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稱黎叔

    這個問題裡的油市狂歡應當指的是2017年年底的油價,較年中的最低點大漲了百分之四五十吧?過去一年,國際油價先抑後揚,呈V字形走勢。至12月29日全年最後一個交易日,紐約與倫敦油價分別收報每桶60.42美元、66.87美元,全年分別上漲12.5%、17.7%,較6月份全年最低點分別大漲42.1%、49.2%。

    在這一大好形勢下,美國的頁岩公司應該說也沒有什麼淡定了,從商的哪有不想多掙錢的呢?所以,據報他們正以創紀錄的速度生產原油,美國油田技術服務公司貝克休斯2月16日釋出的報告顯示,當週美國運營的油田鑽井數量比前一週增加7個,至798個,顯示美國頁岩油廠商持續增產。結果應該是,導致原油供應量遠遠超出全球需求,進而逆轉油市尚未穩固的復甦勢頭。

    美國頁岩油的增產目前看應該是第二波了,上一次是在四年前,大量美國頁岩油湧入國際石油市場,造成了全球原油供過於求,致使油價暴跌。而國際能源署(IEA)最新的月度報告認為,今年美國頁岩油產量增速甚至將超過上一波的2011至2014年的階段,當時的油價達到了約100美元/桶,現階段的價格只有當年的40%左右。

    此輪油價上漲,大的原因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此前做出了減產的決定,使得油價從低位的40美元/桶開始上漲,最高價在2018年1月一度突破了70美元/桶。值得一提的是,利用水力壓裂等技術開採石油的頁岩油公司,能夠在油價上漲時迅速增產,在油價下跌時迅速減產,這與俄羅斯等一些傳統產油國不同。美國的頁岩油公司能夠做到的是,先完成油井的鑽探作業,然後等油價達到有利可圖的價位時,再完成整個開採過程。這意味著美國的原油產量甚至可能增至比預期更高的水平。

    對我們來說,油價上漲不是好事,猛增就更是利空。所以,作為最大的石油純進口國,我們應該舉雙手歡迎美國頁岩油公司運用其先進的鑽探和開採技術,按市場規律辦事,油價漲時多采油,以平抑油價。但與此同時,幾乎就靠能源出口的俄羅斯應該就不爽了,油價不暴漲,普京就沒錢賺,則俄羅斯的經濟就很難有起色。

  • 2 # E哥評化工

    鴻網能化隆重推出美國頁岩油生產成本分析報告。本報告以判斷美國頁岩生產成本為核心,透過蒐集分析美國頁岩油公司的財務資料,結合頁岩油生產的特點和企業資產分佈狀況,詳細分析了美國頁岩油最新的成本變化趨勢及其成本定位和分佈;同時,本報告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讀了不同的“成本”定義,對於原油投資者瞭解頁岩油的生產成本構成和判斷原油價格走勢提供了全面而權威的解讀。

    為什麼要研究美國的頁岩油生產成本?鴻網能化認為,隨著美國頁岩油產量的不斷擴大,頁岩油生產成本的分析已經成為科學判斷全球原油價格中長期走勢的最重要座標。

    對於大宗商品的中長期價格預測,除了觀天象,讀水晶球和擺八卦之外,相對科學的定量分析方法無外就是製作供需平衡表或者成本曲線。這兩種方法各有優劣,也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但是對於商品市場的價格研究者來說,製作的過程本身就是對供需面變化的定量和定性的分析過程,錨定了研究者對價格走勢判斷的出發點。

    供需平衡表的軟肋是對於庫存數量的判斷,大宗商品的供需判斷中某種商品的庫存變化是一個關鍵變數。在那些以中國作為核心消費或者核心生產市場的大宗商品市場供需分析中,由於中國中間市場的巨大,庫存變化的判斷始終充滿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庫存既可以以半成品,成品存在於上游環節、加工環節和消費市場環節,也可以存在於貿易倉庫、港口倉庫和工廠倉庫。近幾年,隨著期貨市場和金融市場對商品市場的滲透,大宗商品的庫存變化也和資金的流動性掛鉤,更添幾分撲朔迷離。實際研究中往往採用樣本庫存變化作為判斷依據,這對短期價格走勢較為有效,但一旦併入供需平衡表,樣本量的侷限往往導致供需平衡結構的準確判斷力不從心。

    就全球原油市場的供需結構而言,無論是製作供需平衡表還是成本曲線,需求端的判斷由於是對全球市場需求變化的判讀而成為一個難點。但幸運的是,石油消費的需求彈性較小,加上發達國家的消費增長近年來一致處於“平原”狀態,重點跟蹤的需求變化進而落在了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具有重大消費能力的新興國家之上。

    對原油市場供應端來說,成本曲線比供需平衡表更能反映價格變化的區間。在能夠基本判定需求變化的前提下,判定誰是原油市場的邊際供應商進而以其成本推測價格變化區間成為關鍵。

    鴻網能化認為美國頁岩油生產商就是當今原油市場的邊際生產商,對其各分項成本的分析是判斷油價中長期變化的基礎。這是因為:

    邊際生產商的供應能力能夠透過對價格變化的響應及時進入或者退出市場供需量。頁岩油生產的週期非常之短(從放置鑽機到首次出油的平均時長大約是兩個月),這種供應的靈活反應能力是其他傳統油氣生產無法企及的。

    邊際生產商的供應能力能夠以一定的規模影響全球重要的消費市場:美國目前已經是世界第一大產油國,其海外供應量隨著其出口瓶頸的逐步解決與日俱增,而且這種能力還在逐步改善。

    需要指出的是,書面定義上的邊際生產商是指在市場總需求範圍內最高生產成本的供應商。但是正如我們在5月份第六期的《鴻網七日談:油價敏感性降低,美石油霸權成行》中指出的一樣,Rystad Energy的研究已經表明:在非傳統產油區中,美國頁岩油的生產成本目前處於第二低位,僅僅略高於中東陸上產區。

    如果按照現在的平均成本來看,美國頁岩油的生產成本並非是最高的。但是考慮到美國頁岩油是能夠及時響應價格變化的產能,同時考慮到美國頁岩油的成本分佈上下區間分佈範圍較大這兩個因素,頁岩油供應無疑是全球原油供應端的最有效邊際供應,其成本也成為油價漲跌的吃水標線。

    這就是鴻網能化研究分析美國頁岩生產成本的主要原因。

  • 3 # 人稱黎叔

    這個問題裡的油市狂歡應當指的是2017年年底的油價,較年中的最低點大漲了百分之四五十吧?過去一年,國際油價先抑後揚,呈V字形走勢。至12月29日全年最後一個交易日,紐約與倫敦油價分別收報每桶60.42美元、66.87美元,全年分別上漲12.5%、17.7%,較6月份全年最低點分別大漲42.1%、49.2%。

    在這一大好形勢下,美國的頁岩公司應該說也沒有什麼淡定了,從商的哪有不想多掙錢的呢?所以,據報他們正以創紀錄的速度生產原油,美國油田技術服務公司貝克休斯2月16日釋出的報告顯示,當週美國運營的油田鑽井數量比前一週增加7個,至798個,顯示美國頁岩油廠商持續增產。結果應該是,導致原油供應量遠遠超出全球需求,進而逆轉油市尚未穩固的復甦勢頭。

    美國頁岩油的增產目前看應該是第二波了,上一次是在四年前,大量美國頁岩油湧入國際石油市場,造成了全球原油供過於求,致使油價暴跌。而國際能源署(IEA)最新的月度報告認為,今年美國頁岩油產量增速甚至將超過上一波的2011至2014年的階段,當時的油價達到了約100美元/桶,現階段的價格只有當年的40%左右。

    此輪油價上漲,大的原因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此前做出了減產的決定,使得油價從低位的40美元/桶開始上漲,最高價在2018年1月一度突破了70美元/桶。值得一提的是,利用水力壓裂等技術開採石油的頁岩油公司,能夠在油價上漲時迅速增產,在油價下跌時迅速減產,這與俄羅斯等一些傳統產油國不同。美國的頁岩油公司能夠做到的是,先完成油井的鑽探作業,然後等油價達到有利可圖的價位時,再完成整個開採過程。這意味著美國的原油產量甚至可能增至比預期更高的水平。

    對我們來說,油價上漲不是好事,猛增就更是利空。所以,作為最大的石油純進口國,我們應該舉雙手歡迎美國頁岩油公司運用其先進的鑽探和開採技術,按市場規律辦事,油價漲時多采油,以平抑油價。但與此同時,幾乎就靠能源出口的俄羅斯應該就不爽了,油價不暴漲,普京就沒錢賺,則俄羅斯的經濟就很難有起色。

  • 4 # E哥評化工

    鴻網能化隆重推出美國頁岩油生產成本分析報告。本報告以判斷美國頁岩生產成本為核心,透過蒐集分析美國頁岩油公司的財務資料,結合頁岩油生產的特點和企業資產分佈狀況,詳細分析了美國頁岩油最新的成本變化趨勢及其成本定位和分佈;同時,本報告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讀了不同的“成本”定義,對於原油投資者瞭解頁岩油的生產成本構成和判斷原油價格走勢提供了全面而權威的解讀。

    為什麼要研究美國的頁岩油生產成本?鴻網能化認為,隨著美國頁岩油產量的不斷擴大,頁岩油生產成本的分析已經成為科學判斷全球原油價格中長期走勢的最重要座標。

    對於大宗商品的中長期價格預測,除了觀天象,讀水晶球和擺八卦之外,相對科學的定量分析方法無外就是製作供需平衡表或者成本曲線。這兩種方法各有優劣,也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但是對於商品市場的價格研究者來說,製作的過程本身就是對供需面變化的定量和定性的分析過程,錨定了研究者對價格走勢判斷的出發點。

    供需平衡表的軟肋是對於庫存數量的判斷,大宗商品的供需判斷中某種商品的庫存變化是一個關鍵變數。在那些以中國作為核心消費或者核心生產市場的大宗商品市場供需分析中,由於中國中間市場的巨大,庫存變化的判斷始終充滿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庫存既可以以半成品,成品存在於上游環節、加工環節和消費市場環節,也可以存在於貿易倉庫、港口倉庫和工廠倉庫。近幾年,隨著期貨市場和金融市場對商品市場的滲透,大宗商品的庫存變化也和資金的流動性掛鉤,更添幾分撲朔迷離。實際研究中往往採用樣本庫存變化作為判斷依據,這對短期價格走勢較為有效,但一旦併入供需平衡表,樣本量的侷限往往導致供需平衡結構的準確判斷力不從心。

    就全球原油市場的供需結構而言,無論是製作供需平衡表還是成本曲線,需求端的判斷由於是對全球市場需求變化的判讀而成為一個難點。但幸運的是,石油消費的需求彈性較小,加上發達國家的消費增長近年來一致處於“平原”狀態,重點跟蹤的需求變化進而落在了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具有重大消費能力的新興國家之上。

    對原油市場供應端來說,成本曲線比供需平衡表更能反映價格變化的區間。在能夠基本判定需求變化的前提下,判定誰是原油市場的邊際供應商進而以其成本推測價格變化區間成為關鍵。

    鴻網能化認為美國頁岩油生產商就是當今原油市場的邊際生產商,對其各分項成本的分析是判斷油價中長期變化的基礎。這是因為:

    邊際生產商的供應能力能夠透過對價格變化的響應及時進入或者退出市場供需量。頁岩油生產的週期非常之短(從放置鑽機到首次出油的平均時長大約是兩個月),這種供應的靈活反應能力是其他傳統油氣生產無法企及的。

    邊際生產商的供應能力能夠以一定的規模影響全球重要的消費市場:美國目前已經是世界第一大產油國,其海外供應量隨著其出口瓶頸的逐步解決與日俱增,而且這種能力還在逐步改善。

    需要指出的是,書面定義上的邊際生產商是指在市場總需求範圍內最高生產成本的供應商。但是正如我們在5月份第六期的《鴻網七日談:油價敏感性降低,美石油霸權成行》中指出的一樣,Rystad Energy的研究已經表明:在非傳統產油區中,美國頁岩油的生產成本目前處於第二低位,僅僅略高於中東陸上產區。

    如果按照現在的平均成本來看,美國頁岩油的生產成本並非是最高的。但是考慮到美國頁岩油是能夠及時響應價格變化的產能,同時考慮到美國頁岩油的成本分佈上下區間分佈範圍較大這兩個因素,頁岩油供應無疑是全球原油供應端的最有效邊際供應,其成本也成為油價漲跌的吃水標線。

    這就是鴻網能化研究分析美國頁岩生產成本的主要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魚類的免疫器官?