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517617771170

    據文獻記載,薛禮字仁貴,生於614年,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據說是北魏時期名將薛安都的六世孫。但傳到薛仁貴時家道早已中落,年輕時他只能以種田為生。不甘心窮苦一輩子的薛仁貴突發奇想,竟然想用為先人遷墳的方式來改變自身命運。好在她有一位賢惠的妻子柳氏,阻止了他,並勸他去從軍。

    645年32歲的薛仁貴投入東征高句麗大軍將領張士貴(此人並非像小說中那樣屢次陷害薛仁貴)的麾下,此時薛仁貴不太可能是一名火頭軍,最次也是一名騎兵。在安地之戰中薛仁貴嶄露頭角,他單人獨騎,“躍馬徑前,手斬賊將,懸其頭於馬鞍,賊皆懾伏”,將被敵軍包圍的郎將劉君邛救出。

    不久之後,唐軍與高句麗的十五萬援軍在安市城外展開決戰。李世民站在土山上親自督戰,這時他望見亂軍之中,一員將領身穿一身特別顯眼白色衣甲,手持方天畫戟,腰間掛著兩張弓,一馬當先,大呼一聲,衝入敵陣,所向披靡,唐軍大勝。李世民連忙命人詢問“先鋒白衣者誰?”,方得知是薛仁貴。

    戰後李世民親自召見薛仁貴,加封為遊擊將軍、雲泉府果毅(六品),將他調入禁軍(北門長上)。唐軍撤退後,李世民對薛仁貴言道:“朕舊將並老,不堪受閫外之寄,每欲抽擢驍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不久薛仁貴升為右領軍中郎將(四品),仍然負責擔任皇宮警衛工作。

    649年李世民病死,李治即位,唐朝陷入武則天與長孫無忌的內部政治鬥爭之中。而薛仁貴則依然負責看守著他的玄武門。654年一夜暴雨驟降,大水直衝玄武門而來,其他守衛四散奔逃,薛仁貴則敲門高呼,向宮裡報警,李治得以安全轉移。直到28年後,李治還曾對薛仁貴談起這件事,“微卿,我且為魚。”

    658年已經45歲的薛仁貴重新踏上征程,擔任他以副將身份出征高句麗,“破高麗於貴端城,斬首三千級”。第二年唐軍與高句麗在橫山交戰,“仁貴匹馬先入,莫不應弦而倒”。不久之後,薛仁貴又率軍擒獲契丹王以及諸部首領。

    而薛仁貴一生最為傳奇的戰鬥莫過於“三箭定天山”。話說661年天山地區的“九姓突厥”作亂,薛仁貴奉命征討。九姓突厥派出十幾個驍勇善戰的在陣前挑戰,“仁貴發三矢,射殺三人,自餘一時下馬請降”。於是軍中傳誦“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但薛仁貴戰後下令殺降。

    668年高句麗發生內亂,李治調遣幾路大軍討伐,薛仁貴乘勝率領兩千精兵突襲扶余城,殺死敵軍萬餘人。一時間威震遼海,“扶余川四十餘城,乘風震懾,一時送款,”高句麗滅亡。此後薛仁貴率領2萬人留守平壤,他“撫孤存老,檢制盜賊,隨才任職,褒崇節義”,在當地深得民心。

    670年薛仁貴從人生的頂峰跌落到了谷底。當年薛仁貴率領10萬人與吐蕃40萬大軍在大非川展開決戰。由於副將郭待封不聽節制,唐軍慘敗,幾乎全軍覆沒。李治一怒之下將薛仁貴削職為民。此後薛仁貴人生起起落落,跌跌撞撞,直到681年,唐高宗念及往日功勞,於是召見薛仁貴,任命他為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

    682年薛仁貴創造了他軍事生涯的又一奇蹟,不戰而勝!兩軍對陣之時,當突厥人發現唐軍主將是薛仁貴時,“相視失色,下馬羅拜,稍稍遁去”,薛仁貴趁機率軍追殺,“斬首萬級,獲生口三萬”。此時薛仁貴69歲。第二年薛仁貴病死,時年70歲。(關於薛仁貴的詳細情況請閱讀《令北韓膜拜千年直至今日的大唐名將竟是他!》一文)

    根據文獻記載中,薛仁貴有兩個兒子,薛訥、薛楚玉。而薛丁山的原型正是薛訥。據文獻記載,薛訥字慎言,649年出生,曾擔任城門郎、藍田令等小官。698年突厥進犯河北地區,武則天以薛訥出身將門,於是任命他為左威衛將軍、安東道經略使,不久後又擔任幽州都督、安東都護、幷州長史,檢校左衛大將軍等要職。薛訥鎮守邊疆多年,屢立戰功。

    唐玄宗即位後,一次檢閱部隊,發現唐軍軍容不整,玄宗非常震怒,當場下令將兵部尚書郭元振流放,給事中、知禮儀事唐紹處斬。各路軍馬紛紛震驚失措,隊形散亂,只有薛訥和解琬二人所領兵馬巋然不動,玄宗對二人大加讚賞。

    714年6月薛訥率兵兩萬討伐北方的契丹、奚。時至盛夏,酷熱難當,加之眾將意見不統一,結果唐軍在灤河被契丹大敗,全軍覆沒,“訥脫身走免”。唐玄宗雖然殺了一些將領,但對薛訥只是免去了一切職務。

    但沒過多久,當年的8月由於吐蕃十餘萬人入侵,唐玄宗重新啟用薛訥。薛訥率軍先在武階驛大破吐蕃軍隊,斬首一萬餘人,接著乘勝追擊,又在長城堡重創吐蕃軍隊,殺死萬餘人。當時吐蕃來勢洶洶,唐玄宗甚至準備親征,聽聞薛訥的捷報後,非常高興,拜訥為左羽林軍大將軍,復封平陽郡公。歷史就是如此滑稽,薛仁貴俘虜了契丹王,卻敗給了吐蕃;薛訥戰勝了吐蕃,卻不敵契丹。此戰後不久薛訥致仕退休,720年薛訥病死,時年72歲。史書稱他“沉勇寡言,臨大敵而益壯”。薛訥有一子名叫薛暢。

    薛仁貴的另一個兒子薛楚玉,曾在開元年間擔任幽州大都督府長史,因為不稱職而被削官。不過他的兒子薛嵩到是武將之風,也就是《薛剛反唐》中薛剛的原型。

    歷史上薛嵩確實參與反唐。據記載,薛嵩“氣豪邁,以膂力騎射自將”,年輕時加入了安祿山、史思明的叛軍。安史之亂後期,唐軍大破史朝義的叛軍,駐守相州薛嵩十分恐懼,於是向唐軍投降。唐朝沒有追究責任,反而先後加封他為昭義軍節度使、高平郡王,成為割據一方的藩鎮。

    773年薛嵩病死,他的兒子薛平年幼,由他的弟弟薛曨繼承節度使的職位,但不久就被驅逐。值得一提的是。薛平成年後出將入相,先後在各地擔任節度使,官聲極好,也一度入朝,擔任宰相之職,836年薛平病死,時年80歲。

    薛平共有八子,也先後擔任不同官職,只有薛從一個擔當過要職,此後唐朝政局動盪,薛家才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液壓油乳化了變白怎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