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歸正傳。提到“令人戰慄的怪物”形象,我首先想到克蘇魯,見於2006年美國電影《克蘇魯的呼喚》,劇情與設定完美繼承同名原著。在電影裡,克蘇魯還在沉睡階段,並未表現出毀天滅地的能力。
但它的恐怖在於它所代表的世界之混沌本質。按克蘇魯神話體系的說法,人類文明是混亂海洋中的一小片秩序之島,邪神們打個噴嚏就能讓它崩潰。我們所認為的宇宙規律全部是假象,是人類愚鈍的小腦瓜一廂情願的想法。
更糟糕的是,秩序小島也不安穩。除了克蘇魯之外,還有奈亞拉託提普等神透過夢境、藝術品或多維空間等通道影響人類中的較為敏感者。它們並不十分在乎人類,影響往往也是隨手為之,甚至根本沒有察覺它們對人類的毀滅性影響——所以更恐怖了。
多說兩句。原作者 H·P·洛夫克拉夫特寫就克蘇魯的時候,科幻小說已經進入瓶頸期。那時有一種討巧的寫法是把科幻元素安到傳統故事上,並且一直延續至今,如《星球大戰》。很多此類小說,質量遠達不到《星》的水平,可人們就是愛看啊。
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一經面世便被罵得不行。晦澀難懂的場景描寫、難逃厄運的主角都是被人詬病的地方。他死後好多年,人們才明白克蘇魯神話體系並非單純的嚇人或者渲染虛無主義,而是從有悖於經典理論的角度重新審視世界。
比如說,人們曾經以為牛頓力學統御宇宙,每顆星星都有和我們差不多的生物,將來技術進步了,就可以輕易造訪它們。在科幻小說裡,這種觀念便表現為“太空歌劇”。然而愛因斯坦限制了牛頓力學的有效範圍(秩序小島),指出範圍之外仍有無數反直覺的規律如相對論(混亂海洋),而且低能量低速領域也不免受它們影響(量子力學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是不是好像一切被洛夫克拉夫特預見到了?
言歸正傳。提到“令人戰慄的怪物”形象,我首先想到克蘇魯,見於2006年美國電影《克蘇魯的呼喚》,劇情與設定完美繼承同名原著。在電影裡,克蘇魯還在沉睡階段,並未表現出毀天滅地的能力。
但它的恐怖在於它所代表的世界之混沌本質。按克蘇魯神話體系的說法,人類文明是混亂海洋中的一小片秩序之島,邪神們打個噴嚏就能讓它崩潰。我們所認為的宇宙規律全部是假象,是人類愚鈍的小腦瓜一廂情願的想法。
更糟糕的是,秩序小島也不安穩。除了克蘇魯之外,還有奈亞拉託提普等神透過夢境、藝術品或多維空間等通道影響人類中的較為敏感者。它們並不十分在乎人類,影響往往也是隨手為之,甚至根本沒有察覺它們對人類的毀滅性影響——所以更恐怖了。
多說兩句。原作者 H·P·洛夫克拉夫特寫就克蘇魯的時候,科幻小說已經進入瓶頸期。那時有一種討巧的寫法是把科幻元素安到傳統故事上,並且一直延續至今,如《星球大戰》。很多此類小說,質量遠達不到《星》的水平,可人們就是愛看啊。
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一經面世便被罵得不行。晦澀難懂的場景描寫、難逃厄運的主角都是被人詬病的地方。他死後好多年,人們才明白克蘇魯神話體系並非單純的嚇人或者渲染虛無主義,而是從有悖於經典理論的角度重新審視世界。
比如說,人們曾經以為牛頓力學統御宇宙,每顆星星都有和我們差不多的生物,將來技術進步了,就可以輕易造訪它們。在科幻小說裡,這種觀念便表現為“太空歌劇”。然而愛因斯坦限制了牛頓力學的有效範圍(秩序小島),指出範圍之外仍有無數反直覺的規律如相對論(混亂海洋),而且低能量低速領域也不免受它們影響(量子力學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是不是好像一切被洛夫克拉夫特預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