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音樂劇愛好者,的確對音樂劇有較高的期望。前段時間同在天橋藝術中心中劇場《頂頭錘》讓我看到了華語音樂劇的曙光,所以這次懷著對新加坡音樂的期待去觀賞這部劇,然而卻讓我非常失望。
奇妙的是這部音樂劇和前段時間的另一部音樂劇《阿爾茲記憶的愛情》有很多的共性,比如歌手挑大樑,劇情中都有醫院情節和流失記憶的主人公,不免讓我對華語音樂劇有一個小小的總結(因為華語音樂劇看得比較少,所以可能有以偏概全的嫌疑,但不妨為一個思考的維度),華語音樂劇常常讓人失望的根本可能是對於演員唱功的強調,而對編劇和表演卻往往缺乏重視。這個從專業歌手佔比以及謝幕人員的出場次序就能略見一斑。
私以為,音樂劇中音樂固然重要,是整個演出的靈魂,但是更需要有邏輯和思考的劇情將整場音樂串起,每個演員無論戲份輕重都要有戲,而不只是站在臺上深情演唱了事。另外好的演出不需要太多的聲嘶力竭以及惡語相向。對於吉他手和小丑出場時毫無修飾的某些語言實在是很遺憾。反觀《頂頭錘》,之所以能如此出彩,和有著多年話劇功底的藝術家們以及香港話劇院的劇作編演傳承自然是密不可分。
另外,舞蹈其實在許多音樂劇中作為劇情推動或者轉場有很大作用,這在《唯一》中幾乎沒有體現,除了類似兒童劇的小動物拉手轉圈跳舞部分。
作為一個音樂劇愛好者,的確對音樂劇有較高的期望。前段時間同在天橋藝術中心中劇場《頂頭錘》讓我看到了華語音樂劇的曙光,所以這次懷著對新加坡音樂的期待去觀賞這部劇,然而卻讓我非常失望。
奇妙的是這部音樂劇和前段時間的另一部音樂劇《阿爾茲記憶的愛情》有很多的共性,比如歌手挑大樑,劇情中都有醫院情節和流失記憶的主人公,不免讓我對華語音樂劇有一個小小的總結(因為華語音樂劇看得比較少,所以可能有以偏概全的嫌疑,但不妨為一個思考的維度),華語音樂劇常常讓人失望的根本可能是對於演員唱功的強調,而對編劇和表演卻往往缺乏重視。這個從專業歌手佔比以及謝幕人員的出場次序就能略見一斑。
私以為,音樂劇中音樂固然重要,是整個演出的靈魂,但是更需要有邏輯和思考的劇情將整場音樂串起,每個演員無論戲份輕重都要有戲,而不只是站在臺上深情演唱了事。另外好的演出不需要太多的聲嘶力竭以及惡語相向。對於吉他手和小丑出場時毫無修飾的某些語言實在是很遺憾。反觀《頂頭錘》,之所以能如此出彩,和有著多年話劇功底的藝術家們以及香港話劇院的劇作編演傳承自然是密不可分。
另外,舞蹈其實在許多音樂劇中作為劇情推動或者轉場有很大作用,這在《唯一》中幾乎沒有體現,除了類似兒童劇的小動物拉手轉圈跳舞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