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意245495812
-
2 # 記憶泛白0910
研學旅行,在旅行過程中注入知識,讓旅行不再是單純的吃喝玩樂,讓遊客在旅行中學習。相信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孩子,都喜歡和接受的一種旅行學習狀態。但是如何讓研學旅行飛得更高,讓旅遊從業者藉助政策的東風把事業做的更好,的確值得所有的旅遊人認真的研究。
研學旅行不能只是走過場,要實實在在的加入知識點,透過有趣的方式傳導給大家,或生動的實景模擬,或讓大家親身參與,透過各種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讓大家學習,產生學習的興趣!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做好研學產品,讓知識融入旅行!
-
3 # 紙上談兵道自然
研學遊是一直存在的,只是近兩年才上升到國家提倡的層面。至於能走多遠,更多的是對研學遊從業機構而言,這就要看從業者的立心在什麼位置,如果只是為利益簡單的模仿,粗製濫造的忽悠學生,那這條路是走不遠的。如若抱著讓學生來了能從中真正的有收穫,甚至能啟迪同學們的智慧,能夠彌補學校教育的短板,那麼研學遊將會飛的更高,行的更遠。
-
4 # 喬小姐不姓安
“現代飛機是用什麼材料製造的?”“飛機上都配備有降落傘嗎?”“開飛機需要方向盤嗎?”“五一”期間,一支來自江蘇省連雲港市、由30餘名小學生及其家長組成的研學團隊,在濱州市沾化區大高航空城的飛機制造車間親手觸控飛機,登機體驗,心中的疑惑一一解開。
近年來,低空旅遊供需兩旺,逐漸走進尋常百姓家。同時在研學旅行大發展的背景下,我省不少開展低空飛行的旅遊公司,也開始設立研學專案,開發研學產品,為青少年拓寬視野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供需兩旺
翱翔藍天,鳥瞰大地。剛剛帶隊參觀完大高航空城的濟南市景山小學一位教師感慨,低空研學之旅對孩子們來說不只是興奮,更是一堂生動、直觀的科普課。
在我省低空研學發展較早的大高航空城基地,領航通航航空公司推出的青少年航空科普研學遊活動,產品種類豐富,包括近距離參觀通航飛機上生產線、飛行體驗、航模製作、VR體驗駕駛飛機等11個研學專案。
今年3月6日,曲阜儒家研學旅行基地與山東高翔航空通用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共同推出“東方聖城-曲阜航空研學”體驗專案,將低空飛行納入專案中,我省再添一處低空研學體驗地。
據統計,截至去年初我省已發展22個低空飛行專案,打造18家低空旅遊飛行營地,其中有3家被評為國家航空飛行營地示範單位,青島嶗山風景區入選首批國家通用航空旅遊示範工程。
山東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晨光表示,低空研學不僅能獲得其他研學專案難以得到的體驗,還能有效發揮我省多年來在發展低空飛行產業領域積累的資源優勢,實現低空飛行和研學旅行兩大旅遊新業態和新產業的互促發展,為當前火熱的研學旅行市場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益探索。
發展遇阻
作為一項新生事物,低空研學快速發展的背後,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有的地方弄幾架飛機,開通低空飛行專案,就自稱為‘低空研學’,實際上研學內容流於表面,只能稱為飛行體驗。”不少業內人士表示。
據瞭解,與其他形式研學旅行一樣,目前低空研學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課程設定的隨意性。記者瞭解到,在省內很多飛行基地雖然具有開展研學旅行的條件,但缺少必要的研學教師、教學場館,以及除飛行體驗之外的其他專案。“如果沒有一系列完整的低空研學產品,遊客來此體驗很難產生‘不虛此行’的感覺。”領航通航航空公司旅遊市場經理張琦認為,這將失去低空研學的意義。因此,發展低空研學,必須解決課程深度開發的問題。
開拓“新藍海”
2016年底教育部等11部委聯合釋出的《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對開展研學旅行活動曾提出過四項基本原則,即教育性原則、實踐性原則、安全性原則和公益性原則。
“要想保證我省低空研學旅行活動的科學和良性發展,必須把這些原則作為相關開發工作的理論依據和行動指南。”王晨光針對我省大多數航空飛行營地尚不符合研學基地規範要求的情況,建議航空飛行營地要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進行改造,為低空研學提供高標準的基礎設施和配套條件。同時,相關企業也要跳出傳統低空旅遊產品的思維慣性,按照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求設計組織研學內容,做好低空研學課程的設計開發工作。
“研學旅行的大客流也是降低運營成本、推動低空飛行普及的巨大契機。”張曉國建議,開展低空飛行的企業還應加大市場推廣力度,推動低空旅遊走進大眾市場,開拓低空研學旅遊市場的“新藍海”。
我省提出,要推動通用航空與旅遊融合互動,發展低空飛行旅遊。特別是透過合理佈局旅遊航線,完善政策措施,對標通用航空旅遊服務標準,建設一批國內領先的精品低空旅遊基地。
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我省正大力支援包括低空飛行、研學旅行在內的各類旅遊新業態發展,省內各企業發展的低空研學產品是一種緊跟市場需求的業態融合產物,我省將積極研究其發展規律,在鼓勵支援發展的同時,儘快出臺相關政策加以引導,與企業共同解決發展中的各項困難。
回覆列表
研學的突然興起,確實給旅遊市場注入了強大活力。各個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前往尼山、孔府、孟府等地,讓學生近距離接觸儒家文化,感受國學的影響力,此舉對於提升學生對儒家文化的認識有很大推動作用。
對於如何藉此助力研學遊走得更遠,飛得更高,鄙人認為不要期望大高。研學是如何突然興起、受人追捧的?具體效果如何?一陣風過後會不會遭遇冷落?這都有待在實踐中總結,論證社會效益與綜合得失。如果透過研學能極大地推廣國學,讓學生真正受到儒家思想的薰陶,起到一定的社會效果,那麼無論從政府還是家長都有必要投入精力推進研學的再進行,反之,則會在漸行漸遠中失去民眾的關注度。
所以,研學遊會不會走得更遠、飛得更高,要看整個社會在後期對於研學效果的認知達到怎樣的高度有很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