緩解,避免噪音的刺激。可使用深色窗簾、晚上可使用小夜燈等,不要讓燈光直射寶寶的眼睛,避免持續直接的光線照射影響寶寶的視網膜發育、生物鐘節律和睡眠習慣。

    出院後餵養

    吃奶量可根據寶寶的體重來確定,一般說來,每千克體重每天需要150~180毫升,2.5千克重的寶寶每天喂350~450毫升就可以了。餵奶的次數每天7~9次或按需哺乳。媽媽有母乳的早產兒寶寶應該堅持母乳餵養,有需要的話按照出院時候醫生告知方式新增母乳強化劑,後期需在兒保或新生兒專科門診隨訪來決定母乳強化劑調整情況。如果沒有母乳應選用早產兒專用配方奶,一般按需哺乳即可,以寶寶不發生嘔吐、腹脹為原則。按出院醫生告知方式補充相應的鐵劑、維生素AD、維生素D3、鈣劑、益生菌、DHA等。早產寶寶經常會有嘔吐、溢乳等情況,如果嗆到氣管內的話易發生面板青紫,就是因缺氧導致面板和黏膜變成了青紫色。這是一個非常危險訊號,爸爸媽媽要特別地留心,如有這種情況,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千萬不要耽擱。剛出院回到家的寶寶,頭兩三天內,每餐的餵食量先維持在醫院時的原量不必增加,待適應家裡的環境後再逐漸加量,因為環境的變遷對寶寶、尤其早產兒寶寶的影響是很大的,尤其是胃腸的功能。一般採用少量多餐、間斷式的餵食方式。每喝奶一分鐘,便將奶瓶抽出口腔,讓寶寶能平順呼吸約十秒鐘,然後再繼續餵食,如此間斷式的餵食,可減少吐奶發生或呼吸道的壓迫。

    睡眠情況

    寶寶出生後數日內每天睡眠時間可達20小時左右,即除哺乳時間外,基本上處於睡眠狀態。 仰臥睡姿可使全身肌肉放鬆,對寶寶的心臟、胃腸道和膀胱的壓迫最少。但仰臥時因舌根部放鬆並向後下墜,會影響呼吸道通暢,應密切觀察寶寶的睡眠情況。 對於側臥睡的寶寶,家長應適時調整左右方向,以免造成偏臉現象。不提倡俯臥位睡姿,容易發生意外窒息。 建議把寶寶放在搖籃或嬰兒床裡,床的兩邊要有保護欄。不要給寶寶穿的、蓋的太厚。搖晃會使寶寶的大腦在顱骨腔內震盪,造成腦組織表面小血管破裂,輕者發生癲癇、智力低下、肢體癱瘓,嚴重者可能會出現腦水腫,腦疝危及生命,所以不要搖睡寶寶。 媽媽不要陪睡,因為媽媽熟睡後不注意就可能壓住寶寶,造成寶寶的窒息。3個月內的寶寶存在生理性驚跳現象,這是由大腦發育未成熟所致的正常現象,不需要處理。

    家庭護理

    除了專門照料寶寶的人以外,其他人員不要接近寶寶。室內空氣要清新,常開窗戶通風換氣。 媽媽在為寶寶哺乳、擦身體和換尿布時,動作要儘可能地敏捷,輕手輕腳。例如,換尿布時不能像對待健康兒那樣握住兩腳向上提,而要輕輕地把早產寶寶的臀部和整個後背向上抬起來,尿布也不能壓迫身體,要準備一些窄小、柔軟的尿布才好。 爸爸媽媽中總要有一個人留在能看到寶寶的地方,以防緊急情況的發生。寶寶體重低於2.5千克時,最好不要洗澡,可用清水、嬰兒油每2~3天擦寶寶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皺褶處。若體重3千克以上,每次吃奶達100毫升時,可與健康新生兒一樣洗澡。根據季節決定洗澡的次數。夏季可每天洗澡,冬季每週洗澡1-2次。洗澡時室溫28℃-30 ℃,水溫38℃-40 ℃為宜。注意水溫,避免燙傷。洗澡後徹底擦乾,防止受涼。保持舒適體位,用毛巾或床單製作寶寶的臥具,使寶寶的手腳能觸到物體,有安全感。另外,包裹寶寶時要確定他/她的手能觸及面部,以利於頭手互動。注意親子間的親密接觸,包括:觸控、親吻、擁抱、面對面注視、對話、父母共同參與寶寶的照顧等。如何防止感染:看護人員固定,不要經常更換;照顧寶寶前要消毒液、洗手液洗手,換上乾淨的衣服;最好等寶寶足月後再抱給親戚、鄰居看;如發現寶寶有任何異常情況,如體溫異常、呼吸異常、面色青紫、反應差、餵養困難等情況都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有些東西視寶寶自身情況,需按醫生告知在出院前準備好:比如氧氣袋(機)、血氧心率監護儀、抽痰管、餵食管及餵食空針等。

    出院後隨訪

    定期回醫院新生兒科隨訪門診、康復科門診、兒保門診,追蹤檢查及治療:比如體格生長、神經運動發育、視聽覺篩查、黃疸、心肺功能、胃腸道消化情況、頭顱B超、MRI、營養諮詢等。 如可能,與醫師保持聯絡,以便隨時諮詢,原來負責照顧寶寶的醫師對其狀況有詳盡的瞭解,在處置上比較得心應手。如果換別的醫師,可能對寶寶情況不熟悉。

    以上內容是家長出院後經常遇到的情況的總結,如果仍有疑問,可在早產兒隨訪門診、兒保門診複診時詢問專業人士,平時可自行閱讀了解一些關於早產寶寶的護理、照顧、餵養的一些科學知識。為早產寶寶們提供更好的生活成長環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嗨嘍跟著我的節奏不要停,是首什麼歌,求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