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055188558752

    還是建議有類似症狀的朋友及時就醫,引起胸悶的原因實在太多,自己很難確定。不過,胸悶不一定意味著心臟有問題,我們這裡為大家分析肌骨系統中會造成胸悶的一個原因——

    胸椎紊亂,常被誤當心髒病。“胸椎小關節紊亂症“是一種在運動創傷中非常常見而又很容易讓人忽視的一種疾病。近幾年來,醫務工作者開始慢慢重視脊柱相關疾病,本病的確診率也越來越高,來醫院求助的患者也越來越多。但是,很多來看病的患者確診之前並不知道自己的胸椎已經出現了問題,通常病人會因胸悶、胸痛或背部疼痛而到內科就診,因而耽誤治療。

    拍片看不出來的毛病

    CT拍片也不易發現,要靠專業的X光片分析以及醫生經驗和觸診。“胸椎小關節紊亂症”的發生,可以是活動體位不當或經常性疲勞以致區域性軟組織長時間僵硬,導致胸椎區域性勞損、水腫、粘連,壓迫神經,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從而產生臨床症狀。對很多患者而言,由於胸椎小關節紊亂是解剖位置上很細微的變化,所以就算拍片也不容易發現。本病基本上是靠臨床醫生根據患者的症狀及醫生在患者脊柱上的觸診而發現的,有些人甚至在發病過程中,由於背部疼痛的症狀不明顯或沒有自覺性的疼痛而被忽略。

    這裡值得提醒的是,胸椎小關節紊亂可引起哮喘、胸肋神經痛、心律失常及胃腸疾病的出現。臨床上當患者出現背部疼痛、活動受限、胸肋疼痛、上肢發麻及心悸、胸悶、頭昏、失眠、胃腸功能失調等症狀時,在排除心臟器質性病變等內科疾病後,不能輕易診斷為神經官能症以免延誤治療,而應進一步體檢,看看胸椎區域性是否有壓疼、棘突偏歪等體徵。

    瞭解胸椎小關節紊亂

    胸椎小關節紊亂症,是指胸椎小關節外力作用下發生解剖位置的改變,表現為關節囊滑膜嵌頓而形成的不全脫位,且不能自行復位而導致的疼痛和功能受限等症狀的一種病症。傳統醫學又稱為胸椎錯縫、胸椎小關節錯縫、胸椎小關節脫位、胸椎小關節滑膜嵌頓、胸椎小關節機能紊亂等。

    造成胸椎小關節紊亂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急性外傷

    有明顯的外傷史,多因持物扭轉或撞擊,使胸椎後關節發生錯位,導致關節滑膜、韌帶、神經、血管等受到嵌頓擠壓、牽拉等刺激,發生紊亂,並反射地引起肌肉痙攣。

    2、慢性勞損

    (1) 由於胸椎間盤退變變薄,椎間隙變窄,胸椎後關節的關節囊,韌帶鬆弛,而使胸椎後關節發生錯位。在人體正常的生理呼吸運動中,胸椎小關節(後關節)活動範圍很小,擠壓或用力不當的扭挫傷,甚至咳嗽、打噴嚏等也可引起關節錯位。

    (2) 長期在不協調姿勢下工作、學習,使背膂部軟組織經常處於過度收縮、牽拉、扭轉,而發生慢性勞損。由於這些軟組織的緊張,痙攣等外平衡的不協調,促使內平衡不協調,而致胸椎後關節發生錯位。

    (3) 外傷後未經及時治療,日久胸脊椎的內外平衡失調,後關節發生錯位。由於區域性遭受外力因素或長期伏案工作,或隨年齡增長髮生退行性改變,關節周圍的韌帶松馳,關節產生不穩定,使此類微動關節發生解剖位置改變,關節交鎖在不正常或扭轉的位置上而引起的一系列病變。通常是肋骨結節後移與其相應胸椎橫突的肋凹錯開,肋小頭亦可後移;或關節突關節的上(下)關節面側方移動而錯開,關節間隙改變,關節內壓力亦相應變化,或有滑膜被嵌頓,周圍結構力學平衡改變,出現相應地刺激症狀、體徵及功能變化。

    急性胸椎小關節紊亂:患者呈痛苦面容,頭頸仰俯、轉側困難,常保持固定體位(多為前傾位),不能隨意轉動;受損胸椎節段棘突有壓痛、叩擊痛和椎旁壓痛,深吸氣疼痛更甚,棘突偏離脊柱中軸線,後凸隆起或凹陷等。受損胸椎節段椎旁軟組織可見有觸痛、觸及痛性結節或條索狀物。

    檢查:通常作為脊椎矯正醫師要排查一下幾個方面

    1、有外傷史或長期不良姿勢病史。(驟然上舉、轉側,長期伏案、扭身等)

    2、臨床症狀及體徵。

    3、觸診:錯位節段胸椎棘突有明顯壓痛、叩擊痛或偏歪(超過1mm)。棘突旁(約1.5cm)軟組織可有不同範圍和程度的緊張,甚至痙攣,觸之常可感覺有條索狀物,壓之疼痛。

    4、X線平片、CT影像:由於胸椎小關節紊亂症屬於小關節解剖位置上的細微變化,其X線攝片常不易顯示。(但也有的認為,其病變棘突歪斜、小關節間隙不對稱存在1mm寬度差異的陽性率為100%)。 X線平片、CT影像檢查,可除外胸椎結核、腫瘤、骨折、類風溼等疾病。

    5、分型

    根據發病情況,分單純型和複合型:單純型以脊背疼痛為主證;複合型常兼有肋間神經痛和胸腹腔臟器的相關症狀。根據病變節段,分為上胸椎(T1-5)型、中胸椎(T6-9)型和下胸椎(T10-12)型三型。本病上段胸椎損傷主要表現為頭、頸、胸腔臟器和上肢的感覺異常及功能紊亂,而中下段胸脊椎主要表現為腹腔實質性器官和結腸脾曲以前的消化道功能紊亂症狀。

    日常注意

    長期從事低頭或者伏案工作的人員,如司機、會計、需長時間用電腦的白領等,由於頸背部肌肉經常性處於緊張的狀態,特別容易引起胸椎小關節紊亂。對於那些無法避免長期伏案工作的人,應該調整好桌和椅的相對高度,以減少頸肩部的慢性勞損。出現不適時,要及時找專科醫生進行診治。

    值得注意的是,發生胸椎小關節紊亂後,有些人馬上就會出現疼痛,有些人則在損傷後初期比較輕,一段時間後逐漸加重,或長期反反覆覆,時輕時重。比較輕的症狀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可以自行緩解,但是比較重的時候胸椎小關節紊亂引起的背部疼痛、心慌、胸悶等症狀也給患者帶來不少痛苦。

    防範:從以下四個最基本的方面開始,保護好脊椎。

    1、避免久坐、久站、過勞。

    2、保持良好的坐姿、睡姿,改正不良姿勢。

    3、多參加體育運動。

    4、定期做專業脊椎矯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雙組份發泡劑?雙組份發泡劑有什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