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半晨光歲月水清

    【作者】: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註釋】

    1.據日本藏《又玄集》,此詩題作《貶官潮州出關作》。左遷:貶官。古人以右貴左賤,故稱貶官為左遷。藍關:距長安不遠。《地理志》:"京兆府藍田縣有藍田關"。湘:韓愈的侄孫韓湘,此時27歲,尚未登科第,遠道趕來從韓愈南遷。後四年,即長慶三年(823),韓湘進士及第,後為大理丞。

    2.一封兩句:元和十四年(819),唐憲宗遣使者迎佛骨入禁中,三日後乃送佛寺。朝臣無諫阻者,韓愈一生致力於興儒闢佛,時任刑部侍郎,獨上《論佛骨表》諫阻,言辭激切。憲宗大怒,欲置韓愈死地,幸得宰相裴度等力保,方得免死,貶為潮州刺史(參兩《唐書》本傳)。此詩即在赴潮州途經藍關時所作。潮州一作潮陽。舊說潮州距長安八千里。

    3.九重天:皇帝的宮闕,這裡代指皇帝

    4.路八千:泛指路途遙遠。八千,不是確數

    5.秦嶺:在藍田縣內東南。馬不前: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驅馬涉陰山,山高馬不前。"

    6.瘴江:此泛指南方多瘴氣之水。《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載蹇叔哭師語:"必死是間,餘收爾骨焉"。

    韓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歲才因參與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兩年後又遭此難,情緒十分低落,滿心委曲、憤慨、悲傷。前四句寫禍事緣起,冤屈之意畢見。他堅持說自己是"欲為聖明除弊事",可見其無悔且不屈之意。後四句悲歌當哭,沉痛悽楚,卻又慷慨沉雄,不卑不弱,境界宏闊,大氣磅礴。此為韓詩七律之佳作,清何焯以"沉鬱頓挫"評之,顯然是以杜詩相比並。《瀛奎律髓匯評》引紀昀語:"語極悽切,卻不衰颯"。《唐宋詩舉要》引吳曰:"大氣盤旋,以文章之法行之。然已開宋詩一派矣"。《詩境淺說》:"昌黎文章氣節,震鑠有唐。即以此詩論,義烈之氣,擲地有聲,唐賢集中所絕無僅"。

    5左遷:降職。韓愈因反對唐憲宗迎佛骨,被貶潮陽。這首詩是赴潮州途中所作。

    6藍關:藍田關,在今陝西省藍田縣東南。

    7侄孫湘:韓湘,是韓愈之侄韓老成的兒子。

    8朝:早晨。

    9九重天:借指皇帝。

    10潮陽:今廣東省潮安縣。

    11路八千:形容潮陽離京城非常遙遠。

    12聖明:指聖明天子或聖明的時代。

    13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

    14肯:豈肯。

    15將:因。

    16衰朽:衰弱多病。

    17惜殘年:顧惜晚年的生命。這時韓愈已五十多歲。

    18秦嶺:即終南山,山脈連綿,橫亙陝西省南部。

    19瘴江邊:充滿瘴氣(西南地區山林裡一種能使人生病的毒氣)的韓江邊上,指貶所潮陽。

    韓愈《論佛骨表》是一篇正氣凜然的名文。文中說:“今聞陛下令群僧迎

    佛骨於鳳翔,御褸以觀,升入大內,又令諸寺遞迎供養。——百姓何人,豈合

    更惜身命?焚香燒指,百十為群,解衣散錢,自朝至暮,轉相仿效,惟恐後時。

    老少奔波,棄其業次。若不即加禁遏,更歷諸寺,必有斷骨臠身,以為供養者。

    傷風敗俗,傳笑四方,非細事也。——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

    臣身,上天鑑臨,巨不怨悔。”這首詩和這篇文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

    刻的社會意義。

    前兩聯寫“左遣”,一氣貫注,渾灝流轉。“貶”的原因是“奏”,“奏”

    的本意是為國“除弊”,可見“貶”非其罪。然而“朝奏”而“夕貶”,處罰

    何其迅急!一貶就貶到“八千”裡以外,處罰又何其嚴厲!那麼“九重天”雖

    高而不明,也就意在言外了。第三句理直氣壯地聲言“欲為聖明除弊事”,表

    明並未因受嚴譴而有絲毫心,其剛正不屈的風骨宛然如見。“朝奏”與“夕

    貶”、“九重天”與“路八千”、“聖明”與“衰朽”、“欲……除弊事”與

    “肯……惜殘年”,強烈對比,高度概括,擴大和加深了詩的內涵。

    後兩聯扣題目中的“至藍關示侄孫湘”。作者遠貶,嚴令啟程,倉淬離家;

    而家人亦隨之遣逐,隨後趕來。當詩人行至藍關時,侄孫韓湘趕到,妻子兒女,

    則不知尚在何處。作者在《女挐壙銘》中追述道:“愈既行,有司以罪人家不

    可留京師,迫遣之。女挐年十二,病在席。既驚痛與其父訣,又輿致走道撼頓,

    失食飲節,死於商南層峰驛。”瞭解這些情況,便知“頸聯純作景語”、“境

    界雄闊”之類的賞析並不確當。頸聯上下句各含兩個子句,前面的子句寫眼前

    景,後面的子句即景抒情。“雲橫秦嶺”,遮天蔽日,回顧長安,不知“家

    何在”?“雪擁藍關”,前路險艱,嚴令限期趕到貶所,怎奈“馬不前”!

    “雲橫”、“雪擁”,既是實景,又不無象徵意義。這一聯,景闊情悲,蘊涵

    深廣,遂成千古名句。作者原是抱著必死的決心上表言事的,如今自料此去必

    死,故對韓湘安排後事,以“好收吾骨”作給。在章法上,又照應第二聯,故

    語雖悲酸,卻悲中有壯,表現了“為除弊事”而“不惜殘年”的堅強意志。

    全詩沉鬱頓挫,蒼涼悲壯,得杜甫七律之神而又有新創。前兩聯大氣盤旋,

    “以文為詩”而詩情濃郁,開宋詩法門,影響深遠。因韓湘被傳曾為“八仙”

    中的“韓湘子”,故此詩或繪為圖畫,故演為戲曲小說,流傳更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下葬的時候,有哪些風水上的問題是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