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澤俊讀書圈

    有個詞語叫地緣政治,

    也有句話叫: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統一後的德國(最初叫普魯士),因為只趕上了工業革命的末班車,發現全世界都被英、法、美等國瓜分了,

    從國家利益出發,肯定要搶殖民地,搶各種資源,

    這時跟英法的矛盾必然不可調和,

    於是一戰爆發。

    德國打不過英法俄美等國家組成的協約國,

    被揍趴下後在巴黎簽署了喪權辱國的《巴黎和約》。

    但英國為了維持歐洲大陸的勢力均衡,沒有對德國進行嚴厲制裁,目的就是為了讓德國跟法國達成一種地緣政治的均衡。

    不過就算如此,德國也是懷恨在心,認為英法美俄這些國家的欺負了自己。

    自從納粹黨希特勒上臺以後,他一直調動德華人民的民族情緒,大力發展軍備。

    最終,導致了二戰的爆發,二戰後的歷史跟一戰後驚人的相似。

    英法俄美,只不過這個時候俄國變成了蘇聯,組成的盟國德國進行了分裂,德國變成了東德和西德。

    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英法美佔據了西德,蘇聯佔據了東德,於是這個國家就一分為二,變成了兩種政治制度下的兩個國家。

    美蘇由原來並肩作戰的盟國,變成了新時期的敵人。於是德國就變成了一顆美俄爭霸之間的一個棋子。

    既然是棋子,就一定需要產生它應有的作用。西方國家這個時候大力扶持德國經濟的發展,利用西德對蘇聯進行牽制和制約。

    這個時候的德國已經不是英美的敵人,而是變成了他們的盟國,尤其是北約建立後,德國成為了美國對抗蘇聯的橋頭堡。

  • 2 # 欣達兔籠配件裝置

    兩德能完成統一,原因有三:其一、蘇聯對東徳控制力逐漸減弱,駐軍及援助國力損耗太大;其二、統一是德國的傳統,兩華人民渴望統一;其三、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希望兩德統一,當然這是以東德併入西德的方式完成,以此擴大德國的實力,進而增強北約的力量,來對抗蘇聯。

  • 3 # 貢院小生1

    二戰德國戰敗後,美蘇等過分割槽佔領了德國,由於意識形態的差異,蘇聯和盟軍分別建立東德(民主德國)和西德(聯邦德國),德國有一次進入分裂。

    1990年,東歐劇變,東德加入西德,德國再一次為統一。

    德意志民族在歷史長期處於分裂,就像德國詩人席勒的感嘆(德意志,你在哪裡?我找不到那塊地方。)知道俾斯麥的出現德國才走向了統一。

    主要是在一戰是,二戰,美國並沒有受到太大損失,主張寬宏大量的處置德國,在者在冷戰時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主要國家,怎麼會忍受家門口有一個和自己不同心的主兒,也有德意志民族對國家統一的渴望的情懷。說到蘇聯也有些無能為力吧!

    還要就是兩種意識形態下的東德和西德經濟差距的懸殊讓許多東德人產生了移民和偷渡的念頭,隨著東歐劇變,東德的鄰國口岸開放,源源不斷的東德人透過第三國家進入西德,迫於壓力東德放鬆限制。

    在東西德國統一的問題上法國是給點好處就同意,而英國是最堅決的反對者,因為歐洲的團結是英國最不願意看到的,一個尚未統一的德國和與英國實力不相上下的法國恰好形成均衡狀態。美國高高在上無所畏懼,再者一個統一的德國對美國來說是有利的,東西德國統一,但聯邦德國的主體沒有變,美國可以將北約的邊界東移,更靠近蘇聯。至於蘇聯,有心無力,賣掉東德及時止損。

  • 4 # 雁過無痕007

    德國透過三次“王朝戰爭”:即聯合奧地利對丹麥的戰爭、然後對曾經的兄弟奧地利發生普奧戰爭、最後透過普法戰爭完成了德意志的統一。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佔領的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皇帝。

    德國崛起並發動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不是偶然的,有其背後的歷史原因。15世紀開始的大航海,老牌帝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及日不落大英帝國等國家完成了對亞洲、美洲、非洲的瓜分,德國作為1871年剛剛完成統一的歐洲強國和資本主義新秀,隨著德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後的迅速崛起和強大,對世界資源重新分配的慾望也愈加強烈,也希望分得一羹。於是德國與沙俄和奧匈帝國結成同盟,參與到了慘烈的一戰,結果被英法打敗。後來希特勒的納粹黨藉助民眾對英法等國的怒氣,與日本和義大利結為軸心國,再次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被蘇軍攻破首都柏林,希特勒自殺,德國被迫投降,領土被蘇聯、美國、英國、法國分而治之,成為東德和西德的分裂局面。

    分裂的德國要再次統一,從地緣政治角度來說,法國和英國則並不願意看見剛剛蹂躪世界的德國再次統一,蘇聯也不希望統一的德國加入北約,所以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曾表示,各個國家應聯合起來以避免德國統一的再次發生。而美國是投贊成票的,因為當時美、英、法控制的西德經濟上遠強於蘇聯控制的東德,要統一也是西德合併東德。強大的德國加入英美陣營,可以有力地瓦解和削弱蘇聯的力量。美國要成為世界霸主,首要的對手就是蘇聯,所以對削弱蘇聯陣營的好事,美國當然會極力推動。英國和法國受到二次大戰重創,接踵而來的是飢餓和混亂,經濟復甦有賴美國的“馬歇爾計劃”,所以美國有更多的話語權。同時,德國也同意法國總統密特朗提出的德國放棄馬克,使用歐元,以推動歐盟程序,加強歐洲對外的話語權,同時也防止德國故態復萌。1989年蘇聯戈爾巴喬夫上臺後放棄“勃列日涅夫主義”,意味著蘇聯放棄了干涉東歐各共產國家的內部事務,是統一實現的關鍵因素。西德給蘇聯開出150億美元的歐共體援助,西德向蘇聯提供50億馬克政府擔保的銀行信貸,隨後又向蘇聯提供120億馬克以補償蘇軍在東德留駐和撤出的費用,及30億馬克的直接財政援助。所以西德為了統一,經濟上做出了很大的讓步和補償。最後,英、法儘管不樂意,但也只好順水推舟,德國經過短暫的分裂後,1990年再次統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烏龜腿長個大包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