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湯姆貓
-
2 # 財經文化評論
在人們的印象中,好像只有那些老頭老太太被騙,而實際上,很多經常受騙的,除了那些大爺大媽以外,還有一些有文化、有見識、有學歷的人,更重要的是這些人投資被騙的錢還經常金額比較大。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有文化、有見識、有學歷的人並不一定是懂經濟的人,對詐騙的瞭解和認知並不比大多數人掌握的更多,但這些人更愛面子、更害怕出現問題,被騙也就情理之中。
曾經在我讀碩士研究生的時候,由於是村裡的第一個研究生,所以村裡的人都很好奇什麼是研究生?研究生研究什麼?其中村裡有一個老師告訴大家,研究生就是什麼都研究,可厲害了。
因此,大家可能覺得有文化、有見識、有學歷的人什麼都明白,什麼都懂,為什麼還會上當受騙呢?
實際上,所有的人都是術業有專攻,那麼有文化、有見識、有學歷的人也僅僅是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掌握了更多的知識,而對非自己的專業領域其實與大部分老百姓沒有什麼本質區別,這就是他們也會上當受騙的重要原因。同樣重要的是,這些人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更愛惜自己的面子和社會影響,而騙子的作法正是利用了這一點。
有報道,清華大學54歲黃姓女教授,遭電話詐騙損失人民幣1800餘萬元,詐騙集團假冒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領導人身分,以“信用卡遭冒用盜刷,要監管帳戶現金”為由,用電話、微信聊天軟體,陸續詐騙清華女教授,女教授在清華大學任教多年,自認沒犯法,身為公務人員,收入不豐,不甘為人師表被冤枉,為證自身清白四處向親友借貸籌錢,直到家屬發覺有異報警。
曾經發生多宗涉案金額百萬元以上的電信詐騙案,單筆最大受騙金額超千萬元。其中不乏教授、校長、醫生等高知中招,手法無一例外都是“冒充公檢法”詐騙。
2017年8月6日,廣州市反詐中心接報廣州某大學退休教授報警,稱被騙1058萬元。是接到自稱“檢察院”人員的電話,告她涉嫌一宗“特大詐騙案”,讓她接收“檢察院傳票”並配合“資金調查”以證清白。5月初至8月三個月的時間,先將自己及女兒全部存款約100萬全部彙集並陸續向親友借款459萬元。在 “檢察官”要求“拿出更多的錢存入卡里就能更好地證明你自己。”之後,居然建議把房產變賣,最終以510萬元將房子賣掉,然後將1058萬元分數十次被騙子轉走。
其次,這些有文化、有見識、有學歷的人由於自己掌握一些知識和國家政策,所以反而更容易相信那些詐騙的說法
有文化、有見識、有學歷的人自認為了解了一些國家政策,明白社會發展趨勢,但同時對騙子的那些詐騙手法卻一無所知,更容易被那些以國家政策支援之名進行詐騙的人所欺騙,從而上當受騙。
民生銀行假的理財產品案,涉案金額高達30多億,銀行支行行長主打,眾多銀行員工參與,受騙人員多達150多人,被稱作有史以來第一大“飛單”案。
這些人都相信在銀行購買的都是銀行的理財產品,而銀行是國家的,是不會騙人的。更重要的是,在民生銀行的假理財案件中,受騙的150多人都是高淨值客戶,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高階VIP客戶,結果在銀行工作人員的鼓動宣傳下上當受騙。
同樣的道理是,有的詐騙緊跟國家各項政策進行詐騙,如以國家西部大開發名義投資虛擬股票,這種形式流傳極其廣泛,有貴州西部大開發、新疆西部大開發、寧夏西部大開發和廣西北部灣西部大開發,並以39800、69800等多種形式,由於這些投資和非法集資的名義確實緊跟了國家的一些政策和號召,因此一些有文化、有見識、有學歷的人覺得這是在支援國家發展和國家建設,以神聖的名義和支援國家建設的心態被詐騙進行了投資。
現實中這種現象特別多,有的還是以其它政策名義,近幾年來,全國多地已發生多起以“落實相關政策”、“慈善機構救助”等名目進行的詐騙案件,有的以落實惠民政策、發放大額慈善救助款需繳納手續費等費用為由,騙取受害人轉賬。
這種詐騙的投資和詐騙行為對那些有文化、有學歷的人極具殺傷力,因為這些政策恰恰是他們熟悉的,而這樣做也符合他們的理想預期。
其三,貪圖高息是所有人的共性,那些有文化、有見識、有學歷的人也會經常被所謂的高息所迷惑,從而上當受騙
經濟學定律告訴我們,風險和收益是對應的,高收益必然承受著高風險。但現實生活中,卻有很多人選擇性忽視這種高收益風險,而只選擇那些高收益。
現實中那些有文化、有見識、有學歷的人雖然經濟條件還可以,但客觀上一定不是經濟上最富有的那群人,他們對物質和收入的追求與常人並無二致。
遼寧鼎旭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寧波以打造食用菌航母,企業準備上市為由,以投資年利息15%為誘餌, 150多名寧波老人共投資了1200多萬元的養老錢。
2015年7月,某發銀行被媒體曝出的“飛單”案件,就是以年收益達11%的私募基金產品推薦投資,導致劉女士和5名客戶一同受騙,共767萬元受損失。
最受人關注的某生銀行北京分行航天橋支行假理財案,將本來4.2%的理財產品包裝成鯨鑽使用者專享、原投資人急於回款願意放棄利息、可以獲得相當於8.4%的回報為誘餌,騙取150多高淨值進行約30億元的假理財產品進行投資。
以較高的利息為前提,以高收益誘惑,是所有投資和理財詐騙的基本方式和最根本因素。而在上當受騙這一點上,所有的人都是面臨高收益誘惑而缺乏抵抗力,在貪圖高利息和高收益這方面,那些有文化、有見識、有學歷的人與普通投資者沒有任何區別。
回覆列表
每個人都想著出人頭地,大家都有一顆,做老闆的心。正所謂“富貴險中求”,如果大家都想用少的利益換取大的利益,空手套白狼,那社會怎麼會像現在這麼殘忍呢?無論文化,無論見識,一旦有了夢想,有了計劃。都肯定會奔著計劃去實現夢想,所以說到那時候,你想要保持一顆冷靜而又伶俐的心,已經很難了。高風險才能高收入,人算不如天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