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到了初中高中,一天比一天累,精神高度緊張,一言不合就爆炸,學習學習不好,又不聽話,都要被折磨的活不下去了
8
回覆列表
  • 1 # 寒石冷月

    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時間,一般從小學六年級開始,正好跨越初中和高中。對於家長們來說,如果重視家庭教育的話,孩子的青春期家長日子可能會好過些。但如果不重視家庭教育,且家長也不學育兒知識,那可有得罪受,就如題主現在的感受,不僅情感上感覺特別壓抑,而且對生活非常絕望。

    怎樣才能教育好青春期孩子呢?相信不少家長都想獲得答案,筆者結合自己教育青春期孩子的經歷,以及從事家庭教育工作的經驗,給家長們一些建議供參考。

    一、瞭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避免因不瞭解孩子而錯誤管教。

    在家裡的眼裡,你可能只看到青春期孩子個子長高了,膽子更大了,主意頭更正了,可是你不知道的是,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他們心理世界變化更大,不管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他們都將對父母重新看待,包括對父母的態度會發生直接變化,如不願意遵從父母的安排,不願意接受管教,甚至有時還故意對著幹。當孩子經常性出現叛逆行為時,會不斷讓父母失望,對孩子的態度也變得越來越失望。如果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家長的做法,你願意每天看到父母喋喋不休的指責,以及那難看的臉色嗎?當長期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著壓抑的家庭環境裡,試想,孩子心態能好到哪去?孩子能不經常和父母發生矛盾與衝突嗎?如此說來,很多家長都是在用錯誤的方式管教青春期孩子,焉能取得效果。

    二、青春期孩子越被強迫做事和學習,越容易起逆反心理,越聽不進家長的話。

    由於青春期孩子在基本生活能力方面有很大的提升,對父母的心理依賴明顯減少,與此同時,自我意識明顯增強。遠且不說,僅拿孩子的學業來說,當孩子發現即使遇到學習的困難,爸爸媽媽也幫不上什麼忙時,卻不斷地催促著去學習,於是便會對父母產生不滿心理。再如孩子喜歡玩手機或電腦遊戲,如果家長不能合理管教,則容易讓孩子貪戀玩耍,在玩遊戲與學習兩者之間,一旦家長逼著孩子去學,就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結果導致孩子不願意學習。一面讓孩子學,孩子一面又反感家長的催促與嘮叨,最終在逆反心理作用下,孩子選擇了把注意力放在應付學習,而想盡一切辦法玩遊戲上面。如果家長從這些矛盾中理清思路,會發現你強迫孩子做事和學習,恰是導致親子關係日趨緊張的根源。

    三、家長要降低對孩子學業的期望值,調整好心態,儘可能保持愉悅的心情面對孩子。

    想盡可能避免孩子與父母產生心理對抗現象,家長必須要放下你的固執與偏見,不想總從孩子身上挑毛病,甚至是過分強調孩子不聽話,或者在學業上不給你爭氣。而應想,怎樣才能讓孩子喜歡上你,並信服你。如果我們稍加回憶孩子在幼兒或兒童期裡,那時我們每天對孩子的態度多好啊,整天樂呵呵地面對孩子,時不時會誇讚孩子,而孩子也會用良好的表現來搏得你的歡心。而現在呢?你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對孩子學業的失望情緒上,心態如此糟糕,自然再也說不出肯定與讚美孩子的話來。當孩子不管如何努力,試圖得到爸爸媽媽的肯定、鼓勵和誇讚,但都無果時,自然會很失落和沮喪。如果家長知道這些,那你不妨降低對孩子學業的期望,每天樂呵呵地面對孩子,保證你臉上的笑容和熱情洋溢的話語會溫暖孩子,會讓孩子的叛逆慢慢消失。

    四、如果想讓孩子有學習的意願,需要從孩子的生活保障條件改善著手。

    我有一個朋友,在兒子初二時,由於和他媽媽關係緊張,於是便產生厭學情緒。看到孩子每天被他媽媽不停地數落,最終導致孩子把注意力轉移到手機遊戲上面。於是這個朋友便想了一個辦法,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帶著兒子便住過去了。這個朋友為了讓兒子從迷戀遊戲中走出來,主動給孩子買了電腦辦了寬頻,和兒子一起制定生活作息時間表,主動給兒子提供玩遊戲時間,同時與兒子約定電腦使用規則。最為有趣的是,這位朋友和兒子還約定,你所受到的生活保障與你遵守家規掛鉤,你越認真遵守規則約定,得到的生活保障條件越好。反之,如果你不認真遵守規則,那就視情況降低保障水平。結果在落實的過程中,這位朋友發現,雖然他並沒有催促和嘮叨孩子學習,只是在生活保障水平上做改變,就讓孩子知道他做的有問題,並自覺改變不合理的行為。

    結束語:有些青春期孩子如果進入初中後學習態度很消極,家長就必須要深刻反省了,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會變的如此頹廢呢?如果你能找到原因,就必須要及時進行心態的調整,積極改善與孩子的親子關係。否則,你和孩子之間關係越緊張,越容易使孩子越叛逆。如果你是一位明事理的母親或父親,就必須要學會算一筆賬,看用積極改變自我最容易讓孩子走上成長的正軌划算,還是用現在的消沉讓孩子在學業上繼續荒廢下去划算。相信聰明的你,肯定不願意選擇後者。

  • 2 # 孩子成長父親有責

    個人總結三條:

    一是避免衝突,改變溝通模式。父母要從管孩子轉變為引導孩子,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從管理者變為引導者。學會閉嘴,不做絮絮叨叨的唐僧,這樣會招來“孫猴子”的厭煩。

    二是心胸開闊,提升自己的容忍度。孩子到了青春期,獨立自主意識增強。父母應該允許他們的行為方式與我們不一樣,當然前提是不損壞他人不違法。非原則性問題允許他們自己做主自己發揮。例如穿秋褲,飲食愛好等,不較真。

    三是理解孩子,多觀察多思考。父母給的未必是孩子想要的,不要強硬的塞給孩子不想要的,同時又不知道孩子想要什麼。這就需要父母多觀察,孩子作為一個個體是有感情需求的,父母不要認為吃飽穿暖衣食無憂孩子就會健康快樂,關注精神需求可能比關注物質更重要。

    最後一句話與大家共勉:與孩子站在一起面對問題,而不是與問題一起面對孩子。

  • 3 # 缺心燕子

    肯定有,這個一定有。初高中是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的一段關鍵的時期。

    我是深有體會,我的孩子目前上高三,再有不足五個月就該高考了,我感覺這兩年還是挺平和的,最起碼和孩子能夠和平相處。不是因為孩子變乖了,變聽話了,而是我做母親的看待問題的角度和處理問題的方法變了,看開了。

    在孩子上初一初二的時候,每天都是和我對著幹,各種找事,各種不和諧,我都感覺孩子都要抑鬱了,我都要瘋了,生個孩子幹啥呀,太難了。期間,還誤以為她不適應當時的學校,還想盡辦法給她轉學,可轉學後更是歇斯底里的叛逆,我徹底失敗了。但自己親生的孩子,怎能輕言放棄,咋辦呢,轉變觀念,改變策略,順著她試試。從那以後,我啥都順著她,甚至和她一起騙老師,請假在家裡休息不去上課。她說看電影就去看電影,她說逛街就逛街,她說去旅遊就去旅遊,她說吃啥就吃啥,總之就是各種順應。後來,她不再和我對著幹了,還不好意思地說:媽媽,你不要啥事都聽我的,你和爸爸也要有自己的生活,不要天天圍著我轉,我會好好學習的。她的叛逆期足足三年有餘,我是被她折磨了三年。到現在,我的底線就是:學習好壞是小事,開心成長是關鍵。

  • 4 # 山林之主

    孩子初中的時候因為工作原因沒有天天陪伴,沒有太多的感觸,高中的時候一方面覺得之前虧欠孩子,一方面覺得高中是人生衝刺的一個重要時點,要好好陪伴,辭掉自己正處在上升期的工作,陪伴孩子衝刺高考,回來之前把一切想的都很美好,覺得有了媽媽的陪伴一切都將如虎添翼,可很多事情都是事與願違,也可能是青春期的原因,也可能是我的陪伴給孩子帶來太大的壓力,孩子的成績非常不理想,在各種情況的作用下,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動力嚴重不足,脾氣暴躁焦慮,我的陪伴如屢薄冰,每天小心謹慎,恐怕一不小心就點爆了,高三情況更是嚴重到了極點,壓力焦慮讓孩子身體產生了嚴重的軀體反應,身體的各個部位各種疼痛各種不舒服,別的孩子在為高考拼搏的時候,我們娘倆奔波在各大醫院做各項檢查,結果都是身體沒事,那就是心理出了問題,最嚴重的時候又恰逢疫情最嚴重全華人民都在家靜待的時刻,高考的臨近疫情的恐慌,讓我們沒有勇氣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那種壓抑的氣氛讓家人喘不過氣來,好在後來及時意識到孩子的心理問題,和孩子進行了談心,讓她放下心理得包袱,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能接受,孩子的情緒得到了一定的緩解,雖然高考的成績和最初的期望值相差甚遠,但我們和孩子一起堅持下來了,能堅持下來能正常上考場能有學上也許就是最好的結果了吧

  • 5 # 六哥生活錄

    如果有家長覺得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身心俱疲,要瘋了,估計這問題的根源在於家長,而不在孩子。畢竟家長是成年人,是帶頭大哥帶頭大姐,是引路人,是因為家長的理念違背常識常理,導致孩子產生反抗,不聽話,家長與孩子之間產生理念上的分歧,這些分歧都是家長的錯誤教育理念帶來的,家長是成年人,是明事理的,孩子是受家長的行為舉止潛移默化的影響的,家長感受到累,精神高度緊張,尤其是家長自己的問題,自己感受到累,自己的精神高度緊張,家長把自己的這種不積極很負面的精神狀態傳遞給孩子,孩子自然會跟著累跟著緊張,只有大人輕鬆了放鬆了,孩子自然會輕鬆放鬆, 這樣說,很多的家長不服氣,覺得有問題的是孩子,不是自己,這就是問題所在了。

  • 6 # 霓凰聊一聊

    是的,快被折磨瘋了。我們孩子今年初三,從9月份開學到現在,一會兒頭疼,一會兒肚子疼,一會兒又面板過敏。反正是三天兩頭請假,我看見她電話號碼,我頭都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理解《3—6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所提出的幼兒學習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