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392610890607

    范仲淹從小讀書十分刻苦,朱家是長山的富戶,但他為了勵志,常去附近長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讀書。晨夕之間,便就讀諷誦,給僧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時,他的生活極其艱苦,每天只煮一碗稠粥,涼了以後劃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拌幾根醃菜,調拌於醋汁,吃完繼續讀書。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二十三歲的范仲淹來到睢陽應天府書院。應天府書院是宋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校舍宏偉,眾然而立,共有校舍一百五十間,藏書數千卷。這裡聚集了許多志操才智俱佳的師生。到這樣的學院讀書,既有名師可以請教,又有許多同學互相切磋,還有大量的書籍可供閱覽,況且學院免費就學,更是經濟拮据的范仲淹求之不得的。 范仲淹十分珍惜嶄新的學習環境,來到此地之後十分珍惜這天堂般的知識殿堂,不思晝夜,刻苦攻讀。范仲淹的一個同學、南京留守(南京的最高長官)的兒子看他常年吃粥,便送些美食給他。他竟一口不嘗,聽任佳餚發黴。直到人家怪罪起來,他才長揖致謝說:“我已安於劃粥割齏的生活,擔心一享受美餐,日後就咽不下粥和鹹菜了。” 都說他有志向很是刻苦,忽略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道理,每個人都有慾望,一旦開啟,是福是禍,定力不夠的時候就不要去沾染,所以范仲淹才不去吃那些美食的。有時候吧,人和事往往毀於一個貪字,如果不是貪,哪裡來的患得患失,因為根本就不用害怕失去,而害怕失去本身就是一種貪。只不過,老師都沒有教我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自學成為一名優秀的演算法工程師(深度學習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