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玄微閣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基因,它類寫萬物,涵載易理,作為一種古老的全息符號,伴隨我們走過了上下五千年。正所謂“文生於字,字生於畫,畫成數立,而道寓焉”,漢字的音、形、象、數、理,蘊藏著我們華夏文明的深刻智慧及人生哲理,漢字世界之博大,浩如煙海,而能解讀其真意者,寥若晨星,可以說,一花一世界,一字一乾坤,參悟漢字之玄機,可體人生之大道,可察文化之精義,可悟易理之玄妙。——玄微氏

    起一個好的名字為什麼如此重要?

    《老子》曰:“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在天地生成之初,萬物是沒有名的。倉頡“奉天作令”,依據伏羲易卦原理髮明文字,有了文字,萬物得以正名,文明得以延續。每個新生之體,必有與之對應之名,名為實體之“全息”載體,類神明之德立於天地之間,一個符合易理易象的名字,至關重要。中國的文字,源於自然界中的萬物,其本身就具有生命靈氣與五行磁場,而這種磁場,在人們的傳叫過程中形成的作用,會不斷影響人的運氣,漢字是中華姓名學的基本元素,姓名中的漢字組合與人體的先天命局,會形成一種資訊能量場間的作用合力,這種合力,足以在特定範圍內,左右和影響人的命運。

    漢字與易經同根同源

    正如《易•繫辭》中所說:“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伏羲透過觀察周圍的自然現象和事物所創之八卦已具備說明事物情況、溝通情感的文字功能,伏羲畫八卦與古人的結繩記事、圖畫契刻,其目的是一樣的,伏羲“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參照周圍的自然現象和事物,按文字的使用功能“變文為字,變氣為易,畫卦為象,象成設物”,以卦類神明之德,以字載萬物之情。所以說,伏羲八卦不僅是易學體系之源,也是人類最初的古漢字的雛形。

    《說文解字序》中記載:“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一種文字體系的形成與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在一定人群中與語言結合起來,實現約定俗成的共識、共寫和共用,即使能一晚上造出來,別人也不認識,也不可能使用。所以,造字之集大成者倉頡應該是在前人造字基礎上歸納、整理、改造和完善,待造字工程完工後“天為之雨粟,鬼為之夜哭,萬古文化由此起”。

    漢字是“窮神知化”的“全息”載體

    每個漢字作為傳遞文明源泉的固化載體,有著其獨特的“全息”特徵,是“窮神知化”的資訊模組,用它可以表示事物的陰陽向背之情,盛衰起伏之性。它將音、形、象、數、理融於一體,一個字乃至一筆劃,都能代表某種“場”及某種資訊。可以說,自伏羲創八卦之日起,每一個漢字都包含了所類之物的資訊與易理,易經的核心是陰陽、五行學說。漢字在音律、點畫、結構、章法、書寫規律及運筆過程中,都秉承了易經外通天地萬物之情,內蘊陰陽五行之理的思維模式,並體現其陰陽向背,剛柔相濟,燥溼變化等屬性。

    漢字作為“窮神知化”的“全息”載體,主要有以下特點:

    字以載道:每個漢字都可獨立成象,而每個象背後都蘊藏著一個客觀事物和相關道理,倉頡大帝傳下來的中國文字,都是字以載道的。不通神明之德,不類萬物之情的字,不是規範的中國文字。

    音律通神:每個漢字都有其關聯的音律,音匯於耳達於心,“音心”相聯即為“意”,意易同音,意中涵易寓於道,心為神府,字中載道以通神。

    姓名學以人物為目標,依據文字的音、形、義、意、數的原理,按照名學、易學、五行學、社會學、民族文化等的象、數、理、形、文化為依據,綜合姓氏文化結合文字陰陽五行,並以名主的八字、預測者的感應,找出最適合名字並對其目標論證其特定吉凶與變化趨勢。姓名學是從口語交流、文字記載的出現與演變形成的社會文化態勢。

    姓名學的現實意義

    姓名作為文字組合的資訊模組,帶有時代變遷的印記,承載著不同的文化觀念,凝聚著父母深情厚意和殷切期望,隱寓著不同的理想抱負、情趣、愛好與目標追求。姓名不僅是人與人之間相互稱呼使用的符號,也是心理學、社會學、哲學、民俗學等精髓的綜合成果,是一個人形象、品味的重要標誌。

    姓名是每個人一生中被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詞,是每個人存在於世界的標識。文字做為一個全息載體,其固有的聲波磁場、光波磁場於使用過程中產生,而磁場的形成一定是有能量的,這些能量會對名字對應之實體(人)產生一定的刺激。姓名背後所蘊藏的場能攜帶著特定的引導力和暗示力,對人本身的正負能量引導是有差異的,可吉亦可兇,而起一個好名字,就是趨吉避凶的過程。

    編後語:

    存在即合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是與天地同道的文化。古往今來,有多少文明誕生了又消亡了,唯有中華文明乾坤萬年,生生不息,在此,筆者認為,任何時代的先進思想,只有與中國文化的本源——易符和字元,契合參通,類神明之德,載萬物之情,才能永遠地流傳下去。

    古聖先賢的智慧是不可再造的,任何的知識、技術和智慧,我們只能嘗試著研習和運用。講傳統文化,一定要抱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心懷敬畏之心,以謙虛、謹慎、恭敬、認真的科學態度學習鑽研,懂了之後才有資格下去評判。若不能以開放之心包容自身未知的領域,妄加臆斷而否定排斥,那隻能固步自封於自身已知之理論。

    漢字是“窮神知化”的全息載體,姓名其實就是漢字依據易理的特定組合,研究姓名學的一個重要方向,其實就是研究漢字組合之能量場與人先天能量場的作用關係,人的先天能量場以八字蘊含之五行能量去量化,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姓名之五行與先天之五行的作用合力導向一個相對好的方向。——玄微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篩是幾周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