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題主沒有上傳具體骨折複查的片子以及提供術後複查的時間,所以沒辦法做出準確的判斷,但是根據描述的“脛骨前方骨化影”這幾個字分析,很可能是出現了骨折術後的一種常見併發症---異位骨化!
(下圖就是一張股骨周邊,內側副韌帶周邊發生異位骨化的x線照片)
異位骨化定義是:骨組織在骨骼外形成的過程。其實從字面意義上,大家就可以明白了,其實就是在身體不應該長骨頭的地方出現了骨骼樣的病變,它還有一個專業的名字,叫:“創傷性異位骨化或創傷性骨化性肌炎”。
那麼到底什麼是創傷呢?比如骨折、腦外傷、脊髓損傷都是創傷,而手術要切開面板、肌肉以及骨骼,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創傷的一種。
對於異位骨化的原因,到現在也不是非常的明確,在以往的經驗當中,尤其是腦部和脊髓受到了創傷以後,非常容易導致異位骨化的發生(這種情況確實是真實存在的,以前經常和我的腦外科醫生好友談論這方面的問題,我們都有一個體會,就是受了腦外傷以後的患者,如果同時伴有骨折,骨頭癒合的速度特別快),在骨科比如髖關節置換手術,發生異位骨化的機率就比較大,有資料顯示通常3~4個患者做完髖關節置換手術,其中就有一例會發生異位骨化。
而比如小腿或者是股骨幹幹這長骨發生了骨折以後也比較容易發生異位骨化的現象。甚至有的患者截肢以後,在截肢的遠端也會發生異位骨化。
雖然目前對於到底為什麼會出現異位骨化的原因,並不是很明確,但是我們可以瞭解到這種情況多數都發生於創傷以後,尤其是手術以後,往往比較常見。
答案是很難早期發現……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在異位骨化的早期階段,發生異位骨化的軟組織雖然有了病變的基礎,但是還沒有鈣的沉積,所以並不會在x線上有顯影。有一些研究建議檢查患者骨折術後的鹼性磷酸酶,但是意義也並不是特別大。目前認為早期診斷異位骨化的檢查比較好的是骨掃描,有資料顯示骨掃描比x線能早7~10天發現異位骨化,但是說實話,哪個醫生會沒事給患者進行這樣比較昂貴的檢查呢?我們不能常規的給每個骨折手術或者是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做將近2000元的骨掃描檢查吧!
既然我們無法從檢查上早期的發現異位骨化的苗頭,然而我們可以從患者的症狀入手,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異位骨化常見的症狀是在創傷的部位或者是手術的部位,有明顯的發熱但體溫不高,患者會有輕度的疼痛以及僵硬感,症狀比較重的時候,會影響關節的屈伸角度。如果患者的術後出現了這些情況,那麼我們就要高度可疑,是否存在異位骨化的可能,就要給患者進行一些處置來儘量控制病情的進展。
如果創傷後或術後出現了局部的發熱、疼痛、僵硬以及關節活動的受限,同時進行x線檢查,並沒有發現特殊的異常,而且進行了感染相關的化驗並沒有感染的話,就要高度可疑是異位骨化。
通常這種情況下有兩種辦法可以控制患者的病情,一是冰敷、二是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物。
第一,冰敷。冰敷可以很好的控制創傷部位的炎症反應,搜尋區域性的血管抑制,腫脹以及滲出的形成,幫助患者控制疼痛,對於控制異位骨化也有很好的作用。一般我們建議採取冰水混合物,每次冰敷的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左右,如果發熱疼痛僵硬的感覺比較明顯,建議每天冰敷要在6~8次左右。
第二,非甾體抗炎藥。這些藥物主要的作用其實就是為了控制炎症的進展,而且可以幫助患者控制住疼痛,在控制疼痛的前提下患者可以更好的進行康復鍛鍊,幫助自己儘量恢復關節的功能,事實證明非甾體抗炎藥對於控制異位骨化確實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另外還有一些研究主張給予異位骨化的部位進行放射治療,還有口服雙膦酸鹽等藥物治療,但是並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這些辦法對於抑制異位骨化有特別好的作用。
第三,康復很重要。前面已經寫到了手術治療,切除異位骨化的結構很有可能會導致更加嚴重的異位骨化,所以一般情況下沒有特殊情況(壓迫血管、神經),我們還是要採取保守治療,而康復治療師或者是康復師的被動訓練,以及自己的康復運動對於治療異位骨化是很有效的一種辦法。這種康復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明確患者具體是在哪一個部位發生了異位骨化,關節活動到底受到了多大程度的影響,這需要康復師系統的評估。
以上就是對於題主問題的解答,由於沒有看到具體的片子,只能憑描述進行一些分析,根據題主的描述,高度可疑是異位骨化,如果沒有症狀,完全可以不用管它。如果有症狀,可以及時的與您的主刀醫生進行溝通,明確具體問題到底是什麼,再進行科學系統的治療。如果您還有其他的疑惑,可以在下方留言,或者是上傳您的片子,大家共同探討。
由於題主沒有上傳具體骨折複查的片子以及提供術後複查的時間,所以沒辦法做出準確的判斷,但是根據描述的“脛骨前方骨化影”這幾個字分析,很可能是出現了骨折術後的一種常見併發症---異位骨化!
(下圖就是一張股骨周邊,內側副韌帶周邊發生異位骨化的x線照片)
到底啥是“異位骨化”呢?異位骨化定義是:骨組織在骨骼外形成的過程。其實從字面意義上,大家就可以明白了,其實就是在身體不應該長骨頭的地方出現了骨骼樣的病變,它還有一個專業的名字,叫:“創傷性異位骨化或創傷性骨化性肌炎”。
那麼到底什麼是創傷呢?比如骨折、腦外傷、脊髓損傷都是創傷,而手術要切開面板、肌肉以及骨骼,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創傷的一種。
異位骨化的原因對於異位骨化的原因,到現在也不是非常的明確,在以往的經驗當中,尤其是腦部和脊髓受到了創傷以後,非常容易導致異位骨化的發生(這種情況確實是真實存在的,以前經常和我的腦外科醫生好友談論這方面的問題,我們都有一個體會,就是受了腦外傷以後的患者,如果同時伴有骨折,骨頭癒合的速度特別快),在骨科比如髖關節置換手術,發生異位骨化的機率就比較大,有資料顯示通常3~4個患者做完髖關節置換手術,其中就有一例會發生異位骨化。
而比如小腿或者是股骨幹幹這長骨發生了骨折以後也比較容易發生異位骨化的現象。甚至有的患者截肢以後,在截肢的遠端也會發生異位骨化。
雖然目前對於到底為什麼會出現異位骨化的原因,並不是很明確,但是我們可以瞭解到這種情況多數都發生於創傷以後,尤其是手術以後,往往比較常見。
異位骨化如何發現呢?答案是很難早期發現……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在異位骨化的早期階段,發生異位骨化的軟組織雖然有了病變的基礎,但是還沒有鈣的沉積,所以並不會在x線上有顯影。有一些研究建議檢查患者骨折術後的鹼性磷酸酶,但是意義也並不是特別大。目前認為早期診斷異位骨化的檢查比較好的是骨掃描,有資料顯示骨掃描比x線能早7~10天發現異位骨化,但是說實話,哪個醫生會沒事給患者進行這樣比較昂貴的檢查呢?我們不能常規的給每個骨折手術或者是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做將近2000元的骨掃描檢查吧!
異位骨化的症狀既然我們無法從檢查上早期的發現異位骨化的苗頭,然而我們可以從患者的症狀入手,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異位骨化常見的症狀是在創傷的部位或者是手術的部位,有明顯的發熱但體溫不高,患者會有輕度的疼痛以及僵硬感,症狀比較重的時候,會影響關節的屈伸角度。如果患者的術後出現了這些情況,那麼我們就要高度可疑,是否存在異位骨化的可能,就要給患者進行一些處置來儘量控制病情的進展。
異位骨化的治療如果創傷後或術後出現了局部的發熱、疼痛、僵硬以及關節活動的受限,同時進行x線檢查,並沒有發現特殊的異常,而且進行了感染相關的化驗並沒有感染的話,就要高度可疑是異位骨化。
通常這種情況下有兩種辦法可以控制患者的病情,一是冰敷、二是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物。
第一,冰敷。冰敷可以很好的控制創傷部位的炎症反應,搜尋區域性的血管抑制,腫脹以及滲出的形成,幫助患者控制疼痛,對於控制異位骨化也有很好的作用。一般我們建議採取冰水混合物,每次冰敷的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左右,如果發熱疼痛僵硬的感覺比較明顯,建議每天冰敷要在6~8次左右。
第二,非甾體抗炎藥。這些藥物主要的作用其實就是為了控制炎症的進展,而且可以幫助患者控制住疼痛,在控制疼痛的前提下患者可以更好的進行康復鍛鍊,幫助自己儘量恢復關節的功能,事實證明非甾體抗炎藥對於控制異位骨化確實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另外還有一些研究主張給予異位骨化的部位進行放射治療,還有口服雙膦酸鹽等藥物治療,但是並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這些辦法對於抑制異位骨化有特別好的作用。
另外如果患者發生了異位骨化並沒有任何的症狀,那麼可以不給予治療,比如在脛骨前方或者是脛腓骨之間出現了異位骨化,患者並沒有出現功能的障礙,也沒有任何的疼痛,那麼完全可以觀察。有一些人在心理上覺得不舒服,非要醫生進行手術切除這些骨化組織,但是大家要考慮到,新的一次手術就是一次新的創傷,雖然可以將原來的骨化切除掉,但是有可能形成新的異位骨化,有時候這種情況是跟患者的體質相關的。第三,康復很重要。前面已經寫到了手術治療,切除異位骨化的結構很有可能會導致更加嚴重的異位骨化,所以一般情況下沒有特殊情況(壓迫血管、神經),我們還是要採取保守治療,而康復治療師或者是康復師的被動訓練,以及自己的康復運動對於治療異位骨化是很有效的一種辦法。這種康復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明確患者具體是在哪一個部位發生了異位骨化,關節活動到底受到了多大程度的影響,這需要康復師系統的評估。
總結以上就是對於題主問題的解答,由於沒有看到具體的片子,只能憑描述進行一些分析,根據題主的描述,高度可疑是異位骨化,如果沒有症狀,完全可以不用管它。如果有症狀,可以及時的與您的主刀醫生進行溝通,明確具體問題到底是什麼,再進行科學系統的治療。如果您還有其他的疑惑,可以在下方留言,或者是上傳您的片子,大家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