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回覆列表
  • 1 # 飛刀47號

    利空和利好………關鍵是“超預期”。

    1,金融市場,關鍵在預期

    不僅僅是股票市場,其他金融市場都在於預期。

    就股市來說,如果有利好預期,股市會提前反映,股價會上漲。如果有利空預期,股價會提前下跌。

    2,“利空”和“利好”的轉變在於“超預期”

    舉個例子,如果股市有降息預期,大盤會預先上漲,大家預期是降息1%,結果真正降息0.5%……雖然是利好,但是沒有達到預期,因此股市在降息公佈時下跌。

    相反,如果降息2%,超過大家預期,股市會大漲。

    3,突發性“利空/利好”會直接產生作用

    突發性的“利空/利好”,股市沒有提前準備,沒有預期,這時候,會直接作用於股價。

    綜上,依賴於炒訊息,通過利好和利空來股市賺錢,理論行不通。除非您能預先知道訊息(這是不可能的)。

    所有人知道的利空,不是利空!所有人知道的利好,不是利好!………因為股價已經提前體現了。

  • 2 # 股香古色

    下跌理由的情況下,出現的突破,將會成為較佳的獲利機會。越多人留意的形態,出錯的機會越大,形成走勢陷阱的或然率亦較高。當市場輿論一邊倒的看空,而各種利空訊息還在不停湧現,雪上加霜,當那個最大的利空訊息出現的時候,市場不跌反漲(正應了股諺“該跌不跌,理應看漲”)

    此時,大鱷已經吸飽了羊群的恐慌籌碼,之後沒有更大的利空來套取籌碼了,到此市場只有上漲一條路。之前的利空訊息,實乃因勢利導、推波助瀾甚至是無中生有的,藉此構築空頭陷阱。

    而真正的利空即將出現之前,訊息反而會被保密的很好,大鱷們先得到訊息並拋售離場,市場因此大幅下跌。而輿論宣導的是相反的結論,比如“該訊息不改長期利好的格局,下跌是買入機會”,跌了很久以後,市場訊息面才會得知下跌理由。這就是利空利好的理解

  • 3 # 小哲財經

    這主要是行為經濟學的範疇。“利空出盡是利好”,主要是因為,下跌到底,大家充分釋放悲觀情緒,等最後利空出盡,大家發現,沒法再跌了,就開始建倉買入,發生趨勢反轉,但是這種東西真的沒有太多意思,平時留意一下,需要結合其他工具綜合判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動擋汽車的正確起步方法是什麼?該注意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