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唐剩士
-
2 # 鐵錘文史
柳宗元的寓言故事《黔之驢》,被我們至少誤解了幾十年!
上中學的時候學習黔之驢,打擊都嘲笑驢子沒有真本領,只會大喊大叫,最後被老虎識破真相丟了性命。還說這是黔驢技窮,什麼作者嘲笑了像驢子一樣沒有真本領的“龐然大物”,讚頌了老虎那樣機智的動物云云。
這根本是胡扯好不好!
柳宗元寫這篇文章,原本的目的是告誡自己要“明哲保身”,不要像驢子那樣輕易暴露自己的弱點,給敵人可趁之機。有意思的是,現在的語文課裡,恰好把作者柳宗元在這篇寓言末尾的觀點給拿掉了,原文末尾,柳宗元這麼說的:
噫!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宏也類有能。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所以柳宗元的意思,驢子身體龐大看似有德,聲音響亮看似有能。如果它不把自己的底牌亮出來,老虎雖然勇猛,但是摸不到驢子的底細,也未必敢輕易動手,那麼驢子也就可以保全生命了!
這是柳宗元的本意。好像不是很高大上呢。可是這正是柳宗元參加永貞革新,受到牽連之後,在政治失意的遭遇之下,最真實自然的心理反應。當年胸懷天下的青年柳宗元,為江山社稷著想,參加了王叔文主導的改革集團,可惜改革失敗,從堂堂的禮部員外郎貶到永州司馬。心中的憤怒,不甘,後悔,種種情緒應該是五味雜陳的吧。早知今日,何不明哲保身呢?這篇黔之驢,和三戒另外兩篇寓言,都是表達了類似的思想。這很正常。
對這一點,幾百年後另外一個失意的大文豪深有同感,他如此的贊同柳宗元,甚至模仿他的筆法創作了兩篇類似的寓言故事《河之魚》《海之魚》。這個人就是蘇東坡。比如河之魚裡面講了河豚的故事,很有趣。說河豚在水裡不小心撞到了水裡的柱子,結果這條魚非常生氣,鼓起全身的魚刺浮到水面上,和那隻撞了它的柱子對視較勁,後來被天上的鳥兒發現,開膛破肚飽餐了一頓。
清末大翻譯家林琴南先生也在自己的論文《柳文研究法》裡表達了對柳宗元的讚賞,說:
故君子身居亂世,終以不出其技為佳!所以對於一些古文,還是看完全文才知道作者真正的用意所在,無論是怎樣的善意,曲解原文總是不好的吧。學習古人文章,應該讓大家看見古人的全貌,才是正途。
過路君子,意下如何?
-
3 # 穀神30
作者的分析沒錯,柳宗元此文與他的不幸經歷密切相關。為文感時而發,借驢興嘆,抒不平之氣,昭告世人須明哲保身。這一點,教材應有所說明。不可囿於定見,只言贊老虎之聰,驢子之蠢。譏諷驢子貌似強大,並無實際本領。當然“黔驢技窮”也非謬識。《黔之驢》作為文學作品,欣賞的多樣性在所難免。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回覆列表
貴州的驢。這個問題本身不嚴謹,或者說拖泥帶水有語病。“文言文黔之驢講的是什麼意思?”不知提問者到底想問什麼?是問“黔之驢”是什麼意思呢還是問《黔之驢》這個寓言故事講的是什麼?若是前者,“講的”兩字完全可去掉。黔之驢,從字面講,意思就是貴州的驢。黔驢技窮、黔驢之技的成語就源自這則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