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炎論之由
-
2 # 孫子李兵解讀
王健林做的是商業地產,商業地產並不算實體經濟,準確來說,他做的事業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事業,因為他乾的是出租店鋪檔口這檔事。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實體經濟的確受到了非常大的衝擊,客流量銳減,實體店鋪沒人光顧,消費者都轉到線上消費了,網際網路經濟在這一年混得是風生水起,越來越多的實體店鋪關門大吉,沒人租檔口了,王健林的商業地產的確受到了不小的衝擊,因為收到的租金越來越少了嘛。
就在大家都對實體經濟感到悲觀的時候,2021年1月卻傳來一個令人意外的訊息:農夫山泉創始人鍾睒睒以896億美元身家躋身全球富豪榜第六位,超過股神巴菲特,也超過了國內網際網路巨頭馬雲馬化騰,不僅是中國首富,更是亞洲首富。這也是國內少有的民營企業以做實體經濟為主,最終財富超過做網際網路的例子,這對於做實體的企業家來說無疑是一個強心劑。
我們想象中的首富,應該是搞高科技的,搞網際網路的,或者是搞房地產的。縱觀全球,首富多誕生於金融和科技網際網路行業。亞馬遜的貝佐斯、特斯拉的馬斯克、微軟的比爾·蓋茨和股神巴菲特等無不如此。但誰也沒想到中國最新的首富竟然是賣水的。目前鍾睒睒的個人財富已經相當於馬化騰+王健林+劉強東。
有意思的是,鍾睒睒並不喜歡網際網路,在一次採訪中他說:“我們太把它(網際網路)當回事了,它已經讓中國經濟迷失了方向。”
鍾睒睒甚至不喜歡造富機器房地產。對於為何不進入房地產,他的回答是:“我的性格沒有阿諛奉承的習慣,我不喜歡打交道,我不喜歡喝酒。”
網際網路、金融、房地產作為國內最賺錢的三大行業,吸引了太多的資本青睞,這些年各種資源蜂擁而至後,越來越多的人忽略了實體經濟才能真正創造價值,而不是創造泡沫。
農夫山泉創始人鍾睒睒的財富主要來自兩個領域:農夫山泉和萬泰生物藥業。一個是以賣水為主,一個從事生物診斷試劑與疫苗研發及生產的企業。誰說傳統實體企業不如網際網路?農夫山泉這樣的傳統企業踏踏實實做市場、做業績,用業績來說話的成功,說明了傳統實體企業創造的價值才是貨真價實的,經得起市場考驗的。
扶持實體經濟、實體企業發展,讓實體企業藉助資本力量獲得更好發展才能創造更多財富,網際網路、金融和房地產業已經被證明撐不起國民經濟。馬雲被約談,他的螞蟻金服被暫停上市,就是一個鮮活的反面教材。
-
3 # 宋業華
<大奇講故事>
王健林的沒落,並證明一個傳統商業房產時代的大佬,走向末路。
當然他的軍人性格拒絕承認自己的沒落,仍想雄心勃勃地在此一舉,可是廉頗老矣,打打殺殺時代早已結束。
他曾意識到網際網路銷售的崛起必將對傳統商業零售,是一場真正的變革。如本人自身不去求變,將會死的很慘。如求變還有一絲生機。
因此,他設想自己投資創辦萬達網路平臺與原先線下商業房產共同捆綁起來,共同佔領銷售市場。
的確上帝眷顧他太多了,好運始終伴隨著他。從而他更加狂妄而大膽……
可是,這次上帝可沒有照顧他,並導致萬達網路以及商業房產多年鉅虧……
此時,他亂了方寸,並有點急病亂投醫。他已不相信任何人。除了自己兒子,其他人說話簡直是放屁。
他的兒子眼光很國際化既犀利也很前瞻,他建議自己父親王鍵林,可以拋棄傳統行業,積極參與娛樂圈裡的投資,如電影院聯線以及投資電影和體育。
的確,說一不二的王健林覺得有道理,立即對自己手中大量商業房產進行大甩賣,並迅速回籠資金。隨後挾重金砸向國內外電影院線以及其他娛樂行業上面投資。
2020年王健林流年不利,他根本沒有想到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全球進入停擺時刻,他叫天不應,叫地不應,只能暗暗叫苦,我老王的命,怎麼這麼苦……
他的賺錢美夢全毀了。尤其投資美國電影院線,至今仍停擺著,破產已經進行倒計時……
老王的沒落,真是他個人性格使然,沒人可以拯救。
真如老子所言: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
-
4 # 愛攝影的老三
借王健林的話題說說黃光裕。同樣,是時代成就了黃光裕,而不是黃光裕創造了時代。國美說到底就是一個超級“日用品”大賣場,它的銷售模式在過去一個時期正好迎合了市場,所以發展成為“巨無霸”。但是,國美的衰落是不可改變的,因為現有的國美還沒有改變“超級超市”的格局,一個沒有核心技術核心產品的企業是很難做成“百年老店”的。在中國像華為這樣的企業孜孜不倦的追求核心技術、做世界領先產品,才是中國企業學習的標杆。國美面臨的道路是:拋棄過去,選擇新路。這是黃光裕王健林們不可避免的選擇。
回覆列表
首先,王代表的不是實體經濟,是商業地產,嚴格意義上叫資本運作。實業應該是生產製造產品的企業。實體經濟,應該是建立在實業是否興旺發達的基礎上。如果說房子也是產品,那也就是一個特殊產品,我們稱之為不動產,這種產品活力能有多大?對實體經濟真的起決定性作用嗎?這只是貪婪的資本逐利而已。這本來就不是一個值得長久發展,對社會也不會產生多大意義。只是資本家運用資本的一種手段,這能代表實體經濟?其次,實體經濟永遠也不會沒落,只會不斷地進化。不會因為網路經濟、虛擬經濟的快速發展,而打擊實體經濟。只能說,只有高品質、高質量、高技術的實體,才能走得更遠,走得更好。可以參考美國,牛逼的實體企業,多的是,蘋果、特斯拉、谷歌等等。所以,一個商業地產的發展現狀,根本無法體現實體經濟的真正情況。真正能體現實體經濟成敗的,要看這個社會是能否催生大批高科技企業,能否催生高質量的產品,能否催生高品質的品牌,能否催生創新精神,只有這些指標,才能判斷實體經濟行還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