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柏村66210323

    隋煬帝是好是壞難道歷史上就沒人有個說法嗎?他當年的政策得罪了豪門大戶,軍閥,誰得利,誰往黑描他,李世民是什麼人?仔細看看,別看歷史書,因為歷史書上的隋煬帝是誰寫的?看看真實的隋煬帝,真有那麼壞嗎?一句話,他得罪了當時的十幾個利益集團,這十幾個利益集團為了各自的利益,將隋朝撲滅了,後世讀書人再一描兩描,隋煬帝就煬帝了

  • 2 # 乾淨利落

    隋煬帝真的如隋唐演義和初中歷史課本中說的那樣,是個殘暴的淫亂的昏庸的君主麼,還是有人說的他是第二個千古一帝,那些個是比較客觀的評價呢?

    隋煬帝是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在他做皇帝期間,打通了京杭大運河,別小看這條河,它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南起餘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97公里。

    至於為什麼要打通京杭大運河,演義和民間故事都是是隋煬帝荒淫無道,造龍舟,藏妃子,沿路讓官員敬獻當地之美女,沒有上交的,地方官員殺頭,下揚州,遊山玩水,不理朝政,簡直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就算隋煬帝荒淫無道,他的臣子呢,也一個個都是酒廊飯袋麼,三省六部,三公九卿是幹啥吃的,這麼大的工程,耗盡國庫之庫存,理由不正誰做的下來。

    自秦建國以來,華夏之文明,經濟重心都在黃河流域,文明之搖籃,有點歷史常識的人都秦國根基在隴西,東漢朝首都在洛陽(河南),西漢首都在長安(西安),隋煬帝遷都洛陽,讓政治重心脫離關隴集團控制。但經過魏晉南北朝時期後,400多年的混亂使北方經濟受到嚴重的衝擊,與此相比,南方經濟獲得迅猛發展,成為全國經濟重心。隋煬帝為了打通南北之經濟,打通了這條絲綢之路,在中國歷史上,他也確實起到了促進南北文化,經濟的作用。

    還有一個原因,魏晉南北朝時期是門閥世族大發展的時期,他們的力量相當強大。李世民的家族就是典型的,他的家族後來建立了唐朝。隋文帝統一後,他們仍依恃其強大的勢力,企圖與中央政權抗衡。隋文帝因為政權初立,為了穩固政權,也為百姓休養生息,沒有對他們大力打壓。隋煬帝時期,因為文帝的積累,覺得可以和他們抗衡了,結果事與人違,自己的統治被推翻,這是原因之一。

    還有隋煬帝始典定科舉制度,建進士科,讓三六九等人中的下層人士也有入仕做官的機會。

    他還陸續攻滅交趾、林邑、契丹、琉球、伊吾諸國,大大擴張華夏疆域,亦是東漢之後首次收復越南南部.

    他還是首次將青海高原劃入華夏版圖的男人。

    但是他徵征討高麗的時候,敗了,客觀原因,隋煬帝好大喜功,決策連連失誤,主觀原因是當時的門閥大族們不想讓他打贏這場戰爭,因為楊廣的地位,權勢,國家經濟,版圖,都達到空前盛況,下一步就該對他們下手了,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在戰前不出力,後方拖後腿,把隋煬帝拖垮了,一個小小的高麗,怎麼可能讓隋朝這麼大的帝國一直失敗,想想都知道不正常。

    還有很多正史上面為什麼對隋煬帝的評價是負面的。你想啊!唐奪取了隋的天下,為了說明自己的政權的合法性,上順天意,下映民心,理所當然的要摸黑隋煬帝了,這樣不就顯得自己救民於水火,功勞蓋春秋麼。再說了,當時的文人騷客都是他們的人,隋煬帝及其勢力都滅亡了,還不是想咋說就咋說麼,都是套路。

    當然,隋煬帝獨裁,專制是有的,他敗就敗在急功近利了其實可以像唐太宗時期那樣,慢慢來的。

  • 3 # 森蟻聊史

    歷史的功與過,孰與非取決於後世的評說。很多時候並不像《隋唐演義》的那樣,把隋煬帝刻畫為荒淫無度,殘暴無能之輩,相反歷史上的隋煬帝,是一個勵精圖治,有遠大抱負的有為之君,但同時也是一個窮兵黷武,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帝王。也正因如此,他極大的影響了隋王朝的命運軌跡,為後世的評說留下了兩極化。也正因如此,他是可悲的,但也是可敬的。

    隋煬帝簡介

    隋煬帝,名楊廣,是隋王朝的第二位皇帝,隋文帝楊堅的次子,在位期間14年。在位時期開創了多個政治舉措,開拓了版圖,是一個有為之君,對後世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對華夏的文明再次復興鼎盛奠定了基礎。

    隋煬帝的功與過,孰與非。

    隋煬帝被後世廣泛認可的地方,就是其開創了京杭大運河這條貫穿南北的交通樞道,為後世的經濟發展和民族南北文化的融合起到了推動作用。是一次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重大舉措。當然利與弊只是一面之間,對後世的影響很大,但對開創初期來說,確實是一次勞民傷財的政治舉措,不僅加重了財政的支出,更是加重了民族的負擔。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隋煬帝的急功近利和遠大抱負,不僅限於政治上的有為舉措,更多的是窮兵黷武對領土上的擴充,年年征戰和大興土木的改革,確實把隋煬帝以及隋王朝的命運推向了邊緣,但最終壓垮隋王朝的最後一絲希望的,還是民心所向。

    隋煬帝是無奈的,但同時也是可悲的,他錯在急功近利上,忽略了日益突出的民族問題。大興土木,年年征戰造成了國庫的空虛和民族的負擔,民意的缺失,最終壓垮了這新興王朝的命運,走向了滅亡。

    後世的評說,已經筆者的總結。

    後世的評說,多站在功的對立面上,這一點從《隋唐演義》以及後世的文學著作裡,都能看出一二。這不乏有蓄意抹黑醜化行為,也有顛倒黑白之嫌。確實後世的文學演義裡,將隋煬帝的形象刻畫地過於虛假,與真實的歷史形象確實有很大的出路,所幸後世的考古發現以及一些歷史文獻的記載,逐漸為我們還原了一個真實的歷史形象。他是一個有為之君,但同時也是一個政治抱負極大的人,也是一個過於理想化而忽略現實問題的主義者,正因如此,他才備受爭議,這是他的可悲之處,但同時也是他的可敬之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瓜子臉女生適合戴什麼形狀的眼鏡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